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840|回复: 1

缓缓说:近期对台湾释放的信号有点耐人寻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7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台湾地区,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例行训练,请不要干扰我正常行动!”

  10月7日,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时,对台军的广播进行了喊话。

  台媒称,这是解放军军机今年首次对广播作出回应,更是第一次记录到解放军军机直接称“台湾地区”。

  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严德发于当天呼吁大陆保持“节制”,不要“改变现状”。
  自9月中旬以来,台海局势日趋紧张。

  9月18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宣布,将在台湾海峡进行战备警巡和海空联合军演,“有关行动是应对当前台海局势的必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战区部队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安全的能力”。

  18号当天,解放军多架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

  飞行途中,台方喊话称“你已飞过‘海峡中线’,立刻转向脱离”,解放军飞行员则直接回了对方一句“没有‘海峡中线’”。

  9月21日,台湾岛内防空警报突然响起,《自由时报》、“三立新闻网”等台媒第一时间发布报道进行猜测,是不是“共军打过来了”?

  其实该警报只是正常的防灾演练(9月21日是台湾防灾日),但从岛内的反应来看,他们的神经已经颇为敏感。

  (台湾“中央社”发布官方消息称,这是防灾演练,让大家不要惊慌)

  在此之后,台湾那边的反应大概是这样的:

  解放军来了。
  解放军又来了。
  解放军又双叒来了。
  解放军天天见!

  与高频次的军事训练相伴的,是高强度的媒体宣传。

  10月10日,央视军事发布了一支超燃的解放军登岛演练视频。
  登的是哪座岛大家可以尽情发挥想象。

  台媒的关注点则在于,这是解放军首次在夜间凌晨开展登岛突袭军演。

  10月11日,新闻联播开始连续报道台湾间谍窃密案件。

  10月13日,中国最高领导人视察海军陆战队。

  官方通稿中有这样一句话:

  最高领导人指出,“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备战打仗上,保持高度戒备状态。”

  10月15日,《人民日报》纸质版刊发文章《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告台湾情治部门书》。

  由于文章用上了那句“勿谓言之不预”而颇受关注。

  我查了下,这句话在人民日报的图文数据库中出现过33次(而不像一些人说的只出现过7、8次),但因为在渡江战役、中印边境战争、中俄珍宝岛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美贸易战等关键历史节点,我们都用“勿谓言之不预”给出过最后的警告,所以这句话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美媒CNBC还专门翻译过这句话——“Don’t say we didn’t warn you”,直译过来就是“别怪我没警告过你”!

  而这次《人民日报》刊登的《告台湾情治部门书》,也有相当多值得关注的细节。

  比如文章作者写的是“安平”,这背后其实有个典故:

  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后,因思念故土,于是将热兰遮城(Zeelandia)改名安平。

  由此可见,安平这个笔名是具有相当的暗示意味的。

  再比如文章中有一句“莫要眷恋穷城,徘徊歧途”。

  这句话出自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是为讨伐武则天而写的一篇檄文。

  当然,即便台独分子不了解这些典故,《告台湾情治部门书》也有相当多用大白话发出的严厉警告:

  “蔡英文当局愈加挟洋自重,加紧与外部反华势力勾连聚合,频频制造事端,严重危害两岸和平和台海局势稳定。”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我们正告台湾情治部门中抱守“台独”立场的顽固分子,玩火自焚只有死路一条,弃暗投明才是人间正道。”

  ……

  从一系列的军事操作,再到高强度的媒体宣传,不免让人猜测,是不是对祖国即将统一的暗示。

  比如 人民日报微博下方,点赞数第一的评论是:

  “放弃幻想,准备梧桐(谐音)。”

  另一条高赞评论是:“教科书被篡改,全岛绿化严重!梧桐台湾刻不容缓!”

  还有人调侃:“早上打,下午我就能考台湾公务员了(狗头)”

  接下来说说我对两岸统一的看法。

  02

  首先,祖国必定统一,这是毋庸置疑的,区别只在于,是马上统一(急统),还是从长计议(缓统)。

  以大陆目前的军事实力,收复台湾不存在能力上的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

  这里的成本,我认为主要体现在:

  1.外交成本

  2.战争风险

  这两年美国一直在谈论和中国“脱钩”。

  美国人想要的脱钩,并不是美国单独和中国脱钩,而是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付中国,实现和中国的“脱钩”。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拼命在中国周边搞事。

  比如提出增加对印度的军售和情报共享,支持印度在中国西南边境搞事。

  又比如时隔四年,突然又开始炒作南海仲裁案,并公开站在中国的对立面。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牵制中国,阻碍“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妨碍中国和东盟、日韩、澳新签署RCEP协议。

