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83|回复: 0

明哥:从「万众创业」,到「全民摆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4 2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时代的浪潮,说变就变。

  5年前,响彻大江南北的口号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当时在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深圳的南山,每一家咖啡馆,年轻人的嘴里都是:O2O、降维打击、跨界思维、生态融合。

  他们的嘴里,冒出来的不再是当下苟且的生活,而是美好的蓝图;眼睛里不是盯着今天的工资、明天的房租,而是2年之后的C轮融资、4年之后的公司上市。

  5年后,从庙堂到江湖,从官方到民间:「全民摆摊,是人间的烟火」。

  借用一句当朝丞相的话,来描绘如今鼓励摆摊的重要性:中国9亿劳动力;如果没有就业,那就是9亿张吃饭的口;如果有就业,那就是9亿双创造财富的手。

  我们一直无法从正规渠道得到准确的民生数据,既然丞相能够在极其重要的会议上提到,中国有6亿人每月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那么可以想象,疫情以及随之的禁足、封城、生产和消费的冰冻,对这些人生活带来的巨变。

  但是,明哥长久以来的观点就是:哪怕没有突发的疫情,根据社会从2014年开始的民营企业退出、房子涨价去库存、一线城市驱赶「低端人口」、和世界第一经济体的政经风波,能够明显感觉到,最后一波余晖出现在2015年,从此以后就步入下台阶的历史轨道。

  所以,在有资本可以挥霍的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现得恰到好处,但是「全民摆摊」,一定是我们的归途。

  (图源:青驿网 mockingbird,版权所有)

  鼓励地摊经济,其本质是,向底层劳动者、中低收入人群,定向减税。

  在官方允许、甚至鼓励摆摊之前,之所以小摊小贩要躲躲藏藏,而不是堂而皇之在热门街市租下旺铺,最大的难题在于商铺店面的租金。

  根据我这么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商铺的租金,通常要占到小商铺主们所有成本、费用的35%-70%的比例。缴纳了租金之后,再支付员工工资、原材料成本、设备折旧,等。当从营业收入中扣除了这些成本、费用之后,才能计算出来夫妻两口的劳动力投入之后的回报。

  所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小商铺主是在为高昂的租金而打工。但是,高昂的租金,流向了哪里呢?

  房东、开发商、银行、地方财政在拍卖土地时收取的出让金。

  根据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当经济活动的摩擦成本过于高昂时,会从供需两端压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日常消费的物价就上去了,底层群众创业的空间小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机会少了。

  所以,全民摆摊,一定会给经济松绑,促进底层市场的资金流通,底层群众的收入和就业,会很快反弹。

  但是,这种定向减税,蛋糕做大了,有没有利益受伤的呢?

  热门商铺的业主最为受伤。商业地产直接受到冲击。

  热门商铺之所以卖得贵,租金也贵,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管理政策保证了热门商铺的稀缺性,因为商家只能在规定的少数店面和商场兜售商品。现在彻底放开,条条大路皆可摆摊,人家的定价还更便宜,商铺的价值自然会大跳水。

  今天爆出来一条新闻:知名的商业地产公司,万达商管,于5月27日发布通知,对商管集团实行新的绩效核算方式,提出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1:1,如果员工租金收缴不足8成,则绩效为0。也就是说,赶在业主们尚未意识到地摊经济开始红火之前,还没明白真相、彻底投降之前,将租金收上来。

  但是,在更大的大局下,他们的利益被忽视,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商业地产,这些年来成就了多少地产巨头,赚得盆满钵满。现在百业待兴,民生为重,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2

  严格来说,无论是对一个经济体,还是一个创业者,合理的成长顺序是,先参与全民摆摊,再投身创业创新。

  只不过,在时代浪潮扑面而来时,几乎所有人,都是被裹挟着往前走的,根本没有心思停下脚步,理性思考。包括高高的庙堂。

  这才发生了2015年、2020年颠倒了顺序的全民运动。

  「万众创业」、「全民摆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明哥创业过5年,带领过一家互联网公司,员工人数最多时达到了20个。虽然没有真实练过摊,但是没吃过猪肉,也是见过猪跑的。

  无论是摆摊,还是创新创业,都要具备三个思维,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第一、用户导向思维。

