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04|回复: 0

姚尧:闭嘴吧,前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4 2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昨晚开始,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题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到今天上午,朋友圈几乎要被刷爆了。然而,或许我是个另类的人,视频刚打开几秒,我就觉得难以忍受。只是作为自媒体工作者,对于如此流行的事物不得不保持基本关注,于是只得耐着性子看下去,好在演讲也不长,总共也就3分52秒。可即便如此,我还是忍不住多次查看进度条。当演讲者用低沉的声音说出“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沉默数秒后又激情澎湃地说出“奔涌吧,后浪”时,我着实是浑身极度的不适。幸好,此时的演讲已经接近尾声,当他说出“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之后,演讲事实上已经结束了。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作为营销文案,这条演讲视频是极度成功的,那么多人转发叫好就是明证。如果换做我,是肯定写不出的。因此,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B站有什么不对,纯粹只是探讨演讲本身,以及那些为其感动、转发的人。

  在演讲视频的结尾,有个致敬语:
  那么,图中所说“1.3亿B站年轻人”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根据B站2019年的财报数据,其第四季的月均活跃用户数就是1.3亿人:
  显然,不可能所有B站上的活跃用户都是年轻人,总有一些是中老年人。但B站不管这些,它默认只要是它的活跃用户就都是年轻人。

  那么,在“和1.3亿B站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这句话中,“和”字前面的主语是谁?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

  如果主语是年轻人,那么演讲者就也该是年轻人,演讲的内容就该是说,我们这里都是年轻人,请观看本条视频的年轻人也来跟我们一起玩,对吧?

  可惜不是,演讲者何冰生于1968年,今年52岁。显然,就年龄而言,他已经不是年轻人,至少是个中年人。而他自己也是这么定位的,他称呼自己这一代为“我们”,称呼年轻人为“你们”。

  因此,当演讲者是中年人时,视频所要传达的内涵,就不再是年轻人邀请年轻人玩,“和”字前面的主语也绝不是年轻人,而是中老年人。

  是的,B站需要出圈,它开始需要中老年用户了。于是,B站制作了这条宣传文案,代表年轻人欢迎中老年人一起来玩。大量中老年阅读后热泪盈眶,纷纷转发这条视频,说明B站的营销文案确实触动了他们的内心。所以我认为,站在出圈的角度而言,这条文案是极其成功的。

  可是,B站的年轻人真的会欢迎中老年人一起来玩吗?

  我想,多半是不会的,至少不会喜欢中老年人用说教的口气来跟他们玩。

  什么叫作说教的口气?“奔涌吧,后浪”,这就是典型的说教口气。

  难道前浪不说话,后浪就不奔涌了吗?

  奔涌,原本就是生命活力的体现。只要生命有活力,那就一定会奔涌。如果后浪不奔涌,那么前浪又是被谁拍在沙滩上的呢?

  因此,对于前浪来说,他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瘫软在沙滩上不愿动弹,而不是喋喋不休地教育后浪要奔涌。

  可惜的是,人老总是从脚先老。当腿脚老得走不动后,嘴巴就变得愈发活跃,愈发喜欢教育人家该怎么走。

  世界上没有两条完全一样的河流,即便河流彼此间会有交集。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生命之河里向前奔涌,没有谁可以代替谁,也没有谁真的能教得了谁。

  如果前浪奔涌得好,自然能成为后浪膜拜追随的对象,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行不言之教”。如果前浪自己奔涌不动了,那就请闭上嘴,安安静静地在沙滩上欣赏后浪的奔涌,没必要说那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当然,更不应该不懂装懂、瞎指挥。

  出于礼貌,后浪不便当面拒绝前浪的热情。

  知所进退,前浪才不至于总被后浪所嫌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5:48 , Processed in 0.2344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