  欧洲方面,美国也试图以新疆、香港的人权问题为由,来分化中国和欧盟国家的关系,妨碍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立即收复台湾,必然会被美国拿来大肆炒作,掀起舆论风暴,迫使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

  这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外交战略。

  至于因为收复台湾而导致的中美战争风险,这个可能性很小。

  前不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抛出了所谓的“豪猪论”,即台湾要把自己武装起来,成为一头豪猪,而不能单单依靠美国政府一方面的力量。

  罗伯特表示,一旦大陆发动进攻,美国政府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说白了,就是不承诺会进行阻挠。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和大陆“不独不统”,才最符合他们的国家利益。

  所以哪怕是像卢比奥这样的反华急先锋,在谈及台湾时也明确表示,“台湾问题是大陆的‘红线问题’,美国必须谨慎处理”。

  中美因为台湾问题而大打出手,这个可能性很小。

  (台湾现在又在试图推动“台美复交、请求美军协防”,而且还是国民党提的)

  但是,万一呢?

  万一中美真的在台海爆发热战,双方都将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所以,这是概率很小但影响很大的因素,也是我们必须考虑进去的成本之一。

  而且有一家公司我一直非常在意,那就是台积电。

  9月底,台媒digitimes曝出消息称,台积电已经完成了2nm工艺的初步研发工作,进入交付研发阶段。

  看到这条消息,我是非常惊讶的。

  台积电在半导体制程工艺上已经一骑绝尘。

  别说是中芯国际赶不上,哪怕是英特尔和三星,和台积电的差距也在越拉越大。

  这意味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台积电有能力卡住全世界的脖子。

  美国会不会因为担心被台积电卡脖子,而采取军事行动阻挠中国(虽然台积电在美国也有分公司,但一两年内,产能绝对跟不上的)。

  这让中美战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又多了一分。

  综上所述,外交成本和战争风险,是“急统”所要付出的两大成本。

  所以,短期内一定不会统一吗?

  未必。

  因为晚统一(缓统),也会有晚统一的成本。

  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台湾年轻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影响的是我们日后的治理成本。

  香港已经是前车之鉴。

  距离香港回归已经23年了,中央给予香港高度的自治权,但结果呢?

  结果就是多数港人对祖国毫无归属感和认同感。

  他们不认同内地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他们把香港今天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归结于不够自由,不够民主。

  在他们眼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仿佛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万能钥匙。

  他们是在把意识形态问题(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宗教化,结果就是相当多的港人变得短视而盲目。

  他们自以为搞“公投”,搞“自决”,搞“港独”是在救香港。

  但他们看不到香港的经济问题其实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他们看不到香港的现行制度无法阻止地产商像蚂蟥一样掠夺这座城市的发展红利,他们看不到香港过去的繁荣其实是抓住了特殊的(内地被封锁时期)历史机遇。

  他们根本看不清真相,他们只会喊几句“自由”“民主”的口号,他们连真正的问题在哪都搞不清楚。

  就是这样一群人,还带着一种可笑的优越感俯视内地。

  你穷的时候是因为制度不好,你富了就是暴发户。

  他们根本无法正视内地的发展和崛起,更何谈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台湾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些年,台独分子通过种种方式,比如挑拨学生反对两岸经贸合作,比如在教科书中美化日本殖民史,简化中国历史,比如几十年来媒体对大陆的持续丑化等等。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绝大多数的台湾年轻人已经没有了对祖国的认同,甚至还抱有敌意。

  9月30日至10月1日,台媒做了一项民意调查。

  调查问,如果两岸开战,你是否愿意让自己或者家人上战场?

  在18-19岁的年轻人中,有96.3%的人表示愿意。

  (但比较讽刺的是,被问及是否支持恢复征兵制度,该年龄段只有12.5%表示愿意,有87%表示反对。也就是说,在意愿上他们不接受两岸统一,但如果需要为此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就不乐意了)

  这就是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态度。

  这背后,对教科书的修改,我认为起了极大的影响。

  而且民进党当局还在持续地推动教科书的修改,像切香肠一样,一步步地实现“去中国化”。

  统一的时间拖得越久,下一代台湾人,下下一代台湾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就越低,日后治理的难度就越大,治理的成本就越高。

  这就是“缓统”所要付出的成本(之一)。

  综上所述,无论是“急统”还是“缓统”,都是各有利弊,我们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所以,什么时候统一,本质上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

  一旦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利弊的天平发生摇摆,局势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如果有一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祖国已完成统一大业,我也丝毫不会感到诧异。

  因为我打从心底里相信,这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

  至于它具体会在哪一天实现,我相信执政者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只需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相信祖国

  相信执政团队

  相信我们的人民解放军

  一定不会辜负人民的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30 1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着小湾湾早日回到大家庭中来,流浪的孩子还是回到父母身边才更有幸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7 05:49 , Processed in 0.1722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