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0|回复: 0

豆腐乳:又是一个四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9 11: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个月间,风云剧变

  四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去北大听国际关系专业的一位老师讲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

  刚进北大的校园,就被朋友介绍了,可以骑校园里的小黄车。当年我对科技创业关注不多,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ofo,看到这样用车还是感到很新奇。

  几年过去了,我已忘记了讲座中大部分内容,只记得即便当时特朗普已经成为了共和党的总统提名候选人,那位老师仍然很不看好特朗普当选,还是相信民主党希拉里会当选总统,她坚定地相信美国建制派总会有办法摁死任何一个想要成功突围的非主流煽动民粹的候选人。

  几个月之后,ofo已经通过大量烧钱补贴走出校园,铺满了城市。共享单车成为一种已经算不上新奇的出行方式,ofo也成了那年备受追捧的独角兽。

  而特朗普则是在众人一直不看好的情况下当选了美国总统,让包括那位北大国关老师在内的很多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甚至美国自己的政治专家都大跌眼镜。

  ofo在几个月内大肆扩张,背后是得到了大量融资。在我去听讲座前的2016年4月,ofo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为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王刚。之后的9月,ofo又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光看这些风投机构的名字,你大概就能猜到这里面美国人的钱不会少。

  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对于名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外企是绝佳选择,其中的标杆企业是宝洁。宝洁八大问成为当时校园里各路职业社团装逼的利器。

  在第二个10年里,快消品显然不能满足逼格了,应届生们也都知道了,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是就业的好去处。但这背后其实是另一种美国文化的影响,硅谷文化压到了过去的快消企业文化,不仅在美国国内如此,也成功实现了对外输出。

  在美国国内,纳斯达克上的美股高科技公司如苹果、谷歌、亚马逊等早就超过了可口可乐们,更加受人追捧。而美国的资本也将这种模式复制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在最有希望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无数创业者想将美国已经落地并成功的点子复制粘贴过来。这是中关村和后厂村,乃至深圳杭州上海成都无数互联网公司的问世的初心。

  当然,ofo显然不在此列。共享自行车这个主意还是低能耗了一些,这显然不是美国那种高能耗国家想得出的点子。可以看出,在深入学习了美国的硅谷文化之后中国的青年才俊们也逐渐想出了很多适合本土的点子。

  既然在国内,深受美国硅谷文化影响的创投思潮,已经压倒了以前对外企的推崇,刚毕业的年轻人也更想去互联网公司工作。为什么A股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白酒、制药、调味等快消品?

  那是因为,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其实都很年轻,哪怕是国内现在的双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刚过20岁,它们很多都是拿美元融资,并不会选择在A股上市,而会在海外,为它们的投资方创造以美元计价的回报。

  而更早的互联网公司则是因为当时的A股还要求稳定盈利等硬性条件,是审批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很难在A股上市,而美股的资本运作更加方便,是注册制,也给高科技创新公司更多空间,不硬性要求盈利。

  风往哪吹,钱从何来

  风投促进企业成长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最成功的地方,是美国的硅谷。

  而当中国还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套玩法的时候,美国资金就已经进入中国了。

  比如刚才那些ofo投资方里提到的经纬中国。其母公司经纬创投1977年创立于美国,2008年经纬中国创立,目前为止很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如滴滴出行、陌陌、链家地产、饿了么、猎豹移动、猿题库等,都是经纬创投投资过的。

  而投资ofo的另一家机构真格基金是由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王强和红杉资本中国在2011年联合创立的天使投资基金。至于红杉资本,则是1972年在美国创立的,并在2005年创立了红杉资本中国。

  徐小平和王强是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在新东方赴美上市的过程中见识到了资本市场的威力。这为徐小平转型为投资人提供了心理动因:

  “从新东方的老师变成真格基金的投资人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新东方上市前夕,我们到香港做筹备工作。走在大街上我突然想,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如何让高盛、美林、摩根史丹利这样的国际投行都追着我们的?当时新东方一年销售七、八亿人民币,利润两、三亿人民币,PE却达到了十倍、二十倍,突然之间我对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国内的创投文化就是这样逐步带起来的,先行者要么是在美国金融界或互联网公司工作过,深谙这套玩法,要么是亲自在美国上过市,知道资本市场对创业的重要性。他们回国后就在国内挑选他们看中的人和项目来投资。

  这个圈子是怎么逐渐扩大的呢?

