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57|回复: 0

11月14日股市猛料点评与黑马追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4 08: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重要新闻点评

  国务院:必须兑现已部署的改革承诺
  当前要一手抓已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一手抓今后尤其是明年重点改革任务的谋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进一步抓好今年年度改革任务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会议强调,完成好今年的各项改革任务,对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今年的改革成效也是对能否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的检验。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部署了7个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经过各方面努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困难群体社会救助等重点改革已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其他涉及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重点改革也在积极推进。总的看,今年的改革进展是顺利的,对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方面的改革措施尚未落实。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后几个月的工作中,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已部署的重点改革任务能到位、显实效。
  会议认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增强人民对改革的信心,奠定改革迈出新步伐的基础。当前要一手抓已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一手抓今后尤其是明年重点改革任务的谋划。要认真检查今年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努力使各项改革逐一落地、逐见成效。特别是对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推进营改增、减免小微企业税费、盘活财政和货币资金存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业和农村领域的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自贸区建设的改革,健全大气污染治理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等民生方面的改革,都要以坚定的决心和韧劲,毫不放松、一抓到底。同时,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明年工作,认真研究、筹划下一步各项改革任务。对已明确方向的改革任务和已确定的改革项目,要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国务院各部门不但要围绕改革“出题目”,更要为推进改革“做答案”,通过抓好今年各项改革,为明年改革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

  简评:有改革就有机会,目前的中国经济也正处于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这必然为资本市场创造机会,但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必然少不经济了阵痛,市场也自然会有波动。

  新证券法高度确定注册制或仍需有限审核过渡阶段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透露,《证券法》修订已经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按照证监会的修法思路,新的《证券法》将完善公开发行制度,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强化事后监管执法,为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变提供制度安排。
  除了从《证券法》的高度确定注册制的方向之外,真正完成股票发审的转变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监管者转变角色、市场主体回归理性,以及中介机构诚信履责等。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需要一个类似香港市场有限审核的过渡阶段。
  改革要触及“灵魂”
  今年6月,证监会就《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5个月过后,这份意见稿的正式版仍然没有公布,IPO也因此迟迟难以重启。
  这份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摒弃了过去一些行政干预措施,允许发行人自主选择发行时机,允许发行人与承销商自主确定定价方式,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这些安排更接近于成熟市场,同时还强调了加强市场监管执法的措施。尽管如此,市场不乏批评声音。有市场人士称改革意见稿没有正视证监会自身审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没有根本上改变行政审批,因而没有“触及灵魂”。
  这些批评的声音触动了监管者。一些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此次征求意见稿也未获得更高层的首肯,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9月14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召集部分券商高层人士和学者进行座谈,就新股发行改革方案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与市场达成共识。
  这次会议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注册制。有学者对本报记者表示,注册制并非放任不管,而是把监管重心从事前的审批移到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处罚。事实上肖钢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也明确提出了监管重心后移的改革方向。在IPO方面,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方针也在贯彻落实中,这正是向注册制过渡的基础工作。
  向注册制过渡,需要监管者转变角色,重新看待手中的权力。过去,证监会发行部门手中的权力炙手可热。该部门虽然不直接对IPO申请进行表决,但在其前期预审阶段事实上是进行实质性审核,并且对发审会的表决有关键性影响。即使发审会表决通过,仍然需要发行部门给予批文才能最终上市。因此发行部和创业板发行部一直被视作证监会的核心权力部门。
  2012年,郭树清担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对包括发行部门在内的核心权力部门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轮岗。一些长期在发行部门任职的处级干部轮岗到非核心部门。这次轮岗被视作郭树清从人事角度推动发行改革的一个部分。

  简评:ipo停止已经多时,市场对IPO的重启也是有诸多的猜想。其实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能发布也是IPO迟迟难以重启的重要原因。按照证监会的修法思路,新的《证券法》将完善公开发行制度,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强化事后监管执法,为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转变提供制度安排。从核准制向注册制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是改革的一部分,中长期对资本市场是利好。

