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50|回复: 0

刘晓博:拐点出现?!我们还蒙在鼓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9 22: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里说的拐点,是指货币政策——央行已经开始轻踩刹车,控制车速了!

  比如今天(6月19日),一共有1000亿逆回购到期,并有24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市场里将减少3400亿的资金。

  央行今天只通过7天和14天的逆回购,释放了1800亿的资金。所以,今天市场里的钱一共减少了1600亿。

  从全周来看,央行累计开展3000亿元逆回购和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而本周有4200亿元逆回购和24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所以过去5个工作日,央行累计回收的资金也恰好是1600亿元。

  往前推一周,央行净回笼资金3000亿元。

  再往前推一周(6月5日结束的那周),央行净回笼资金4500亿元。

  也就是说,过去三周里央行一共回笼了9100亿的资金,这几乎相当于提高了0.6个百分点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而且,央行没有在本周一(6月15日)降低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这意味着6月22日(下周一)公布的LPR利率,很有可能保持不变(不降息)。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说央行给14天逆回购降息了20个基点吗?

  这其实是一次“滞后”的降息,是对4月降息的反应。因为央行很久没有操作14天逆回购了。所以,这个没有意义。

  更明显的信号,出现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昨天(6月18日)的演讲里。这个演讲的全文,可以在央行官网上看到。

  在演讲里,央行郭书记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进行批评,还对全球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反思。他说:

  首先,大型经济体应当主动考虑自身政策的外溢效应,自觉平衡好内外部影响。……在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联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世界央行角色,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制定政策时过于“内向”,就有可能侵蚀全球金融稳定的基础,也很可能会透支美元和美国的信用。

  第二,我们都明白,这不是最后的晚餐,因而需要为未来的日子留下余地。各国已经出台的财政金融刺激措施,规模和力度之巨大史无前例。在初期作用甚大,边际效用逐步在递减。目前来看,疫情还可能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与我们的生活并行共存。我们知道,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在谋划出台新的刺激措施。建议大家三思而行,应当为今后预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中国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更不会搞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第三,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怎么能够让这么多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去无限量地印发货币呢?……金融业内人士不能不懂得,开出空头支票也必须付出代价。

  第四,金融体系富有韧性通常是经济强健的表现,但是当实体经济尚未重启,股票市场却高歌猛进,这种情况很难让人理解。国际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道而驰,这样的扭曲空前显著。国外有的专家说:“内债不是债,外债才是债,对于美国来说,外债也不是债。”这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似乎都是如此,但是未来真的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吗?但愿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第五,通货膨胀能不能像某种找到特效药的瘟疫一样,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永远消失。尽管目前主要经济体物价总水平上涨还不明显,但考虑到国际供应链恢复还需要较长时间,要素成本会进一步上升,加之各国持续刺激需求,货币派生机理变化,通货膨胀也有可能卷土重来。

  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大规模刺激政策将来如何退出。进入的时候,四面八方都欢欣鼓舞,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2008年的“量化宽松”刺激政策到现在为止还未完全消化。

  细细品味这些话,有利于你理解当前中国金融决策层的真实想法。

  很明显,2008年“四万亿刺激”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当前决策层印象深刻,他们不想再来一次。而且,决策层开始考虑“退出的时候可能将十分痛苦”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一共降准3次、降息2次,释放了大量的资金。目前广义货币M2已经突破了210万亿,1年期LPR利率也下降了30个基点(见下图):

  由于疫情控制比较好,国内经济较快走上了正轨。但整体而言,负增长时期将很快过去。

  可能是有了底气、有了信心,再加上对2009年四万亿的反思,并考虑到6亿中国人月入1000元左右的现实,决策层不希望大放水。因为这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刺激资产价格飙升,并产生资产泡沫。

  所以,中国央行从6月初开始回笼货币,并推迟进一步的降息。

  也正因为如此,近期债市出现了一波下跌,并把一批银行理财产品拖下水。

  那么,未来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吗?中国的这一轮货币政策宽松期,是否终结了呢?

  我的看法是,降准、降息的空间还会有,而且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仍然提及。但只要疫情不反复,空间可能不太大了,央行已经结束了“踩油门加速”的阶段,开始让“车子”滑行,甚至偶尔还会轻踩一下刹车,防止速度太快、出现危险。

  降息和降准,距离真正产生效果,均存在一定滞后性。央行想“等等看”,脚已经从油门上移开,放在了刹车这边。

  经历了2015年的“政策牛市+超级股灾”,以及2016年到2017年的“去库存+楼市超级牛市”之后,高层吸取了经验教训,变得越来越淡定,“牛市情结”没那么强烈了。

  再加上香港“国安法”立法加速,有望在9月6日立法会选举日之前尘埃落定,这改变了市场对未来两三个月的预期。

  上述看法虽然有证据,毕竟是我个人的判断。

  至于是否准确,大家可以先观察下周一(6月22日),是否真的不降息。现在看起来,降息的几率不超过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4:17 , Processed in 0.1719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