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216|回复: 0

戎评:解放军服役黑科技装备,印军部队多名士兵已惨遭冻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6 17: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向来擅于“以理服人”。

  而要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咱们的“理”,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理”,是广义上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道理,我们一般将之称为“真理”。诸如东风41、巨浪2此类的各种“小顽皮”,就可以被称为真理的伟大实践。

  另一种“理”,则是需要考虑到外在需求的相对道理。

  不过,与“绝对道理”仅仅只有真理这一个选项的“粗暴”有所不同的是,在相对道理的“气质拿捏”这块儿上,我国通常有一套“文明人”的含蓄表述方式

  ——拭目以待

  ——奉劝悬崖勒马

  ——是可忍孰不可忍

  ——勿谓言之不预也。

  不可否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始终致力于“以理服人”的科普教育工作,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实际操作中,遇到过这样或者那样的“小疑问”。

  但是在我方人员的耐心帮助和极力挽救下,那些提出疑问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对我国崇高的科普教育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标

  在此,戎评先给大家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话说,院里的老米头眼见老钟棋艺日精,有威胁他“棋王”地位的风险,于是便整日的邀约挑衅。

  某日,就在老钟和老米斗棋正酣时,隔壁某叫不出名字的臭棋篓子,突然闯出就在一旁对着老钟咋咋呼呼,甚至就要上手夺棋。

  遇到这种奇葩,结果往往是令人“头秃”的。

  你不理他,臭棋篓子就没完没了。

  你觉着恶心绕着走,臭棋篓子又铁定拉拉扯扯,吼着你嫉贤妒能,已然输了。

  你要实在受不了邀他单独手谈一局,臭棋篓子又赶快躺到地上哈喇子一流,两腿蹬直。

  试问,遇到这种墙都扶不上的无赖烂泥时,你该怎么办?

  1

  钟大爷遇上“臭棋篓子”

  1962年9月中旬,在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硝烟未尽时,一向对国家军政大事洞悉明了的毛主席,迷茫了...

  在与众人的谈话中,主席相当困惑的向众人取经道:

  我想了10天10夜,怎么也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嘛...

  然而面对主席的发问,诸位老将也是大眼瞪小眼

  ——对于咱们这位并没有什么实质利益冲突的邻居为什么会选择了这么极端的方式,众人实在摸不着头脑。

  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

  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相关的战略、政策制定,却不能等到我们想通....

  于是,在结合我国未来主要战略方向需求和疆藏地区的实际情况之后,一则简明扼要的“16字方针”,定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对印战略基调:

  决不退让,避免流血;

  武装共处,犬牙交错。

  按理说,挨了一顿揍又大概的消停了几十年之后,面对愈加富有“真理”的中国,印度最明智的选择一定应该是对我国“以理服人”的崇高科普教育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

  然而,正如1962毛主席想了10天10夜也想不通的个中道理一般,在最近这几年,印度又开始以一种“独特”的思维向中国提出疑问。

  然后,拉达克地区的石头很硌人...

  这侧身一踢,让印度内心凛然之余,又哆嗦着稍微消停了一点,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美国的煽风点火+印度的奇特思维这两点,就决定了已经拉开大幕的这场大戏,没那么容易就简单落幕...

  然后,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加勒万河谷,一场夜间“躲猫猫”,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对于这场夜间追逐大戏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由于相关论述的文章不少,戎评在此就不再赘言。

  在此戎评只想说的是,根据综合各方资料对事件进行还原的结果表明,2020年之际的印度虽然人早已换了一茬,但是本质上,与1962年的印度并无本质区别。

  即使,他们的政客官僚一遍遍的在各新闻渠道中强调:今天的印度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

  即使,他们的党派领袖在集会活动中公然叫嚣:印度安全部队能够在15分钟内将中国从边境击退100公里;

  ....

  这有点像什么呢?

  对了,钟大爷遇上的“臭棋篓子”!

  2

  不仅是“臭”,还傻!

