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48|回复: 0

风雨云雾:关于新供销社和计划经济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9 22: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明:本文写于2019年。因为领导人最近考察吉林时,特别强调了农业及合作社问题,特向大家公开本人之前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问:马克思认为,实行全球性的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现在是否具备实现这一设想的条件呢?

  张铁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受到生产力的制约。目前,全球各国尤其是各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保障机制,这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因素在全球的发展。至于目前是冠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名称,并不会改变问题的实质。总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代各国社会主义的因素和性质普遍在提升。

  社会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生产关系和分配模式,是从消费端解决生产过剩、经济周期波动问题。计划经济则是从生产端,控制产出的角度,来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的计划性也在普遍性的发展。何新指出:为什么西方现代资本主义能够比较有效地抑制了“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我认为,就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期以后大量地建立了类似“沃尔玛”体系、“家乐福”体系一类的大型超市组织,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的计划管理,使曾困扰西方资本主义百年以上的“生产过剩”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何新:《重新评估计划经济——第五次谈话》2005-06-07)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网络零售系统企业的崛起,中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微观层次上的计划性产供销。

  这表明,计划经济在全球范围之内正在蓬勃发展中,方兴未艾。

  问:但你说的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的计划经济,由企业主导。恐怕不同于过去宏观层面的、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要真正解决大型经济危机,恐怕还是得从国家角度,甚至全球顶层设计角度来应对吧?

  张铁锋:是的。目前蓬勃发展的,主要是企业主导的微观层次的计划经济。

  宏观层次的计划经济也有,例如中国仍然继续编制《五年发展规划》,虽然指令性不如过去那么强,但是其计划性的特点仍然很鲜明。西方国家的宏观计划,则主要体现在资金计划方面,经常实施金融调节和干预。

  宏观生产性计划,在世界范围的确有退潮的现象。这有待于深入研究过去的经济模式,权衡利弊,去芜存精,并结合新时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宏观上重新加强生产端的计划性,逐渐建立新时代条件下的宏观生产性计划模式。

  问:能否试举一例?

  张铁锋:中国一直存在供销社系统。1949年11月,中国成立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1954年7月,建立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后来,组织结构屡有变更。

  1995年2月,中国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此后,供销社系统作用不断增强。未来,供销社系统的功能肯定还会进一步增强。

  这里试提出一种设想,未必真正可行,只作为抛砖引玉。

  在一些主要农产品供应方面,由供销社按计划配给供应,作为支付一部分社会保障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立供销社的附属金融体系,仿照阿里巴巴公司的支付宝系统运作。其基本业务,例如,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某一天或几天之内不需要相关配给产品,想卖掉,那么就通过供销社的网络处理掉,供销社获得一部分介绍费。

  在上述基础上,还可以再继续延长供销链,一些其它的产品,如水果之类,也可以进入供销社网络进行交易。就好像支付宝系统可以提供购买飞机票、火车票,以及支付家庭水电费等方面的衍生服务,从而拓展服务领域。

  问:你说的这些功能,现在的电子商务不是都有吗?这样的供销体系,和现有的电子商务体系,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即使目前已有的体系缺乏某种服务,通过民营企业也可以继续增加啊,为什么要通过国有的供销社系统呢?

  张铁锋:农产品的供销牵涉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基本生活,不能任由私人掌控,当然需要由国有机构来主导,至少是参与。

  前面所提出的供销社机制,与现有的淘宝购物-支付宝金融体系,还是有明显不同的。目前的民营电子商务机构,对居民消费不具有强制力。而这里所说的由供销社按计划配给供应部分农产品,是具有强制性的,相关人员的一部分社保资金发放,会通过农产品来代替或抵扣,如果不接受,就等于损失相当一笔钱。这种强制性的配给,由国家力量为之提供保障。

  问:为什么要搞强制呢?这不是强买强卖吗?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张铁锋: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强制未必是坏事。例如,小孩过马路时牵住其手,强制其不能乱走,这是坏事吗?

  强制,是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计划性产销,从而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抑制市场过度波动。

  必须注意,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工业品存在个人是否需要、质量品种是否符合个人要求等问题,农产品的需求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波动变化不会太大,因此,实行强制性供销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当然,为了保证供销活力,应当控制农产品的计划性供销比例,保留市场空间,不削弱市场供应的活力。

  问:为什么要控制计划供销的比例呢?计划供应的比例大,不是可以抑制农产品暴涨暴跌,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稳定的服务吗?