  高校里早就有了创业创新大赛,和创业创新相关的社团热度也早就超过了那些目的是进入外企的社团。资源较好的高校,学校里的创新活跃分子也会和投资人有接触,比如徐小平四年前就谈到过是怎样投资ofo的:

  “我们当时会经常跟北大的学生们一起聊天,两年前ofo创始人还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来过我家,就和我们交流了他的创业想法。之后公司融资时也愿意让真格基金进来,投资了百万人民币,目前这个项目已经翻了大概近30倍。”

  还有消息说,当年徐小平拍板说戴威是北大学生会主席,投他不会错。

  如果从真格基金的角度看,投资ofo应该是没有错,毕竟就在2016年徐小平的那个采访中,他就透露他们对ofo的投资已经回报将近30倍了,而且他们应该早就套现退出了。

  不过那些倒霉的还欠着200块押金的ofo用户并不一样,他们显然不会认为戴威是那个对的人。

  那些年互联网创投界的言论都比较浮夸,真格基金已经算是其中较为浮夸的了。他们曾经聘请一位年轻作家负责公关,结果她就忙着在阴谋、背叛、理想主义中思索如何在亿万估值迷梦中保持镇定了。

  那些年里,创投圈来钱之快,也确实令人迷醉,以至于后来这个圈子都成了虚构作家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比如著名虚构作品《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里,炫耀的场景变成了见创投圈大佬,该大佬戴着劳力士的绿水鬼,说话三句一个VC、五句一个PE。作者继续想象自己穿着低胸的衣服,露出若隐若现的乳沟,化了精致的妆容,全程装出一副崇拜又夹带着爱慕的眼神半仰视地看着他。

  想要生存,必须搞钱

  真见过创投大佬的我表示创投大佬本人衣着非常朴实,平时的爱好是阅读一位较为老派的女作家的作品,比朱一旦还要枯燥。

  这大概是因为该创投机构是在珠三角的一家主要投资实体经济、投资企业主要在A股上市的风投机构,并没有互联网圈这些创投企业那么浮躁。

  不过这位大佬的创投圈经验也是在美国工作时获得的。

  熟悉美国那一套风投玩法,在早些年是很有用的,甚至堪称是降维打击。

  早年互联网公司创业时,一大问题就是没有钱,如果谁能搞到钱,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并没有完善的创业投资机制,刚才提到的那些风投机构也是晚些年才建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创业团队里的人起码了解风投机制,并且能够与国外的风投机构搭上线,给自己的项目一个展示自己拿到投资的机会。

  比如我们之前在《历史转折中的深圳和香港》里提到过,腾讯刚创立的时候,现金流出了问题,马化腾甚至不得不去找他的朋友借钱,可这显然是杯水车薪。于是曾李青动用自己的关系搭上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李泽楷的盈科的线。他在谈融资时对IDG说“盈科那边很积极”,对盈科说“IDG马上要签字了”,连哄带骗的,这才让IDG和盈科各投资220万美元,分别占20%的股份。鹅厂终于在弹尽粮绝之前续上了资金。

  在阿里那边,这个和外界创投联系的人物是蔡崇信。蔡崇信是在投资公司工作过,见了马云之后就加入了阿里,月薪500元人民币。后来他为阿里拉到了高盛和软银等投资机构的风投,帮助阿里解决了发展初期资金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蔡崇信还是阿里的CFO,组建了阿里的财务架构,并带着阿里玩资本游戏,这是阿里早期迅速发展的一大推手。

  互联网企业风险很大,很难依赖间接融资,只能靠直接融资。而当年能拿出这么多钱搞直接融资投互联网企业的,基本上也都是国外的机构或其在华分支机构。所以一个熟悉国外资本游戏玩法,并站在该创业公司立场上,为其谋划融资和发展战略的人就对这个创业公司后来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作用。

