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09|回复: 0

树神彧:公知们为什么会遭时代抛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3 20: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开头,先贴一下玄处对中国左右保三大流派的定义。

  右,即倾向自由主义:以自由为核心价值,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依靠动产(即技术和个人能力的突出)。

  左,即倾向社主义:以平等为核心价值,经济基础是计划经济,依靠无产;

  保守,即倾向保守主义:以传统为核心价值,经济基础是吃地租,自耕农,依靠不动产。

  1G,2G,3G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知在中国,其实是个非常神奇的存在,他们一方面反体制、向往自由(右的风格),一方面又关注底层、向往平等(左的风格),左和右在他们身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1G和2G独特的生长经历,自然会造就出一部分这样的人。尤其是在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都过得不错的那类,最容易两者——即1、2G时代,皆认同。

  先说左的部分。数了数手指头,你会惊奇地发现,公知大概是所有民间键政流派中,唯一一个关注底层的群体。

  虽然他们关注的形式,不少是利用譬如底层悲惨命运、底层维权事件的本身,来歪曲体制、攻击国家甚至传播谣言等。但好歹,他们确实为那些夹缝中的可怜人带去一点舆论的力量。

  除了公知之外,关注底层可怜人的只有一种媒体,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媒。它们肩负监督和平衡的责任,自然责无旁贷。当然,官媒不是键政,它不来自民间,有自己的工作方式。

  对比之下,你会发现,除了官媒和公知,大家都努力对底层视而不见,否则容易被辩经的对手拿来当成自己理论失败、或是心慈手软修为不够的象征。当然还有其他重要原因,详见后文。

  右的部分就不用说了,公知对自由的向往还用多言么。

  2

  总之,这种结合,势必带来一种结果,那就是与服务于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产生排斥效应。

  民族主义本身和左、右都不是很兼容。你能把“中国人身份”和平等、自由两词的逻辑关系分别联系起来吗?也不是不可以,但总会有点勉强,粘性不太够。

  而公知作为左右的结合体,民族主义就彻底被其排斥开来了。

  因而无论啥样的公知,身上总是有非常明显的“逆民族主义”风格——国外的月亮不一定更圆,反正中国的月亮一定不圆。他们对国家总有矫枉过正的恨,或许是恨铁不成钢的恨,或许只是纯粹的偏见憎恨。

  限制出行,他们骂体制,说管太多。小贩堵路,他们骂体制,说管得少(左和管控加强是有一致性的,因为管控能促保平等)。这种思想分裂,看上去是自打脸的脑残,其实正是左右杂糅导致的指导思想混乱。

  可一旦掺入了民族主义,他们所有的言语都会偃旗息鼓。

  如果站在国民利益角度来看,限制出行那无可厚非;站在体谅国家就业情形、国家财政分配角度,那小贩碍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因此民族主义是有其显著正面意义的,那就是给国民带来大局观,能一定程度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们对国家的信任程度,提升整个国家的效率。

  但这玩意当然也有负面作用,其中一个,就是使得底层可怜人很容易被忽视,因为这些人破坏了大局的形象。而这种行为会加剧既有秩序内的层级固化。理解一下这个逻辑关系,就明白了为什么刚才我说民族主义是服务保守主义的了。

  3

  总之,公知左右杂糅造成的结果——对民族主义的抛弃,日益触怒如今社会,因为这等同于攻击了大多数人心底的依靠,和破坏少数人仅有的财富。

  这也是为什么,公众人物一旦关心社会议题,尤其是不那么正能量的部分,就容易获赠公知的帽子,继而遭致冷眼。

  既然公知的存在已然违逆如今大多数人的意志,自然是要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的。

  而其他原因,都没“抛弃民族主义、触怒社会”这点这么重要,正如说秦桧遭人恨的原因包括贪污腐败一样,是没必要滴。

  比如造谣、歪曲等等,如今有,在十年前的公知鼎盛时期也有,但那时的有并未阻碍其繁荣。因此咱们还得着眼于时代的大势,看看昨日和今日,到底发生了什么本质的变迁。

  相关阅读:不要在意识形态争论上浪费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6 10:20 , Processed in 0.0937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