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5|回复: 0

大司炉:从“金龙鱼”上市看中国粮食安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5 1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24日,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龙鱼”)发布公告,称将发行新股逾5.42亿股,发行价为25.70元/股,募集合计为138.7亿元,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0%,发行总市值近1400亿人民币。

  明天,10月15日,金龙鱼(300999)将正式登陆创业板,将成为创业板史上最大IPO。

  根据10月14日周三的收盘数据来看,宁德时代位列市值第一,金龙鱼上市之后市值将位列第七。

  从金龙鱼的招股书来看,除了千亿规模的营收让人咋舌,其业绩并不亮眼。

  以2019年度为例,当年营收超过1700亿人民币,但净利润率只有3.3%不到,着实令人担心它明天开盘的走势,特别是创业板现在“20cm”的玩法。

  金龙鱼虽然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但其实控人是持股超过90%的“丰益国际”,算是一家外资企业。

  丰益国际(SGX:F34)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根据新加坡交易所的数据来看,在10月14日的收盘价格为4.66新加坡元,市值为296亿新加坡元,合1464亿人民币。

  对比估值,可见金龙鱼1400亿人民币的溢价之高。

  投资金龙鱼,请谨慎。

  01

  谁控制着金龙鱼?

  通过股权穿透,我们能看到“金龙鱼”,由新加坡上市公司丰益国际(SGX:F34)完全控股。

  而丰益国际,则由美国粮商ADM和东南亚的郭氏集团掌控。

  丰益国际的大股东:

  郭氏集团(Kuok Group),由马来西亚的首富-郭鹤年家族掌控。

  郭鹤年(Robert Kuok),老头今年97了,祖籍福建,金龙鱼对外坚称自己为侨资而不是外资。

  屁股决定脑袋,当面临利益抉择时,顶多和香港李某一样是个商人。

  郭氏号称“酒店大王”,”亚洲糖王“”,家族的资产大部分都在香港,包括大量的香港豪宅、商场、酒店、办公室,以及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

  在大陆,除了益海嘉里,郭家还拥有北京国贸等资产。

  郭氏集团在东南亚耕耘已久,除了垄断了东南亚的糖,还控制了东南亚的棕榈油产业。

  丰益国际的个人大股东:

  郭孔丰(Khoon Hong Kuok),作为自然人,是丰益国际的第三大股东。

  他是郭鹤年侄子,却握有益海嘉里的实权。

  现在的身份是丰益国际董事长,益海嘉里董事长。

  上市前,还一度传出叔侄俩不和的新闻,估计又是一出争权大戏。

  相比之下,郭鹤年的两个亲儿子显得没有存在感。

  郭孔丞,郭鹤年长子,负责嘉里粮油,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郭孔演,郭鹤年次子,负责郭氏集团的东南亚业务。

  丰益国际的二股东:

  ADM公司,全称是美国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mpany)。

  传统国际四大粮商之一,是ABCD里面的“A”。

  国际四大粮商的影响力相当大,它们垄断了全球粮食贸易的八成以上。

  ADM创建于1902年,是全球最大油料、玉米、小麦、可可等农产品加工厂商,其生产270多种农作物加工产品,在全球的食品、饮料、营养保健、工业及畜牧饲料市场上有强大影响力。

  ADM也是蛋白质、植物油、玉米甜味剂、面粉、生质柴油、乙醇、食品加工、饲料原料领导厂商。

  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达到了粮食产业链全覆盖,很NB。

  02

  益海嘉里的野心

  嘉里粮油:

  ADM在大陆也不断扩张。

  1983建立ADM亚太有限公司(香港)。

  1991年,郭孔丰联合ADM成立丰益控股。

  1994年与中粮集团、丰益控股合资在中国建立张家港东海粮油。

  2000年,丰益控股与ADM合资组建益海集团。之后嘉里和益海合并,也就是今天“益海嘉里金龙鱼”。

  “嘉里”聚焦的多是产业链的下游。

  郭氏集团在1974年,成立嘉里控股,之后成立嘉里粮油(中国)。

  20世纪80年代末,嘉里集团和中粮集团合资成立了南海投资公司,嘉里占股51%,中粮占股49%。

  南海投资81.25%控股耀合发展,中粮直接持有18.75%耀合发展股份。

  1990年,耀合发展受让了中粮拥有的“南海油脂”80%股份。

  1991年,“南海油脂”推出“金龙鱼”品牌,2002年,金龙鱼市占率已经达到28.67%。

  上述大家看的眼花缭乱的股权高级操作,使得中粮虽然间接拥有“南海油脂”46.85%股权,是第一大股东,但嘉里却直接控制了南海国际,进而拥有了“南海油脂”的决策权,同时将“金龙鱼”商标划归到了郭氏集团名下。

