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88|回复: 1

西西弗:华为这样的公司和中国的产业升级,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3 16: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为这样的公司和中国的产业升级,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1)

  1、

  上周末写了两篇关于华为的文章,有些读者表达了一些各种各样对华为的不满。

  华为是一家狼性文化的公司。狼性文化,肯定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文化,如果和华为打交道的人都对华为赞不绝口,反而有问题了。对华为有意见很正常。如果是华为的竞争对手,有华为这么一个“友商”,肯定很难受。做华为的供应商,在与华为的谈判中,也不一定会多开心。华为的员工,估计心情也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物质回报不错,一方面工作也非常辛苦。

  不少人对大公司有天生的反感。这个也很正常,很多美国人也讨厌华尔街,讨厌大公司。普通的中国人,和华为这样的全球攻城略地的技术驱动的公司,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中国这个国家,中国的企业,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会作用到每个中国人身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现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依赖于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

  今天先聊聊看上去和华为距离最远的,低端的服务业。

  2、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出国的人们,会在西方国家的物质富足面前瞠目结舌。那时候,在中餐馆洗一天盘子的工资,可能和国内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月的工资相当。《北京人在纽约》中,王起明这样一个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的在中国的收入,远远不如在美国中餐馆洗盘子。

  为什么20-30年前,在美国,一个人在美国餐馆工作,一个月能挣1000美元(相当于8000多元人民币),而在中国,一个餐厅服务员能挣300元就不错了,那时候二、三十倍的工资差别源于什么?

  难道美国人盘子洗的好,劳动生产率高,中国人洗一个盘子的时间,美国人能洗30个?很显然不是这样的。美国人洗盘子的水平不见得比中国人高。

  剩余价值理论是无法解释这个差别的。美国洗盘子工资高,并不代表美国餐馆洗碗工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价值。中国的餐馆老板,也并没有比美国更黑心。

  决定工资水平的,就是供给和需求。在当时的美国,不给1000美元的月薪,找不到餐厅服务员愿意上班。在中国,给300元人民币就能找到。就是这个原因。

  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工资水平,和那时截然不同。

  现在,在北京如果找月嫂,月薪上万很正常了,好的月嫂都得1万多。北京找全职家政也得6000一个月,半天的小时工,每个月3-4000很正常。餐厅的服务员,估计也得4000-6000了。超市售货员也得类似水平才能找到员工。

  难道中国餐厅服务员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几倍?显然没有。企业给员工开多少工资,完全是市场供需决定的。

  决定工资水平的,就是供给和需求。现在的中国,不给这个数量的工资,就找不到人干活。

  3、

  20多年,餐馆服务员的十几倍的工资涨幅来源于什么?有些人说,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但扣除通胀后的工资,也是大幅上涨了。

  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6.45万元人民币,大概相当于9400美元。北京的全职家政,一年能净挣7.2万元,比人均GDP稍高一点。月嫂能挣至少12万,大概相当于2倍的人均GDP,餐厅服务员月薪5000,每年能挣6万,稍低于人均GDP,大致相当于人均GDP的90+%。

  而美国,这些服务类工作的收入大概如何呢?

  以月嫂为例,朋友在美国洛杉矶生孩子找的美国的月嫂,一天160美元。如果一周做6天,5万美元。不到人均GDP。(美国2018人均GDP 62794美元)。

  其他低端服务业工资水平如何呢

  为了比较清晰的比较,我这边选择了两个美国的大都市区的员工平均工资做参考,一个是纽约大都市区,另一个是洛杉矶大都市区。用纽约/洛杉矶和北京做类比,应该比较恰当。

  2019年美国的工资统计数据,纽约的零售售货员,年工资3.2万美元,餐饮业2.7-3.3万美元,家政2.9-3.7万美元。洛杉矶的数据基本差不多。这三个职业的工资,都只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50%左右。(如果和纽约/洛杉矶的人均GDP相比,差距更大。纽约市的人均GDP应该在11万美元以上)

  美国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大都市中的低端服务业的工资,大概是全美人均GDP的50%。而中国北京低端服务业的工资,和全国人均GDP差别不大。低端服务业,中国的相对工资水平,比美国高很多。

  绝对差距还是有。纽约的低端服务业的工资水平是中国北京的3倍,然而,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6倍以上。

  中国的低端服务业工资的相对水平(与人均GDP比较),是高于美国的。

  4、

  决定我们每个人,能拿多少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市场的供给与需求。20年间,美国的低端服务业工资上涨了多少呢?

