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16|回复: 0

刘晓博:重要的“政策交底”,你听懂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6 2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5月26日)上午,央行行长易纲接受了媒体采访,对2020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做了一次重要的“交底”。

  下面我先引述易纲的话,然后点评,最后做总的分析。我引述的文字,来自“中国基金报”微信号。

  易纲:各国抗疫采取的“大停摆”措施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在二季度将集中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认为,二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遭受史无前例的冲击,经济收缩强度很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甚至上世纪的大萧条。全球金融市场在前期巨幅震荡后有所缓和,但基本面因素持续严峻,风险并未消除。

  点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一季度;但对全球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二季度。全球经济受到的影响,将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直逼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上世纪经济大萧条直接导致了民粹主义的崛起,以及纳粹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对2020年经济大萧条的负面影响、连锁反击,决策层会有思想准备,也会有强有力的措施出台。

  易纲:为应对疫情冲击,今年我国在金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总量上,疫情爆发以来实施的对冲政策累计达5.9万亿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人民银行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综合运用、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点评:此前坊间一直传说,会有10万亿救市政策。从易纲行长透露的数据看,仅货币政策就接近6万亿了,如果加上今年增发的国债、地方债、增量赤字,就已经超过10万亿。而货币政策还会发力,未来还会有增量资金释放出来。所以超过10万亿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易纲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M2增速将明显高于去年的8%左右。4月M2的同比增速为11.1%,未来肯定会上摸到13%,甚至突破14%都有可能。

  中国过去两年M2增速除以同期GDP增速一度回落到1.3以下,打破了我说的“1.5倍魔咒”。弹簧压久了,必然要反弹。今年经济增速很难达到2%,但M2增速可能会达到13%以上,达到6.5倍。这就是反抽,不仅仅是对疫情的反应,也是对过去几年的一个补偿。

  从中长期看,1.5倍魔咒(M2同比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1.5倍,这是我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仍然会困扰中国经济,尤其是中美博弈加剧之后。

  M2比GDP多增长的这50%,其实就是通胀。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我们经济的低效,或者说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易纲: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LPR改革,疏通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贷款基准转换。

  点评:降息、降准仍然是2020年的主基调,其中降息空间略大于降准空间。或者说,2020年央行将以降息为主,降准为辅;之前两年,是降准为主。

  2020年LPR利率至少还有20个基点的降息空间。如果疫情加剧,或者中美博弈加剧,则空间会更大。未来一个季度,央行会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为降低LPR利率拓展空间,这也有利于保护银行的利差。但2020年,显然是银行的让利之年,但也不能伤筋动骨。

  中国目前实施“三档两优”的准备金率,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和小银行分别为11%、9%、6%(平均9.4%)。小银行基本上没有降准空间了,再降风险比较大。大银行和中等规模银行还有空间。

  顺便说一句,如果有一个财经媒体、所谓的专家讨论中国央行“扩表”、“缩表”的问题,你基本上可以确定他是个“半瓶子醋”。

  因为中国央行仍然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所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收缩”是没有意义的、或者相互对冲的,比如“降准”释放资金,是宽松政策,但央行冻结的商业银行存款减少,体现为“缩表”(反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为扩表)。央行发起MLF和逆回购是宽松,体现为“扩表”。

  美联储长期不动存款准备金率,只通过买卖国债、MBS等来调节货币总量,所以这类央行才存在“扩表”和“缩表”的说法,也才能通过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收缩来观察货币政策走向。

  易纲:“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

  点评:数字货币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易纲这是在喊话市场,防止出现异常波动。要知道,官方数字货币如果成熟、全面使用,并推广到票据、债券、不动产证等方面,则意味着官方对民间资产的全面掌控。这当然有利于避免洗黑钱、逃税、行贿受贿,但其实也会引起大家普遍的担心。水至清则无鱼,我个人认为,中国不宜在数字货币上单兵突进。

  如果一个国家率先全面推出官方数字货币,则意味着加税。

  因为灰色地带消失了。

  此外,民众会担心财富高度透明,被官方看到。这时候,就会有资本外流,还会有人囤积金条,避免“被掌控”。这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当然,也不利于民间的第三方支付。所以,在数字货币上慎重点比较好。

  总结:

  总之,今天易纲行长对2020年的货币政策做了交底。

  但他没有提及高度敏感的“赤字货币化”的问题,也就是央行会不会直接向财政部直接购买特别国债。要知道,今年人大修法是有“人民银行法”的。当然,这主要是为了完善中国央行的中央银行职能。今年修订人民银行法,一个重要的看点是,第29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会不会改变。这是阻挡“赤字货币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觉得废除这一条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常态化的货币政策维持不了太久,因为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都“非常态化”了,中国独木难支。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放水、利率走低是全球趋势。

  2020年,降准、降息、M2扩张的各种消息,会不断传来。拯救经济、保住就业是全球各国的首要任务。更何况,疫情或许还有第二波呢。

  顺便说一句:A股扛住了香港的影响,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愿未来两个月,能有比较好的反弹。因为到美国大选之前的一个季度,很多事情就不好预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1:25 , Processed in 0.1878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