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3|回复: 0

牲产队长:2020年两会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9 15: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会所关注的重点,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组合:

  包括了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等的规模,是否还有进一步的减税降费举措。

  第二,支持政策作用的具体领域:

  包括了新老基建、老旧改造、医疗卫生系统升级、扶贫目标达成、生态环保。

  关于这两个方面,我们做两会的预测,结合三个因素:

  4月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国际上释放出的重大信号;以及第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中做出的提议。

  我个人预测认为:

  在扶持力度方面:扶持中小企业脱困>扶持西部等建设开发>对科技研发投入。

  在货币政策方面:下半年务必会出台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今年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5%-3%,另外,三四线房地产会迎来小规模复苏。

  当然重点不是预测结果本身,更想和大家一起讨论政治逻辑分析的方法。

  一

  聊预测逻辑之前,先做整体现状的一个把握。

  作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本次疫情引发的最大问题是就业的问题。

  我们知道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已经达到25%,没退休的年轻小伙子,每4个人就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成为下岗工人。

  特朗普一系列产业回归的构想,以及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截断,本质上都是想保住自己的就业问题。

  再看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

  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

  情况显然比美国好太多了。

  拿中国提出的政策做观察:

  中国继“六稳”之后,在四月中旬的政治局会议中,首次提出了“六保”的新名词。

  “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在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之后,就业在我国同样看做首要解决的问题,列在“六稳”、“六保”之首。

  无论如何,今年的疫情,让全球就业形势都不好受。

  就业问题严峻,我们忽略自然的元素,再来观察人为的因素:

  经济结构转型可能会加剧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一定会加剧结构性失业。

  制造业升级,设备逐渐智能化,制造业将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转为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

  这在增加高端技术人才就业的同时,会缩减低端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在这波疫情下,产业升级与供给侧改革迅猛,很多产业面临了产能的永久出清。

  举个例子:

  美国现在石油减产,让很多专业掏油工人失业,但这些工人也需要养家糊口,所以他们选择了其他的工作,美国的掏油行业会面临产能出清。

  其实,稳增长与稳就业这两个很难有对等的关系。

  稳增长就意味着要重金支持科技类行业,稳就业就意味着重金支持消费类行业,延缓产能出清的速度,给工人产能彻底出清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选择了更激进的方式。

  我们从美国股市做观察。

  3月份美股多次熔断之后,美国股市出现了几次大反弹。

  但是细化分析我们能了解到。

  美国的科技公司出现了不断追进的情形,大量资金流向GAFAM,这五家公司的股价、市值不断攀升。

  反而金融业、航空业,面临了大洗清。

  这也使得美国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出现了破产、融资困难、工人失业的问题。

  中国选择的方式,就平缓的多。

  上证指数一直稳定在2800~2900的水平中。

  没有哪个行业、板块出现快速的拉升和暴跌现象,基本上震荡为主。

  拥有最敏锐嗅觉的股市,已经说明了我们在两会前的主基调一直是维稳,并不想大张旗鼓的折腾。

  总言而之,疫情下,稳增长与稳就业的对等关系不再成立。

  中国真的是在稳就业,更乐意使用基础建设,西部开发等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借助稳就业的口号,更关注科技板块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大家知道,中国的中小企业,包含了近8成的就业人口,

  所以说,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脱困,务必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扶持中小企业脱困”也将获得最大的扶持力度。

  二

  在国际方面,现阶段我们面临了可能是最严峻的环境。

  由于特朗普与拜登势均力敌的总统竞选,他们只能将快速崛起的中国当成假想敌来获取更多选票。

  在双方铺天盖地的反中宣传中,美国民间对华态度快速转冷。

  彭博社消息,新民意调查显示:

  大约4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不会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而66%的美国成年人对中国持负面态度,创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在11月美国大选之前,出口转内销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做内消,那么西部的建设和开发,就是政府投资的最好去处。

  另外,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打压,以及叛徒台湾的台积电赴美国建厂,断供大陆半导体的行径能够看到。

  美国已经将中国科技行业,当成了最大的打击对象。

  作为反击手段。

  从近期政治局和政府部门所释放的文件,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概念反复被强调。

  未来在科技方面,我们也将做出很多措施。

  比如华为,以“自古英雄多磨难”霸气回应对美国的禁令。

  在疫情、贸易战继续升级的大背景下,华为芯片开始转向中芯国际。

  未来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将成为中美角力的关键。

  科技公司的引入,与高新技术的鼓励,成为稳发展的方向。

  但是现阶段,全世界的科技行业面临了资金臃肿的问题,市场上的热钱在科技行业太过集中。

  股票市场,近一年各类资金流入状况,出现了科技热

  所以,“对科技研发投入”,应该不如“扶持西部等建设开发”来的强力。

  在保就业保民生的背景下,再加上特朗普产业回流,断供中国科技企业。

  更大规模的货币政策与刺激方案必将运营而生。

  三

  最后回到两个大家关心的大事件预测上来:

  第一,港台

  香港事件,加上菜菜子连任,与美国签订了很多丧权辱省的条约,这两件事极有可能在此次“两会”尘埃落定。

  在此之前,不管是香港密集的人事轮动,还是军方释放的夺东沙岛演练的消息。

  总体来看,在香港还是台湾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今年1月,从未担任过与香港有关的任何职务的骆惠宁出任中联办主任,我们可以期待有重大决议诞生。

  第二,非洲裔移民

  随着中美贸易出现的争端,中国对国际支援提高了需求。

  20年来的积极放贷让中国成了非洲的主要债权国之一。

  但如今,随着非洲国家经济今年预计将大幅萎缩,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回报会受到影响。

  中国在非洲的带路计划将面临挑战,也将是此次“两会”的重要关注点。

  再加上非洲多国向中国表达了,希望照顾本国公民、减少债务的愿望。

  预测会放缓或出台保护或鼓励政策。

  综上所述,从供给侧改革产能出清,到新冠病毒带来的一季度经济负增长,再加上特朗普拟全球化的操作。

  本质上攻击的都是就业。

  我国今年重点工作一定会围绕着就业展开,短线的消费,基础建设被热捧、长线的科技研发会延缓。

  2020年才过了半年,身边的大事件便不断刷新每个人的认知,但自古英雄多磨难,没有伤痕累累,拿来皮糙肉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12:32 , Processed in 0.1250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