  我没有找到1995年的美国工资数据。有一个2000年报告。2000年,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大约是在16000-20000美元。2019年,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大都市区,低端劳动力的工作也就是3万美元多一点。20年顶多上涨了50%左右,应该没有跑赢通货膨胀率。

  1995年,美国餐馆服务员的工资是中国的20-30倍,并不因为美国服务业创造了20-30倍的价值,也不是因为95年中国的资本家多黑心剥削,就是因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现在,美国餐馆服务业工资下降到中国的3倍,也不是因为美国服务业生产率下降,或中国生产率上升,也是因为劳动的供给与需求。

  但这个劳动的供给和需求是被什么驱动,导致中国餐馆服务员的工资,从美国的三十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一,差不多翻了10倍呢?表面的原因是人均GDP的上升了十几倍,更深入的原因则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的转变。

  供求转变的动力,是制造业。

  服务业是完全本地化的,低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很难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快速提升。

  但制造业是国际化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资本和技术跟上,劳动生产率短时间能产生质变。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上升,导致整体工资水平的上涨,最终将会影响本地服务业劳动力的供需,从而推高服务业的工资水平。

  如果工厂的低端制造业岗位能挣6000元/月,超市就不可能开500元/月的工资,也必须开到4000元/月才能招到员工。自然而然,本地服务业的工资也就上涨了。

  同样,制造业的工资上升创造的消费需求,也会让服务业的价格上涨,从而能支撑更高的工资水平。

  1995年,为什么美国的餐厅服务员能挣30倍于中国的工资,不是因为他们生产率多高。他们到中国洗盘子照样一个月只能拿300元。是因为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高,其他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竞争压力之下拉高了低端服务业的工资水平。雇主不开这个工资,找不到员工。

  5、

  一个国家的工资的普涨,首先是部分高劳动生产率的行业和企业带动的,这些企业和行业的工资上涨,会产生溢出效应,工资上涨溢出到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直到到最低端劳动力市场。

  高工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大小,取决于工资上涨的幅度和企业员工的规模。部分门槛高,就业人数不足的最高端企业的工资上涨,就很难溢出到低端劳动力行业。

  一个国家健康的产业结构,应该是高中低三者都存在,这样,高端产业的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才能溢出到全部行业,惠及全部人口。

  美国的过去30-40年的贫富差距扩大,和中间层产业外流有很大关系。新增加的高薪岗位就业人数不足,向下的溢出效果又因为中间层产业的缺失,无法继续惠及低端劳动力。

  这个也是美国低端服务业工资上涨跑输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在二十年前的中国,外资咨询公司,投行也有拿GLOBAL PAY(全球统一工资)的金领阶层,但这部分人人数太少,高工资的溢出效果,就差很多。

  今天就写到这里,下一篇再继续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4 19: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这样的公司和中国的产业升级,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2)

  1、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你死我活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成百上千失败企业的尸骨。

  落后的企业,想翻盘,是非常艰难的。

  一家企业落后了,没有好的人才,就做不出好的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就无法扩大市场增长收入,收入不增长,就给不起高工资,找不到好的人才。落后公司,人才不如人,技术不如人,资金不如人,怎么赶超呢?

  有些行业,在人才上的竞争会弱一些,但其他方面的竞争同样残酷。

  曾经与一传统行业非常成功的朋友聊天,他当时孤注一掷,超出自己企业能力巨额举债建新的产线,大规模扩产能。我当时很不理解。他说:“我们这个行业的规模效应很明显,百万吨的产线,单位成本就比五十万吨的低,五十万吨就比十万吨的低。领头羊的百万吨产线只要一投产,我不跟就是死路一条。冒险扩产能跟上领头羊也许死的更快,但还有一线生机。”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落后者想赶超,是一件非常非常艰难的事情。在企业的战场上,落后的企业,下场基本就是破产或者被收购。

  美国曾经有几十家飞机制造公司,上百家汽车制造公司,现在民用飞机只剩波音一家,军用还有一个洛克希德,上百家汽车制造公司,也就只剩下通用福特两家。

  2、

  国家的竞争其实也是一样。落后者赶超非常困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这八个国家是,英、法、德、意、俄、美、日、奥匈。

  今天世界最强大最富强的七国集团,是英、法、德、意、美、日、加拿大。加上一度加入,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开除的俄罗斯。