  经验告诉我们,臭棋篓子都是“可怜人”。

  瘾大水平低,还总想找存在感。

  对待“臭棋篓子”,你不能给他好脸色,半拉台阶都不能替他留,要不然他们总能够从“失败”中一次次的找到其它原因,然后在愈加来劲下,像块牛皮糖一样的粘着你...

  鉴于此啊,钟大爷就想了一个好招

  ——为了应付臭棋篓子,他在主要与老米头对弈的那副棋盘旁,又放了另一副棋。

  也不说多出来的这副棋,是为谁准备的。

  总之哪个“叽叽喳喳”要是话多不服,别磨叽,坐到对面一起来也行...

  当然,或许很多人会担忧如此这般,钟大爷岂不是就陷入了如二战德国一般“双线作战”的窘境了吗?

  对此,钟大爷只是表示“呵呵”。

  你老米头算是英美盟军,那个烂臭棋篓子,可当不得苏联的角色!

  对于钟大爷而言,同下两盘棋固然艰难,但是既然躲不过老米头的寻衅、躲不过臭棋篓子的骚扰,与其让臭棋篓子精力充沛的站在一旁叽叽喳喳,还不如重开一盘棋,让他消停一会儿....

  反正,臭棋篓子的水平就那样。

  对于钟大爷而言,多一个也就顺手不说,万一逮着一个机会狠揍一顿,没准还就老实消停了。

  当然,想出了这个妙招的不仅仅只是“钟大爷”。

  自2017年的洞朗对峙后,寻思着不能再让“臭棋篓子”这么叽叽喳喳的我军,毅然的选择了将该地区的防御,从此前的“半年临时驻扎”,改成了“全年永久驻军”...

  对于诸如此类的如此大规模永久性基础设施建设后,对于我国局部边防实力所产生的实质性提升戎评暂且不论。

  仅仅就从“下棋”这个角度来讲,摆下了如此高规格棋盘的中国,其实已经在无形中对一切自命不凡的“臭棋篓子”,提高了挑战的门槛

  ——打,你得先通过我这一大片设施完善的现代化阵地工事。

  ——赖,在冬季动辄零下几十度的高原地区,拉着帐篷过夜,无异于自杀。

  不过,似乎“臭棋篓子”真的不打算拿自己当人。

  据相关报道显示:

  自今年6月以来,印度军方便开始不断向东部边境前沿驻军大本营列城进行增兵。

  截止9月底,列城方向原有5.7万隶属于第14军的印度边防军,已经在增兵3个师之后,急速膨胀到了10万人以上!

  随同增加的,还有另外10万专门为大部队提供保障的后勤人员。

  20万印军上列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3

  重大失算,印军惨了!

  对于印度军方此番举动究竟想要表明什么,戎评暂且不论,我们今天就说说最实际的问题,就说说这20万印军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吃、穿、住、行”。

  戎评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样一则视频:

  2017年,驻扎在印巴边境的印度边防士兵亚达夫,通过“脸书”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所在部队的糟糕伙食。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亚达夫的伙食中没有肉、没有新鲜的蔬菜,除了一些烤焦的面饼外,就只有粘稠的不明液体...

  显然,视频中所展示的这些食物,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将之与现代军队伙食挂钩,但是转念想到如此丑闻,是出现在此前曾有以动物饲料充作部队军粮黑历史的印度军队,似乎也并非没有可能。

  特别是在揭露视频中,士兵亚达夫还冒死直言造成一且的就是“腐败”。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在翘首印度军队将如何由此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活动时,印度官方的处理意见,着实让人瞠目结舌

  ——印度边境保安部队发布声明称,因“发布虚假信息、在社交网站上发布照片以及拥有两部手机”,该士兵被宣布开除。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印度军队的这一手骚操作,可谓是让全世界明白了什么叫“体系化腐败”....

  试问,背靠这样一个“体系化腐败”的供应系统,此时身在列城的20万印度士兵,在拉达克地区接下来长达6个多月的大雪封山下,将会享受到怎样的待遇?