  做互联网产品时,首要思维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解决高频、刚性需求的痛点,如果产品经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高潮,是不可能做出受欢迎的产品的。

  摆摊时,从选品、定价,到供应链管理,都要瞄准目标客户群体的喜好,覆盖最大多数客户群体的购买需求,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第二、流量思维。

  无论是电商网站卖货、内容创业者传播内容,一定要选取最能爆款的产品、服务、内容(公众号、抖音、微博),吸引到最多的流量,聚焦市场的眼球。

  摆摊也一样,要么选择人流最旺的位置,要么通过极其具有主题、个性的商品,要么将高频、大众的商品价格压到全市场最低。

  第三、运营思维。

  运营包括了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产品)运营。但是,终极目的就2个:拉来新用户、留存老用户。

  当你在购物App上,看到节日大促时打折活动,就和你在摊铺时参与「满就减」促销活动,一样的。

  当你收到电商平台的新人邀请红包时,就和摊铺开张第一天6折、免费赠送水果等福利,如出一辙。

  所以,摆摊经济,对创业者最大的帮助:以最小的成本,检验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同时建立创业所需要的用户导向思维、流量思维、运营思维。

  如果明哥哪一天不想写公众号了,也不想在股市里躺着赚钱了,哪怕去练摊,也一定能成为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3

  依照惯例,再梳理一下近期的市场热点。

  1、美团点评,股价从3月19日,暴涨了1.26倍,市值增加到了9568亿港币,超过了腾讯控股的1/5了。

  这段涨幅,明哥早就说了,严重超过了预期。这和美团点评的餐饮外卖、酒店、旅游等板块的业务经营也没有关系。

  现在大幕终于要拉开了,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市值暴增,也就一目了然了。

  因为,美团点评,可能在寻求和滴滴出行的合并。

  在2019年秋天前,美团点评依然是亏损的,并未系统性盈利;滴滴出行,也依然能打,市场估值据说在600亿美元。

  但是,经过了2019年的下半年,美团点评,实现了规模性盈利,股价开始从底部拉升;哪怕2020年第一季报因为疫情,业绩稍微回撤,但是根基未动,拉大了和竞争对手(饿了么)的差距,依然屹立不倒。

  然而,滴滴出行,可就逆向而行了。整整一个多季度,大街上没人,而司机供给数量,却因为底层群众找不到工作而急剧增加,公司运营的刚性费用、成本却没法削减。虽然滴滴出行不是上市公司,我们无法得到准确的财务数据,但是不难猜测,2020年上半年,滴滴的财务数据会极其难看。

  据称,滴滴出行的估值,已经掉到了360亿美元左右。

  了解资本市场运作的人都知道,两家公司合并,动用现金的场合并不多,通常都是换股合并的。简单说,滴滴的股东们让出股权,换成美团点评的股票。

  只要美团点评的股价足够高,市值足够大,那么并购时,付出的股本数就少、原来股东让渡、摊销流失的比例就少,合并的阻力就越来越小,动力就越来越大。

  所以,美团点评公司股票的几乎所有参与者,都乐于推动股价的上涨,来间接助推吞下滴滴。

  如果你没有参与到这背后的资本运作中,那错失了美团点评的股价上涨,也没什么遗憾的。

  2、昨天,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连续上涨第4个交易日,涨幅为+0.78%;美国的纳指100ETF(QQQ)已经先其一步,涨幅+0.45%,创下了历史新高!
(美国的「纳指100ETF(QQQ)」2020年6月4日及之前价格走势图)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中文自媒体中就要崩溃的美国,要继续迎来股灾的美股,居然恢复到了历史最高位置附近。

  然而,在我国股市,跟踪于纳斯达克100指数的QDII品种:纳指ETF(513100),投资者的情绪,却依然没有恢复到海外疫情爆发之前(2月13日)的情绪,反弹幅度落后于纳斯达克指数本身,也落后美国的纳指100ETF。
(中国的「纳指ETF(513100)」2020年6月4日及之前价格走势图)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很快,纳指ETF(513100)也将在短期内追上10%幅度的落差,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你准备好把握这次机会了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04:14 , Processed in 0.1720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