  除了解体的奥匈帝国被前英国殖民地加拿大代替以外,120年前的世界最强八国,120年后最富强的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还是这几个国家。

  美国这样的国家,有最多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可以通过移民,收割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

  美国比你有钱,比你有技术,比你能付出更高的工资,美国通过移民和留学,可以收割你最优秀的人才。

  30年前,东方大国的优秀人才,宁可去美国洗盘子,也要投奔大洋彼岸。

  如果这是企业间的竞争,简直就可以举白旗了。

  因为亚洲国家二战后的经济奇迹,让很多人低估了落后国家赶超的难度,实际上,这种赶超是难上加难的。

  发展中国家如同在竞争中已经完全落后的企业,一步错,步步错,翻盘谈何容易。

  一些国家采用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和发达国家硬碰硬。但你的产品不如人、人才不如人、资本不如人、技术不如人。只靠政治力量保护是培养不出有竞争力的企业的。

  亚洲国家和中国,都没有靠进口替代战略。而是采用比较优势,出口导向战略,从发达国家的供应商起步,做发达国家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逐步积累资本和技术,从低端开始,一点点升级。

  这条路看似正确,但真正成功做到的,也就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亚洲国家。出口导向战略,最终成功的要诀不是市场,而是国家导向的产业战略,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海峡对岸,都是这样。

  3、

  在20年前,有一个发展经济学理论《雁行理论》在中国非常流行。这个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在二战前的1935年首先提出的,其实是大东亚共荣圈附带的经济理论。但二战后在全球,特别是东亚国家被广泛关注和认可。

  雁行理论认为,东亚国家就是雁行理论的经济发展型态:以日本为雁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包含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其后是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包含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

  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成熟,生产要素也产生变化时,这些产品在日本的竞争力转弱。接着亚洲四小龙自日本移转技术或产业转移,开始发展此一产业。在此同时,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到另一个新的层次。同样地,当亚洲四小龙在该一产业发展成熟后,这些产品的生产又转移到相对更落后的国家发展。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也相应升级,呈现出有先后秩序的发展。

  雁行理论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有雄心壮志的国家会愿意一直跟着头雁飞吗?韩国的手机、半导体、造船等行业,都已经赶超日本。

  日本人期待的雁行应该是这样的
  实际的雁行却是这样的
  金融时报的这张图非常好。中国是一头巨大的雁。中国整体上还是落后于日本,但头部的行业,如通讯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已经超过了日本,但尾巴,西部贫困地区,和日本的差距非常大。

  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14亿人口的国家,有充分的腹地和人口和地区间的差距,来承接产业转移。

  在中国自己内部,其实就可以形成一个雁行发展的体系。

  地域上,北上广深是中国的头雁。

  企业中,华为就是中国的头雁之一。

  4、

  十几年年前,我曾经在传统软件行业创过业。今天再和传统软件业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感到压力巨大,不好做。其中一项主要压力就来自于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

  一位做海外软件外包的朋友一次饭局中说,北京的程序员工资已经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和台北的水平。海外外包给中国是为了降低成本,结果中国成本比海外还高了。他开玩笑说,我的研发中心从北京迁到成都,现在成都的程序员工资也被做互联网的给炒起来了,估计再过10年,我就得去四五线城市才活下来了。

  一线城市互联网巨头开出的高工资,对其他需要程序员的企业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很多传统软件企业都向武汉、成都、西安这样的教育水平很高,但工资偏低的城市迁移。

  2020年腾讯的年报,62885名雇员,总酬金成本是531.23亿元。人均年酬金84万元,月酬金7万元。
  当然,酬金成本包括社保等项,大于工资。普通员工也会被年薪上亿的高管平均一下,中位数酬金肯定低于平均酬金。但不管怎么样,人均月酬金7万元,中位数工资4-5万应该是有的。阿里、头条,这样的公司的工资也不会比腾讯低。

  华为的薪资水平,应该也相差不远。2019年的财报,人均薪酬成本达到70万元,比腾讯稍低。而华为的员工数量,接近20万人,超过阿里和腾讯的总和。

  人均4-5万月工资的互联网和技术巨头,就把只能开人均2万的传统软件公司,挤出了北京上海深圳。

  对传统软件行业的公司,这是无比痛苦的被挤出过程,是一个灾难。但是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好事。给武汉、西安、成都这些的新一线城市,增加了不少优质的,人均月薪2万的就业机会。