  张铁锋:过去老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统得过死,出现过很多问题。国有经济组织由于其性质的原因,运作往往显得比较机械、呆板。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在农产品供销方面,供销社应偏重于那些具有确定性的部分。

  这种确定性的控制,首先是指产品供应的品种,主要集中在主粮、日常食用的菜品供应等。其次,供应的人群也要控制。一些拿退休金的人员,较少外出,对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比较稳定,因此应作为主要的服务人群。

  对于需求不确定性的部分,通过市场调节较好。当然,民营企业在微观上也会采取某些措施加强市场供销的计划性,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国家层面的经济计划性。

  至于国有供销社提供的计划性供销,占总需求的具体比例多少为宜,这需要通过大量实践去摸索。这里设想一个数字,例如30%,可能会比较适宜。

  问:30%的比例是否太低了,这能够让国有供销社掌控农产品的供销吗?

  张铁锋:供销社的作用不是掌控供销,而是主导供销。主导的意思是,保证主要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稳定,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基本平稳,但又不至于抑制市场竞争活力。30%的比例,应该基本上能够达到要求。

  也许比例还可以更高一些。但如果一味强调高比例,就可能会抑制市场活力,导致市场逐渐萎缩。汉武帝时代的国有供销系统就出现过这种情况,由于市场活力被扼杀,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创新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问:供销社供应的农产品价格情况如何,比市场价高还是低?

  张铁锋:供销社通过规模化经营,其产品价格理应比市场价略低一些。控制其供应比例,目的也在于保持市场竞争,避免过度垄断,出现价高质低的现象,从而保持市场活力。

  问:既然供销社的产品价格略低,那如果有人从供销社购入产品,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倒买,获取差价,怎么办?

  张铁锋:供销社的主要产品只配给,不对外销售。既没有零售,更没有大规模的批发。因此,不会存在从供销社购入产品,拿到市场售卖的情况。

  当然,有些人因为一些原因,当天的产品不需要配给,挂在网上售卖,另外的人买到之后,再拿到市场上售卖,这是允许的。

  另外,对于供销社销售的一些非主要的产品,例如水果之类,本身就是要与市场进行竞争的,其销售机制会灵活一些。

  问: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能确保不出现违规问题呢?

  张铁锋:自然要完善制度,使之严密化。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系统,从农产品的始端到终端,全程跟踪记录,一斤一两都能够溯源。这既可以防范违规销售,也可以对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

  问:恐怕还是会有漏洞吧,总会有人动歪脑筋,钻到空子的。

  张铁锋: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呢?现在的医疗保障有没有漏洞?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有没有漏洞?都有。媒体经常曝光一些违规行为。但因为有这些行为,就必须废除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体制吗?就不搞精准扶贫了吗?

  任何制度的利弊都是相对的。如果通过供销社的计划配给,能够降低五分之一的社会保障成本,以及降低老百姓购买农产品所需花费,难道不值得一试吗?哪怕降低十分之一,也很了不起。

  供销社的计划供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农业安全。在这个意义上,即使相关成本没有明显下降,也值得一试。

  问:说到医疗保障,这可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医疗保障的问题很大、很多。诸如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开大药方,甚至弄虚作假、骗取医保等等,能否采取你前面说的计划经济模式加以改进呢?

  张铁锋:我认为可以采取某些措施。

  例如,可以建立一些国营药厂,专门生产普通常用药,以达到规模化、低成本、低售价的效果。

  至于这些常用药的销售和使用,可以结合一些强制性的制度。例如,社区医院只允许开国营药以及某些指定中药,如果要使用非国营药(西药),那就让病人去更高级的医院。指定中药的主要标准也是价格不准过高,以普惠民众。

  问:为什么不让国营药厂多生产一些品种,不是更有利于普惠大众吗?

  张铁锋:我认为,未来搞计划经济,一定需要将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由宏观转向可灵活应对的微观操作。可灵活应对,意味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微调。这就意味着需要将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做,才能将计划体制中的东西有效渗透到毛细血管(社会各个角落)。

  如果只讲市场,不讲计划,就容易产生波动和混乱。

  如果只讲计划,实行过于死板的配给制,就无法对经济实施灵活微调,经济就会走向僵化。

  如果只计划宏观,不涉及微观,那只能称为规划,难以渗透到毛细血管。

  上面提出的供销社模式和国营药厂模式,符合将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的原则。

  至于说在医疗保障方面进一步普惠大众,为国家节省开支,并非只有搞国营药厂一途,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想办法,例如政府集中采购药品,就是极为有用的一招。

  2019年6月27日星期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23:21 , Processed in 0.1719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