  金改路线图时间表分歧大:能否承担中小银行倒闭潮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新一轮金融改革划定怎样的框架和路线图?”过去一个月,当记者把相同的问题抛给不同的业界大佬、大型银行高管,或中小银行一把手,其对于金改的期望,与沸腾的舆论相比,要冷静许多。
  11月12日,5000字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涵盖政治、经济、司法、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超越以往经济体制改革的单一范畴。在全面改革大框架下,金融改革议题着墨不多,“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语带过,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政府职能改革也权且跟金融沾点边。
  但这并不意味着金改被搁置,13日,多位智囊透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金融改革做出全方位部署。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未来金改至少涵盖几大方向:一是以推进民营银行和存款保险制度为主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和健全方案,包括政策性银行改革;二是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价格改革;三是进一步开放金融体系,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四是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从2012年开始,中国金融改革一直沿着两条路行进:一条是事关全局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纵向深化推进;一条则延续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惯用的“先试点、后推进”的渐进模式,冀望以深圳前海、浙江温州、上海(自贸区)局部突破打开新局面,上述三地在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承担的改革重任又各有侧重。
  温州民营银行试点背后的产权多元化改革逻辑,前海滩头旨在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及本币国际化的试水,再加上前不久担负“第二次入世”重任的上海自贸区改革框架,点面之间,未来十年中国金融改革的全局图已然展开,路线廓清,争议搁置。
  大会召开前夕,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衔的“383”改革方案大体勾勒出了金改的几个支点--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及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简要概括,一则以产权多元化为支点的公司治理改革打造富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二则以利率、汇率市场化为基础的价格改革,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而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
  2013年,金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带有官方立场的民间智囊发布的诸如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时间表让人浮想联翩,6月“钱荒”潮前,市场一度传闻央行已将利率市场化时间表的征求意见下发至大型银行。
  上半年关于资本项下开放时间表的说法,也激起学界业界激烈争论。对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时间表提前至2015年的说法,着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余永定多次表达了不同意见。余永定更是在不同场合反复呼吁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后一防线,解决其他问题之后再彻底开放也不迟,两位重量级经济学家的苦口婆心,也反映了金改路线图选择上的巨大分歧。
  一句话,金融改革大方向没有争议,但路线图和时间表的选择却分歧重重。
  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价格改革,体现了市场化的两个趋势:第一,未来的金融市场将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不同的金融机构提供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产品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使之成为竞争性的市场;第二,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自主定价权,其中最重要的是风险定价权,即金融机构会不会对风险有识别、判定,然后进行定价。
  这一点,央行行长周小川表达得非常明确,利率市场化就是自主定价权。按照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的说法,假定2015年人民币可以实现资本项下基本可兑换,那么意味着汇率届时将实现自由化,而汇率是利率的平价,在基本可兑换前,利率应该市场化。
  然而,银行家们辩驳道,利率市场化和配套的存款保险制度应该在经济上行期展开,但2008年的大危机中断了这一进程。如今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经济下行压力重重,如何评估新形势下金融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这个话题很重要。
  借用“383”方案的参与者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的话说,金融改革一定是有成本的,没有一个没有成本的改革方案,改革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可能还比较大。
  仅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多数国家会经历利率快速上升和利差大幅度缩小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小银行大范围倒闭潮。
  张承惠领衔的调研发现,中国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冲击是准备不足的,即便其有很强的危机感,早做思想准备也不一定有能力应对冲击。
  “意味着可能会有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倒闭。我们能不能承受这样的风险?”张承惠反问。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健全的金融机构出清机制很重要,这恰是存款保险制度出台迫在眉睫的原因所在。
  相较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资本项下开放引发的争议只多不少。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更加详细的解决方案,这既有赖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更有赖于底层的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领域更多是框架性、方向性及引导性的决定,不一定会有非常具体的金融改革方案。”10月底,当“383方案”热炒的当口,张承惠的观点已经代表了金融家们的客观判断。
  一句话,在顶层指导下,未来金融改革应该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同时,激发和支持民间创新的活力。
  借用温州金融改革的推动者,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的话说,顶层设计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底层设计,改革要尊重底层创新,回归市场取向。

  简评:我国经济在经历一轮低迷之后,全国多地方出现了资金债务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以及信用问题很难从银行中贷到钱,这造成了一时间中小企业出现了倒闭潮。正因为此,也使得金融改革是必须推进。在中国经济告别高增长,经济下行压力重重的背景下,金融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这会造成A股市场的不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8:34 , Processed in 0.1094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