  这种对企业来说痛苦的挤出过程,也是雁行理论的体现。

  头雁企业一方面,通过价值链向上下游输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残酷的竞争,提高了行业的工资水平和竞争压力。把无法与其竞争的企业,挤出北上深,把他们挤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很残酷,但是这种残酷,会让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

  5、

  20多年前,中国也有非常高薪的工作机会。

  当时,麦肯锡、BCG这样的咨询公司,高盛、摩根斯坦利这样的投行,是中国最顶尖学生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海外读了MBA,回来就可以拿GLOBAL PAY,大概接近10万美元一年。当时,国外读了MBA,回国工作当associate,除了工资,还有房租补贴,一年可以拿80万人民币,那时北京上海房价估计也就3000左右。一年工资买一套房。那时麦肯锡的员工,基本人人有钱买别墅,买了10套房子的人也不少见。

  然而,这样的公司那时每年在国内招多少人呢?麦肯锡只在北清复交招聘分析师,每年招聘几个,投行国内招的更少,每年几个人。

  十几年前我进麦府的时候,房租补贴已经没有了,只有工资。一年也是10万美元,那时北京的房价大概1万出头一平米。麦肯锡的同事们已经买不起别墅了,但还是可以买很不错的公寓。当时,每年招的人也多起来,大概每年能招小几十人吧。

  现在,国外顶级MBA回来,到了麦肯锡当Associate,应该还是十多万美元,百万人民币级别吧。北京的房价已经5-6万了。现在麦肯锡从国外回来的MBA,估计北京买房都不容易了。

  有人说华为996,工作太辛苦残酷。

  在麦肯锡时,公司经常搞lifestyle initiative,每次大家都吐槽工作太辛苦,希望工作时长能降低一点,当时希望降低的目标是多少呢,希望能降低到每周70个小时。我们当时,经常说,虽然咨询挣得少,但是lifestyle比投行那帮经常每周100个小时的人还是好多了。

  996,刨掉午饭晚饭,每周也就是60-70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基本上大部分顶级咨询公司工作强度都是超过996的。但挣得多也没啥太多人抱怨。当你的工资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时,工作辛苦,就没什么太多抱怨了。

  至于所谓的45岁以上现象。其他公司也一样呀,麦肯锡很有名的一句话就是Up or Out,不升职就滚蛋。2-3年必须升级,不升级就滚蛋。这个也挺残酷吧。

  6、

  这些顶级外企的高薪工作,因为人数太少,门槛极高,是无法带动整个国家的薪资水平上升的。

  一家在北京的技术企业,在程序员人才争夺上,基本不担心IBM,微软这样的外企挖人。第一,他们的薪资竞争力并不强,第二他们的门槛很高,每年的招聘人数不多。头条、快手这样的快速扩张期的互联网企业,才是最大的威胁,他们愿意开出三倍工资,去挖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优秀程序员。

  这些本土领先企业需要很多人,也给得出高薪。这样才能拉动社会。

  华为这样的公司是同样的。

  2019年,华为在顶级高校的招聘人数,都是上百人。
  华为每年招聘几千个大学生,社会招聘估计也不少。华为offer的薪资,应该是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对标薪资标准。

  中国企业界的头雁,就是这些本土的优秀企业,他们飞得很快。

  这些头雁会拉着或者说逼着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往前飞,要么跟上,要么掉队。对企业来说,掉队就是死路一条。

  对于同行友商,对这些头雁的感情是复杂的,是羡慕嫉妒恨。然而,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些头雁的作用绝对是正面的。

  头雁企业,拉动着或者说逼迫着社会的进步。他们逼供应商提高技术水平,逼同行给员工涨薪。他们的员工的集体购房可能拉动一个区域的房价。

  如我在上一篇所讲到的,头雁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甚至拉动了餐饮,家政,超市这样低端服务业的人均工资水平。

  台积电实际也是一个伟大的头雁企业。在芯片代工这个领域,已经是一骑绝尘。联电,Global Foundries都已经放弃了在最近技术上追赶台积电了,而三星和台积电的距离也在拉大。SMIC更是难以望其项背。

  一家企业,可以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保持一定话语权。

  头雁企业,对一个经济体的意义非同寻常。对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经济体),一个头雁企业能改变一个国家(经济体)。

  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需要很多家头雁企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21:18 , Processed in 0.1876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