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66|回复: 0

易宪容:三中全会提炼了哪些当前与未来重大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9 0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三天之后就已经公布。文件公布如此之快,不仅展现了未来中国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也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这次重大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的决心。因为,《决定》全文发布,不仅完全改变市场及民众对三中全会公告之后的失落,也让市场看到未来中国体制改革的真正前景与方向,而与以往相比,《决定》这样快公布于世,也显示中央高层对该新一轮重大体制改革的态度及雷厉风行力讲求实效的新风气。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中国重大体制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十八届三中国全会通过的《决定》涵盖了16个领域、60条具体任务。文件内容以当前及未来十年全面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主线,规划到2020年。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及军队,具体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举措。也就是说,从《决定》的内容来看,改革范围之广、改革层面之多、改革领域之宽、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其目标就是通过重大的体制改革让中国社会全面地向“市场化”转型,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样,同样确立中国成熟的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它将影响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对此,本文认为,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三大基本特征。《决定》基本精神所体现的第一特征是以当前及未来十年全面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主线展开而且对这些问题都有明确断论,甚至许多断论完全超出市场预期。比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提法、到2020年体制转型的成熟与定型、严格强调产权界定清晰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资本体制、国有企业的公共服务性、国有企业管理层选拔与薪酬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股票发行的注册制、院士退休和退出机制、政府业绩考核体系全面改革、建立社会房产基本信息平台、政府公共服务购买、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全面调整、建立个人综合所得税制、房地产税立法、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及分享成果、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多项服务业有序放开、推动内陆经济进入国际化循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司法审判检察权独立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行官邸制、建立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提高立法质量及防止既得利益制度化、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劳教制度取消、中央成立深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等等。

  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当前及未来中国社会最为关注、广大民众最为关注、最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影响中国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能否确立和中国社会经济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决定》不仅全面提练了出来,也给出清晰原则与政策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是围绕着未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制而展开。可以说,这些重大问题既表明了亟待解决问题的现实性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定的新意和前瞻性。

  《决定》第二特征是所强调深化体制改革内容为全面市场化。在《决定》中不仅多次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核心性,而且强调深体制改革的各种措施与方式都得通过市场的经济杠杆来进行,坚决减少早几年盛行的政府对市场参与干预过多的现象,对保证市场有效运行基础制度建立强调得十分清楚。比如说,要求建立界定清楚的产权制度,强调经济当事人投资、消费、决策经营完全的自主性,要求建立起市场公开透明的信息收集与披露系统,强调建立最大范围内的市场价格运作机制,要求用者付费原则,全面界定政府职能等。比如说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就得用市场化来主导,从投资、文化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文化企业竞争、市场准入及退出等完全都得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还有,对自然资源使用与生态补偿就得通过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全面实行使用资源用者自付原则及谁破坏和污染环境谁付费原则等。这些原则完全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本上就是保证中国经济逐渐地迈向成熟的市场经济,逐渐地转换到以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的运作机制上来,从而减弱计划体制对中国社会经济之影响。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当事人能够根据市场价格机制所显现出来的信息,把其掌握要素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并承担其责任。也就是说,整个《决定》就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展开的。正因为《决定》要求体制改革的全面市场化,它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决定》第三大特征强调深化体制改革的公平公正性。因为,从《决定》旨意来看,深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激发整个社会每一个人劳动创造的积极性,让社会财富涌流,让每一个国民能够分享到这种改革的成果,而不是把绝大多数弱势民众摒弃这种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之外。

  比如,强调市场的是公平竞争,企业竞争不存在所有制的歧视和不同的企业在权利、机会、规则上是平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公正与均等的,在收入分配上逐渐提高劳动力要素在整个要素分配中的比重,而再收入分配上强调对弱势民众利益的保护,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重点增加弱势地区的政府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等,都全面体现了落实市场公平公正的原则,体现了如何推动中国社会迈向公平公正的现代文明社会。

  正因为《决定》这几大特征,它表明了新一轮的中国体制改革之广泛、之深化、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为深入地来思考。不过,整个《决定》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假定的基础上,改革者能够对自身大公无私革命的基础上,对此,现有的制度设计来保证吗?如果这些假定稍有偏差,那么它要保证深化体制改革达其目的是不容易的。对此,不知中央政府有没有考虑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8:34 , Processed in 0.1562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