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32|回复: 0

任庄主:4月22日银保监会新闻发布会透露哪些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5 1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是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密集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市场普遍关注今年一季度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情况。特别是,在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一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后,国资委、财政部、发改委也纷纷于4月20日通过新闻发布会透露了一季度央企经营情况、财政收支情况以及主要项目进展情况等。

  作为融资资金的最主要提供方,银保监会也于4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今年一季度银行保险业运行情况进行解答。其中,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先生、副主席曹宇、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一、疫情对金融与财政的影响有滞后

  (一)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在二季度及以后一段时期会体现得更明显

  昨天的报告已经指出疫情对财政的影响有滞后,虽然一季度财政收入显著下滑,但下滑态势在二季度仍将延续。实际上对于银行业也是如此,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财政与金融应是同步的。

  要知道,与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一季度和3月当月新增社融分别高达创纪录的11.08万亿与5.16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和5万亿),这种一季度的反差势必会在二季度及以后才会有所体现。因此,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经营情况对于全年来说可能不具有参考价值,这一点需要明确。

  (二)需要做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以上持续较长时期的心理准备

  1、虽然银保监会尚没有公布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新闻发布会上肖远企已经透露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达到2.04%,较年初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不良率上升较快,实际上这些特征都是可以提前预判到的。

  2、考虑到复工复产进度不明显、经济基本面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以及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因此未来一段时期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仍将继续上升,需要做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在2%以上的水平上将会持续较长时期的心理准备。

  截至2019年,整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6%,其中国有大行1.38%、股份行1.64%、城商行2.32%、农商行3.90%、民营银行1%以及外资银行为0.67%。

  二、向实体经济让利

  (一)一季度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同比增加22%、占2019年全年的45%

  1、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处置规模达到4500多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10亿元,如果按比例算则说明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同比增加22%左右,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也印证了监管部门近年来在督促商业银行通过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做法(亦可参见央行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2、要知道2017-2019年三年期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规模分别为0.76万亿、1.02万亿和1.05万亿,因此45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处置规模已经达到了2019年全年的45%左右,这个比例非常可怕。特别是如果疫情持续下去,意味着2020年全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核销规模可能会达到1.50万亿元左右。

  3、事实上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测算,2017-2019年三年期间核销的不良贷款规模分别占当年商业银行净利润的43.49%、55.73%、52.68%(可能会高估5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如果2020年全年不良贷款核销规模高达1.50万亿元左右,而按照2020年全年5%的净利润增速,则意味着2020年全年不良贷款核销规模将占全年净利润的70%以上。

  (二)量增+面扩+价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同时灵活安排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款还款计划,减轻企业和居民还款压力。

  2、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93%,其中五家国有大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3%,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

  3、一季度对企业、商户和个人经营者发放的信用贷款增加2.5万亿元,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

  4、一季度末,银行业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29.70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和35.30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的融资余额分别为21.4万亿元、5.8万亿元和9.3万亿元。应该说这样一种比例关系和客户数也可以作为授信的参考。

  5、一季度新增的7.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其中有1.10万亿、0.90万亿和1.50万亿分别投向了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基础设施行业(这三个行业加在一起贡献了3.50万亿元),比例分别为15%、13%和21%。那么按照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结构,是不是也意味着一季度新增的人民币贷款有另外一半分别投向了零售贷款和房地产业?

  可以预见,在海外疫情态势仍将延续以及“六保”、“六稳”的政策诉求下,“量增+面扩+价降”的政策方向仍将持续较长时期。当然,上述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

  1、一些企业可能不符合条件。

  2、一些企业因为第三方担保续贷问题等因素而没有享受相关政策。

  3、一些企业因为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提出申请。

  4、一些银行保险机构在贯彻落实政策上工作不够细致,服务能力没有跟上。

  三、针对中小银行:今年还会看到一些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工作

  新闻发布会上,英国金融时报提出“新冠疫情对中小商业银行偿付能力产生了哪些影响,预计今年会出现更多监管重组的措施吗?”,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对此进行了回答,要点如下:

  (一)今年还会陆续看到一些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工作,且力度会比较大,特别是进行市场化重组这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会比较多。

  显然这意味着今年仍会有一些中小银行面临被重组的命运,这和我们之前的结论“城商行还没结束、农商行刚刚开始”相一致。

  (二)政策部门正在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政策,具体包括央行的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以及银保监会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如在资产质量指标方面给予阶段性放松等)。当然这个阶段性放松是有一些附加条件的。

  例如,2020年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同时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以鼓励商业银行将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

  (三)目前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的关注重点在于公司治理,特别是“三会一层”履职情况、股东结构以及资质、关联交易等方面。

  (四)针对高风险机构的整治还在继续,包商银行离一年的托管期结束已经不到一个月,而其它问题金融机构的股权重组方案也比较明确,一些问题股东正在有序清退。

  四、关于深圳“房抵经营贷”事件

  对于这两天市场比较关注的深圳房抵经营贷的资金流向问题,银保监会也给予了回应。毕竟涉及到流动性是否通过房抵经营贷流向了房地产这一政治性问题。当然这几天深圳银保监局、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等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4月20日央行深圳中心支行要求各商业银行“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的贷前、贷中、贷后等情况”;同时,深圳银保监局也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开展全面排查,其中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等。

  银保监会的回应是“贷款要按照申请贷款时的用途真实使用资金,不能够挪用,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申请的贷款,包括经营和按揭贷款都必须要真实遵循申请时的资金用途。要求银行一定要监控资金流向,确保资金运用在申请贷款时的标的上,对于违规把贷款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此外银保监会还对瑞幸咖啡董责险、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授信以及客户信息被“售卖”事件进行了回应,这里不再赘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5 11:15 , Processed in 0.0937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