  我只想到了三个字:惨!惨!惨!

  当然,这种必然到来的“惨”,同样也不可能因为印度方面沿袭了几十年的军队潜规则突然一朝扭转而得到丝毫的改观。即使,我深知对于至今仍旧深受种姓制度影响的印度军队而言,“爱兵如子”本来就是一种不切实际幻想....

  但是,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否则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我们假设一下,在“爱兵如子”和“与子同袍”的崇高情怀下,对于此时驻扎在列城20万大军的各项军用物资,印度各方大佬绝不染指。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20万大军真的能够如印度对外宣称的那样,成为楔入前沿边境地区的一颗钉子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

  对此,我们可以参考此前不久《印度防务新闻》的一则专题报道

  ——在9月中旬时印度军方代表宣称,20万大军已经基本就位,列城地区的军队物资储备已经达到了10万吨,在11月的大雪封山前,还将运送各类物资30万吨。

  30万吨,这个数字听着确实是挺唬人的。

  但是对此戎评只想说,此时身在列城的20万印军,真的应该自求多福了!

  为啥?

  因为印度人又玩起了自己的“传统艺能”——吹牛!

  印度军方宣称,将利用400辆汽车在11月大雪封山前将30万吨物资运送到列城地区,供应20万大军接下来六个月的消耗。

  按照最大天数50天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印度军队要想在大雪封山前完成30万吨物资的运送,每天至少需要运动物资6000吨,折算到400辆汽车的头上,则是每车每日需运送15吨,且当日往返!

  从数据上看,这一切似乎是完全合理可行的,但是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时,印度将会遇到以下3个“小问题”:

  1、列城地区的后勤补给起点,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夏季首府斯利那加到列城的路程为434公里。

  依据以往该条线路时速9公里的平均行驶速度,单向需要48小时,往返需要4天。

  显然,在实际运输时间上,印度计算方式有点“小问题”。

  2、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与武警警官学院联合研究出版的《印军高原后勤运输力评估》显示:

  截止2020年,印度山地部队的后勤运输营的汽车编制数为200辆,且两百辆汽车中,绝大多数为0.5吨、1吨和3吨这三种适用于高原缺氧崎岖地形的中小型运输车。

  显然,在实际运输能力上,印度计算方式有点“小问题”。

  3、2020年7月,印度军方突然要求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重启早已停产的“吉普赛人”4x4越野汽车。

  据悉,此款以日本第二代“铃木吉姆尼”为原型的越野汽车,是目前印度国内唯一能够快速投入自产的高原型越野运输车。

  因此,虽然在后勤选择上“吉普赛人”是与当前印度其他柴油型军用车辆格格不入的汽油,虽然该款车辆的载重仅为0.5吨,且使用的技术早已落伍,但是在无可奈何下,印度军方依旧甩出了3051辆的大单!

  显然,在实际运输器具上,印度计算方式有点“小问题”。

  当然,计算方式上的“小问题”还不是最恐怖的。

  或许给出20万人、40万吨、6个月人员物资消耗数据的印度军需官对列城地区的实地情况认知,还停留在其豪华的办公室内。

  在关键军需补给物资的数据核算中,印度军需官可能漏掉了最重要的一项——水。

  鲜为人知,与一般认知常识中水资源的获取是依靠地下水/地表水有所不同,列城当地土著在取用水这个问题上,自古以来都是夏秋依靠融水,冬春依靠凿冰。

  印军未驻扎前,十万土著在封冻季节依靠凿冰取水,也还够用。

  印军驻扎后,十万土著+几万零散分布的驻军,在封冻季节依靠传统方式取水,也还勉强够用。

  但是在增兵15万后,列城本就勉强的冬季水资源,一定是不够用了!