  这样的人有的可能是外部资本的代表,比如高瓴资本的张磊之于京东;有的就是在国外金融圈吃过见过的创始人之一,比如俞渝之于当当网。

  随着早先的这些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也开始投资国内的创业企业,这就使得国内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乃至后来发展成互联网巨头的公司股权划分非常复杂,你根本就搞不清楚哪一笔是内资哪一笔是外资。

  萧瑟秋风,又是四年

  四年过去了。

  在过去的四年里,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像那位曾经不看好他当选总统的老师喜欢的曼联队一样,闹了很多笑话,但还很强大。

  一些四年前的创业热潮中受到追捧的公司,像泡沫一样破裂了,比如欠着押金的ofo。

  还有一些创业公司则杀出重围日益壮大,比如最近在风口浪尖上的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这一路发展过来也是烧了不少钱,需要大量融资,而在它的投资方列表里,我们能看到错综复杂的资金来源。

  其中有老牌的、在中国已经取得成功的外资风投,比如红杉资本、软银中国资本等。

  还有的公司接受过外资投资,在美国上过市,后来又退市,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奇虎360。

  还有国内资金到境外批一层皮回来再投资的,比如建银国际。

  四年过去了,字节跳动成长成了一家具有火星视角的公司,TikTok更是成功出海,一度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大的App。

  曾经的徒弟已经打入了师傅的市场,并在市场里翻江倒海,搞得师傅家里的大公司如Facebook坐立不安,想要大力打压TikTok。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写过,TikTok成为了美国社会撕裂的一面镜子,而在一定程度上它反向作用于这种撕裂,使这种撕裂的伤口更大。四年前得益于这种社会撕裂而走上总统宝座的特朗普,则在TikTok上受到了这种撕裂对立方的反噬。

  恼羞成怒的特朗普要求TikTok关闭或出售其在美业务。字节跳动很快决定要将TikTok以较低的估值出售,又让国内民众不满,认为张一鸣跪得太快。

  其实在字节跳动内部,话语权最大的可真不一定是创始人本人,而有可能是各路资本。最近的新闻则称字节跳动全球董事会就TikTok出路出现重大分歧。矛盾点聚焦在是否尽快出售TikTok美国业务上。

  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从TikTok的CEO凯文·梅耶尔入职不到3个月就正式辞职来看,董事会内部肯定有故事。他说的“一鸣一定会理解我的举动”,倒不如改成“一鸣一定不得不理解我的举动”。

  今年又是美国总统竞选的年份,尽管这次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特朗普不会连任成功,但有了4年前的教训,大多数人都不会那么高调。大家也都认清了,特朗普有着近四成的基本盘,这四成人无论如何都会投他的票。在此之外,还有更高比例的人对中国有着负面的观感。他们恐怕不会理解美国投资公司和中国互联网企业错综复杂的关系。

  假如这么高比例的人民粹情绪被煽动,反华情绪高涨,那么在美国有业务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是不是要像字节跳动一样个个过关呢?美国投资机构会不会趁这个机会将中方创始人清洗出局呢?

  TikTok将成为观察此类事件很好的范例。

  国内股市也在试点注册制了,以后初创公司上市会更容易。什么时候中国的高科技公司会选择在A股上市呢?假如中美脱钩进展到中国企业从美国退市,A股真的能给这些企业一个好的融资环境吗?

  这些问题是目前国内金融业发展需要解答的,而中国也确实缺少优质资产,需要会玩高端金融的人,这个我们之前在《房住不炒总不能只靠调控吧?》里也提到过。

  这四年过得可真快。四年前我也认为希拉里最终会当选总统,并在思考她当选后推进TPP围堵中国该怎么办。而在这四年里,特朗普则选择退出TPP,加速中美脱钩。未来又会怎样呢?

  日子快到头了
  果子也熟透了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
  从此仇深似海
  你去你的未来
  我去我的未来
  我们只能在彼此的梦境里
  虚幻地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来
  徘徊在我的未来
  徘徊在水里火里汤里
  冒着热气期待
  期待更美的人到来
  期待更好的人到来
  期待我们的灵魂附体
  重新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16:42 , Processed in 0.1563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