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1|回复: 0

刘晓博:北京出马,中国经济和金融版图生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7 15: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说2019年中国获得最大利好的地方,是上海和海南。那么在2020年,是谁?

  超过一半的人或许会回答:深圳。

  深圳的确在2020年拿到了很大的利好:第一,政治地位全面提升;第二,拿到了一系列省级经济社会管辖权;第三,拿到了更多的改革之权。

  深圳之外,在2020年获得重大利好的其实还有北京。

  我们不妨看一下,北京最近两天刚拿到的一个大利好——金融街论坛年会,正式升格为“国家级”。

  10月2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言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首先祝贺金融街论坛升格为国家级论坛”。

  金融街论坛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升格之后,主办单位变成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新华通讯社、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承办单位是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西城区政府和北京金融街服务局。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论坛吗?升格为国家级又能如何?对北京来说还算是大利好?

  当然是大利好。

  你要知道,升格之后意味着每年举办活动的时候,主管金融的副总理、央行行长、银保监会主席、证监会主席、外汇管理局局长等,都会出席并讲话,在这里宣布新政策、改革新措施。

  正因为如此,金融街论坛年会升格之后,提出要打造四大平台: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金融业国际深度交流合作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和国家级金融政策权威发布平台。

  而此前发挥这一作用的,是上海陆家嘴论坛。

  论起资历,上海陆家嘴论坛更老一些,至今举办了12届。每到举办的时候(最近几年一般在6月),北京的金融高官尽数飞抵上海,宣布中国最新的金融政策,表达对上海金融中心的支持。这对于上海来说,是非常大的政策加持。

  比如“国内大循环+双循环”这个提法被广泛关注,就是从今年陆家嘴论坛上开始的。

  国家之所以把“国家级金融论坛”放在上海,是为了提高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实上,中国金融要素平台一大半都放在上海,其他地方的(不含香港、台北)加起来也没有上海多。

  为了支持上海,央行还设立了上海总部。甚至一度还传说,北京金融街的各类“有头有脸”的机构总部,也将搬迁到上海。

  但中国是“强政府模式”,政策太重要了。金融政策中心放在上海,沟通成本太高。

  所以,金融管理机构最终留在了北京。

  而四大行总部,几个重要的保险公司,一堆券商、基金公司总部,也就顺势留在了北京。毕竟,在北京好办事。

  这些机构不去上海,那么上海汇聚的资金也就很难超过北京。虽然金融交易多数在上海进行,但北京汇聚的钱仍然强势超过了上海。

  上图是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最高的17个城市(均已折算为人民币)。

  可以看出北京一骑绝尘,汇聚的资金相当于“上海+成都”,或者相当于“深圳+2个成都”,或者接近于“香港+广州”。

  也就是说,中国四大金融中心——香港、上海、深圳和北京里,北京其实体量最大。只是要素市场比较少,只有一个新三板。

  北京的优势是“金融决策中心”。此外,风险投资方面也遥遥领先,上海深圳香港都没有办法可比。正因为如此,中国独角兽企业有将近一半在北京。创业企业在北京不仅容易找到钱,还容易找到政策支持。

  北京一直是淡化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定位的。最近几年,又全面提出了纾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

  因此,国家在批复北京2035年版总规的时候,给北京的定位是四大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之后,甚至传出了“金融街”要搬去雄安新区的说法。

  但事情在2020年9月4日出现了重大逆转。当时,领导人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的时候宣布:

  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也就是说,北京要搞自贸区了,而且还要成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9月21日,国家正式印发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这件事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前我曾在专栏里分析过,这意味着北京亲自上阵,冲锋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慈禧新政到民国黄金十年,从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过很多轮开放,但北京作为首都,一般都坐镇中军帐里,不披挂上阵。

  冲锋在改革前沿的,早期是天津、上海、武汉、福州等,后来是深圳等特区,以及14个沿海城市、浦东。

  如今,为了迎接全球化的逆风,迎接“国内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时代,为了服务贸易的开放,北京亲自上阵了。

  原因无非是三个:

  第一,服务贸易北京是绝对的第一重镇,北京不上,其他城市代表性不足;

  第二,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拉大,仅仅靠“天津+雄安”无法扭转京津冀的颓势,北京必须出马;

  第三,北京上阵,可以体现中国的开放诚意。

  在北京自贸区方案里,32次提到了金融。其中有“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全球资产配置,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提法。

  既然北京是“金融决策中心+风险投资中心+全球财富管理中心”,那么怎么可以不是金融中心呢?

  所以,当北京冲锋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时,其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职能,事实上也将被唤醒。

  9月19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透露,2018年我国金融业新一轮开放以来,标普、穆迪、惠誉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Paypal支付、SWIFT等重量级国际金融组织;工行、农行、中行、邮储理财子公司,VISA、Master两大信用卡组织,瑞银、高盛、瑞信三家外资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安顾亚太区总部、路孚特亚太区总部,高盛、东方汇理、贝恩资本子公司等共计3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北京。

  很明显,在北京落户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档次是“全球顶级”的,这一点远超深圳,也超过了上海。

  接着我们看到,北京趁热打铁,迅速把金融街论坛年会提升为国家级重点活动,跟陆家嘴论坛平起平坐。

  但仔细对比一下主办单位,你会发现:金融街论坛多了国家级新闻单位,阵容更强大一些。

  而且,有了金融街论坛年会之后,陆家嘴论坛的地位虽然未必下降,但被稀释是肯定的。毕竟,在北京搞论坛领导出席的时间成本更低一些。

  最近广州期交所筹备、深交所推进改革以来,有人认为大湾区的金融城市更多、层次更丰富。除了香港这个国际市场之外,还有深圳和广州面向国内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好像在三大片区里,大湾区金融实力更强。

  大湾区的确地均GDP、地均资金总量和地均人口更高,密度更大。但金融方面,很难说权重超过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因为金融主要靠顶层设计,采取“权力分配模式”,它跟高科技靠市场的逻辑不同。

  跟长三角相比,大湾区不仅少了一个央行南方总部,还少了一个发布金融政策的国家级论坛。这是大湾区金融的短板。至于澳门的“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交易所”,已经不被提及了。

  总之,北京自贸区的设立、北京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不仅意味着京津冀经济版图的巨变,还意味着中国经济版图、金融版图的新变化。

  作为中国唯一的“超一流城市”,北京将强者恒强,继续保持一骑绝尘的态势。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中国的城市:北京是超一线,上海香港是一线,深圳是弱一线,广州是准一线。至于台北,已经沦为强二线了,汇聚的资金被杭、成、渝超过,即将被苏州南京超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3 14:11 , Processed in 0.2349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