  1992年,中粮集团就被踢出局了。

  之后,嘉里粮油在大陆的投资开始遍地开花,但和中粮已再无交集。

  1995年,中粮自建品牌“福临门”,算是吃一堑长一智。

  2001年,中粮把手里南海油脂的股份出售,还亏损了500万港元。

  2006年,南海油脂成为嘉里粮油的全资子公司。

  不得不说,中粮集团的资本操作水平,在国际大厂嘉里的面前,显得就是个小学生。

  那个年代,很多稚嫩的中国企业,都遭遇了国际资本的PUA。

  以可乐为例,时至今日,中国本土的可乐饮料品牌基本销声匿迹,而中粮早已沦落为可口可乐的灌装厂。

  北京有个北冰洋,不知道读者们喝过没有,其发展前景也不甚光明。

  益海集团:

  1983,ADM建立ADM亚太有限公司(香港)。

  1991年,郭孔丰联合ADM成立丰益控股。

  2000年,丰益控股与ADM合资组建益海集团。

  之后嘉里和益海合并,也就是今天“益海嘉里金龙鱼”。

  丰益控股和ADM掌控的益海集团,切入的是产业链的中游——压榨环节。

  丰益控股成立之初,在东南亚,一直从事棕榈油贸易,后来逐步打通了种植、生产、贸易、物流等环节。

  丰益国际在打入大陆市场之后,不但占领了极大的市场份额,还改变了老百姓的用油习惯,从之前的菜籽油为主,向当今的大豆油、棕榈油为主转变。

  2003年的大豆危机,国际四大粮商大举进入中国,兼并收购。

  国内现在多数大豆加工企业有外资背景,内资大豆油脂企业实力还是薄弱。

  期间,益海集团开始低成本参股收购,除了拥有大量油脂工厂、公司,还先后控制了“口福”“鲁花”等品牌。

  膨胀的野心

  郭氏早已布局东南亚油棕种植,并占据了中国棕榈油八成的份额。

  通过嘉里下游和益海中游的双线布局,又能实现助力郭氏集团在上游的扩张。

  因为上游的优势,得以参股众多中国粮油公司,包括中粮系,最大限度攫取中国食用油行业增长的利润。

  郭氏集团在东南亚等地有油料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中国大陆有广阔的市场,通过资本扩张,形成了从上游种植到中游压榨再到下游消费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实现了产业链上的纵向一体化。

  这种上下游的国际布局,使得郭氏集团获利匪浅。

  虽然金龙鱼的业务量巨大,但通过集团内部的贸易安排,使得中国终端市场的利润率在4%以下,其海外种植业的利润率达到20%以上。

  这种利润的转移,在跨国公司的操作中,早已司空见惯。

  郭氏集团和ADM联手打造丰益国际平台,经过资本运作,ADM对金龙鱼的直接股权,被转换成了间接持股,益海嘉里的外资身份开始淡化,减少了其在中国大陆扩张的阻力,更有利于实现了旗下粮油资产的整体上市。

  早在2009年,丰益国际就曾试图推动“益海嘉里”在华上市,以谋求本土化待遇。

  2020年10月15日,金龙鱼登陆创业板,丰益国际终于如愿以偿。

  03

  中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商品属性、金融属性、能源属性以及政治和外交属性等多重属性。

  当粮食金融化,与疫情、干旱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粮食市场时,就会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频繁发生,粮食价格暴涨。

  2008年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中,国际市场粮价年平均波动幅度超过40%,导致30多个国家出现粮荒甚至引发社会动荡,8亿多人在饥饿线上挣扎。

  作为中国人,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我国的主粮完全够吃。

  稻谷和小麦库存均能满足1年以上的消费需求。

  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了100%。

  我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是饲料粮和大豆。

  玉米是三大主粮之一,也是主要的饲料粮之一。

  2019年我国进口玉米479.3万吨,同比增36.0%;与此同时,大麦、高粱、玉米酒糟(DDGS)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均有所下降。

  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大豆进口量占农产品总进口量的70%多,是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

  但主粮够吃并不代表粮食绝对安全,拥有全球粮食商业的控制权,才能真正保障粮食安全。

  对于一些小国而言,粮食供给是市场化的,这就是把粮食安全交到了资本家手里,自己成为了别人的钱袋子。

  我们作为大国,需要将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比如,今天如果我不写这篇文章,很多人都还以为“金龙鱼”是国货,不知道其实我们一直是被外资所“压榨”。

  那么,粮食安全如何实现?

  一是从国内供给的角度来讲:生产上,关键在于稳面积、提高单产。

  稳定面积,靠的是严格保护耕地。

  18亿亩,是耕地红线,实行占补平衡,严防死守。

  15.46亿亩,是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对其实施特殊保护,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10.58亿亩,是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提高单产的关键是农业科技化。

  纵观农业先进的美利坚,从种子、化肥、农药,到农业机械,无一不是科技驱动,早已摆脱了“锄禾日当午”的人力依赖。

  二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讲:要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粮食平台。

  前面讲了很多,无论是ADM打造的全产业链,还是丰益国际联合ADM垄断东亚市场,应该都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这个事情,海子里早已经谋划并已经开始实施。

  从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到中国化工和中化的整合,我们得以一窥顶层设计的宏伟蓝图。

  巧合的是,拯救过中粮的宁高宁,现在正是中国化工和中化的执掌者。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X数据线

  聊了那么多宏观的,那么农业到底怎么投资?

  无非两条,科技和垄断。

  农业是这样,整个股市也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3 00:07 , Processed in 0.1719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