  当然,也并非一定要被渴死。

  在直线距离列城78公里的地方,就有着附近方圆百里唯一能够满足列城三十余万军民用水需要的淡水取用点——班公湖。

  不过有趣的是,作为一个横跨中印的“界湖”,班公湖却是少有的咸淡湖,中国境内一侧是淡水,印度境内一侧是咸水。

  显然,在如此尴尬的情况下,如果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印度依旧坚持驻军、如果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20万印度大军还想喝水的话,那么他们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运水”。

  ——普通成年人每天维持基础生理代谢的最低补水量为2.5升,20万印军每人每天耗水按作战部队消耗翻番的5升计量,仅仅是一天,就需要耗水100万升,一个月就需要至少3000万升,约合3万吨!

  六个月是多少?18万吨。

  这个数字,占了印军此次计划补给物资的将近一半....

  已经开始凿冰做饭的印军士兵

  4

  我们一向倡导“双赢”

  当然,以上列举的还仅仅只是一些最“基础”的问题。

  从最近的卫星地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印度方面似乎在仓储、住房问题上也相当紧张。

  列城居民区旁边的黄色军营相当醒目,杂乱露天堆放的军用物资表明印军列城驻军非常缺乏仓库。

  当然,随着驻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绿顶铁皮板房和野战帐篷表明,在未来6个月内,印度军方似乎打算将十几万军队就这样安置其中....

  不过,这种“世界第三极”气候严寒的缺乏敬畏,正在使印度军队付出代价

  ——由于多日的连绵大雪,10月19日时印军驻德桑平原的一个前进哨所,竟然出现了士兵被活活冻死的惨剧!

  据知情人士透露称,自大雪降临以来,奉命驻防该地的一支印军机械化师,已经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短短一周,该师就发生了上百起士兵冻伤的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还仅仅只是德桑平原的秋季,等到冬季时,该地乃至整个阿克赛钦地区的气温,将由当下的零下15℃降至零下40℃,乃至更低!

  当然,似乎是意识到了自个儿在后勤调度上的的一些“小问题”。

  从前几天开始,印军一方面开始加大了启用骆驼、骡马等原始运载器具向整个阿克赛钦对峙前沿输送包括燃料、食物等生活必须品。

  另一方面,或许是出于对冬季保暖不足的担忧。

  印度军方正紧急向美国求购包括高原帐篷、极地作战服等各式高原防寒物资的消息,在10月16日时也被《今日印度》公开爆料。

  不过,考虑到此时疫情所导致的美国产力不足,有消息人士分析称,这笔订单在美国兜了一圈后,很可能最终将由中国代工交付....

  但是如此一来的话,为何总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不过管他的呢。

  总之这很“双赢”就是了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棋局,咱们是明明白白的摆下了。

  臭棋篓子,也不知天高地厚的应战了。

  接下来是剧情,恐怕也就是“小刀切黄油”和“热刀切黄油”的区别了

  ——前者还能感到至少一丝丝的阻碍,后者则是全无掣肘,顺享丝滑。

  不得不说,1962年时碍于后勤原因,手感确实差了那么点意思。

  不过,遗憾总是能够得到弥补的

  ——近日,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会同有关专家赴边防一线,就我军新研列装的边防巡逻被装实际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据悉,此次我军列装的,包含防寒头套、保暖作训服、轻便防寒保暖作训大衣、吸湿快干内衣裤、保暖绒衣裤、羽绒保暖棉衣裤、保暖棉背心、防寒外手套、防寒毛巾袜、圆边作训帽、防眩光眼镜、防蚂蟥迷彩皮肤衣、作训内衣、绑腿和多功能保温水壶共15个品种,大量采用了各类自研军工特种材料,适用海拔5000米,可抗零下40度高寒环境!

  此外,为保障前线部队官兵伙食。

  我西藏军区编组支援保障群,日前成功以“无人机蜂群”远程投食的方式,使得我军前沿部队即便是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腹地,也能吃上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4菜1汤2主食1水果”!

  一界之隔,天壤之别!

  我们,终究还是活成了曾经自己既羡慕,又讨厌的那个“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3:16 , Processed in 0.1094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