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10|回复: 0

亮老板:食品饮料,关注的人很多,赚钱的却太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6 13: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大盘整体在高位震荡,整体跌幅0.4%,但是食品饮料板块依然逆势大涨2.88%,茅台更是连连创出历史新高,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了全球食品饮料板块的市值第一,当然也是A股的市值第一。

  我对这个版块的比喻是“生活的必需品,投资者的宠儿”,很多人都关注这个版块,茅台的神奇故事我们听了很多年,也看了很多年,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大牛股和牛股倍出的板块,比如五粮液、顺鑫农业等,哪些人在里面拿的收益最多?谁在里面享受到了最大的红利?

  前几天和另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聊天,交流这几年自己看的不少好股,他说自己纳闷的是,这么多年以来那些真正涨得很不错的,自己反而只拿到了其中九牛一毛的收益,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无论是对高位的震荡还是对于低位的忍耐度,以及对公司和板块的深度学习,都远不能止步。

  你可能认为这是一名很普通的基金经理?事实上他已经从事基金经理7年,最近这两年的平均年化收益其实达到了30%+,这样诚恳的学习态度,其实与经历无关,只与态度有关,确实很让人敬佩。这个行业有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不显山露水的投资大佬有很多,三教九流的普通投资人也有,两类人我都很喜欢和他们打交道处朋友,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时刻对市场保持敬畏,持续迭代自己的投资体系,也才能抓住那些不应该错过的的机会,躲过没必要陷进去的坑。

  又到周末,今天闲聊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关于前文提到的那个问题,我每周都会给自己做一个深刻的复盘。复盘久了,自己也会总结出一些经验,例如:

  投资下注的本质是观察,通过对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定性和定量,只有达到两个维度上的逻辑和思维上的匹配,才有机会赚钱。

  这个说得也许有点抽象,我具体来解释一下:

  (1)所谓时间,笼统可以分为“短”、“中”、“长”三个周期,一般人说的短线,其实就是3个月以内,因为公司财报公布是3个月一个周期,这中间实际上是空窗期,中线是3到12个月,长线是1年以上。

  为了更好的评估时间这个维度的价值,总的来说通常有几种方法:

  a.历史法:类似此次疫情,很多人会去类比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机,1929年大萧条等,实则是为了找到相似之处,评估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各个资产的走势方向。

  b.趋势法:比如很多科技领域的技术产品,无法找到类似的东西,比如iPhone出来之前很难找到相匹配的模式分析,比如最近几年很火的iPod耳机,谁能想象会造就像立讯精密等一堆大型公司?所以用这种方法需要沉到产业和产品中,也就是常说的洞察趋势。

  c.动静法:股票估值总是随着时间上下波动,然而eps在一定时间段内变化很小,而price=pe*eps,也就是说动态上看估值,静态上看eps,讲白了也就是看公司产生现金流,利润等能力。

  历史法注重在找相似,没有相似或者相似不足注重找趋势,知道未来的演绎走向之后就需要用动静法去衡量公司的波动和风险,从而选择是否“逆势加仓”,是否忍受“高位震荡”等。

  (2)所谓空间,本质上是多维的,往大了说,宏观面、资金面、政策面、行业、公司都需要考虑到,往小了说,只是公司层面就分为“商业模式”、“增长因素”、“管理层股权分析”、“估值分析”等等,所以一个空间上的逻辑,需要把“大”和“小”两个方面打通之后,才能够通顺。

  通常空间上自上而下就是政策到公司的逻辑,自下而上即是从公司开始到行业政策的逻辑,两者贯通,加上一个时间的横轴,看看逻辑在“长”“中”“短”三个方面怎么走得通。

  所以,很多概念的逻辑就是短期逻辑,很多业绩的逻辑更多是中期逻辑,而在长逻辑上走得更远的则往往需要政策加持,实现行业、公司“空间维度”上的统一,同时配合“时间维度”上的逻辑,两者高度匹配才能够是“可控的投资”,“可控”通常在两方面体现,风险可控以及收益可控。

  上面两者结合,我举一个这周我们讲的【食品饮料】板块的例子:

  先举几个大家认为了解了就可以投资这个版块的“常识性知识”,这些都是我的很多读者朋友们对这个板块的第一印象,甚至是很多有一定经历的投资人,也会这样认为:

  1.“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品永远不会消失”

  2.“消费的抗周期性强”

  3.“中国历来都是白酒文化,买白酒就是买国运,买中国的未来”

  4.“买茅台,有钱就买茅台,总没错,1年不行拿10年”

  ......

  以上这些说法,这里不做评价。但投资不是写金句,更不是写段子,虽然现在确实很流行各种俏皮段子,以及各种牛逼哄哄的“投资大佬”,但是在我看来,投资是一件相当复杂并且专业的事情,按照上面这几种逻辑来看,大概是大多数人都无法赚到钱,我来说几个【食品饮料】板块中你不知道的常识。

  (1)时间上,要动静结合来对比判断,企业收入增速越快越好,而企业竞争力除了看经营,更看品牌力。

  (2)空间上,先看赛道和市场,市场要越大越好,行业天花板决定了公司的营收增速和利润增速,比如乳制品里面做得很好的伊利,营收增速达到15%,相比这个细分领域个位数的增长率来说,确实伊利很棒,但是比起白酒行业20%—30%的增长率来说,又逊色很多,纵使它的管理和经营做得再好,始终不如茅台。

  (3)估值越匹配越好,其实估值没有绝对的高和低,只有相对。对食品饮料公司而言,总结一句就是“下有底,上无顶”,所以很多投资人都是越跌越买,即使被套住也可以死扛,因为很容易知道这个行业什么时候便宜,但是很难知道它什么时候贵。

  (4)收入增速持续性要越久越好,有一些行业和公司业绩增速爆发力很强,但是可持续性比较短,比如涪陵榨菜从16到18年都发展不错,17年四季度甚至营收增速超过了50%,但是近两年营收增速就有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降低到-8.3%,股价自然是横盘不涨甚至下降,所以持续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总而言之,很多人可能仅仅只是凭借着直觉,或者是某些只言片语的投资文章就开始下判断,很少能够从宏观、政策、财务、资金技术等去把握空间维度的投资,当然可能也就因此而忽视了时间维度上的投资。

  这一切,本质上都是因为忽略了投资的“复杂度”,以及小看了投资需要不断提高的“系统性”能力。

  所以我自己的计划是通过不断迭代和更新投资“体系”,通过时间去观察空间。写这个号两年多,很多老客户也在不断给我们提出要求,对我们来说确实是鼓励与挑战并存,所以趁着年轻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每周产出3-5万字),在这几年内打造一个“空间”和“时间”双维度上的投资体系,帮助大家的同时自己也不断进步。

  可以这样说,我们做的是课程但又远远不仅只是课程,更有价值的是用课程去吸引一些志同道合,认可我们的朋友,长期陪伴的同时,分享我在投资成长中的“红利”,而这“红利”到底是什么?以及怎么获得?希望你对我们的活动积极参与,当然也希望能够长期信赖和长期跟踪我的投资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12:34 , Processed in 0.3125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