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62|回复: 0

外汇头条:十万火急!再不行动 房价就要失控了!|疫情之后(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9 08: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不行动,房价就要再次失控了!

  当下形势非常畸形,经济冰冷,但是楼市火爆。

  4月17日,万众瞩目,一季度经济结果终于出来了,果然不出所料,经济下滑很严重。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预期下滑6%,前值为增长6%。

  其他经济数据,比如社会零售、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等,由于3月份复工,跟前两个月相比好看一点,但是总体仍然相当冰冷。

  与经济冰冷相反的是,房地产却相当火爆,最典型的就是深圳。

  深圳楼市,全国最个性,特立独行。每次房地产复苏,深圳都冲在第一线,最近更是异常疯狂。

  北京、上海房价基本纹丝不动,深圳楼市却一枝独秀,单边火爆,已经超过”复苏“范畴:

  四月以来,深圳很多二手房一天一个价,房东频频提价、跳单、违约、失踪,甚至在签字落笔的前一刻临时加价30万、50万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000万元起步豪宅“秒光”、学区二手房价格动辄上调百万元、前海周边房源集体冲击“10万+”……

  实际上,全国楼市正蠢蠢欲动。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607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0.2%。

  原因是,虽然今年1-2月份房屋交易市场比较冷清,但由于网签和备案的项目普遍是高价项目,因此房价的涨幅比较高。

  一时间,有点儿恍然。一场大瘟疫,我们又回到了炒房时代?

  01

  疫情冲击稳经济压力大

  从未如此依赖房地产!

  全球累计感染人数超过200万,死亡人数13万,导致各国、各城市封锁。

  “大封锁”必然带来经济大衰退:

  大摩预计,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将持续至2021年底。

  IMF预计,全球经济甚至可能到2021年底都无法完全复苏,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

  联合国预计,在最坏的情况下,今年全球总产值将从此前预测的增长2.5%转为下降0.9%。

  无论如何,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幅度将是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作为对比,金融危机造成2009年全球经济总量萎缩0.7%。

  中国经济也一样,萎缩的厉害,一季度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3.2%,第二产业下降9.6%,第三产业下降了5.2%。

  什么概念?我们历史上,一共就6次经济衰退。改革开放后,经济最低也增长3.8%。

  穷则思变,经济负增长,政策也会大调整。今年也一样,疫情也会改变,我们的政策。

  先看几个压力:

  第一个,我们上次领导人会议上,还是提出了稳增长要求,翻一翻的经济目标没有变,全面脱贫目标也没有变。

  这个是最高标准,刚性要求,硬性要求。

  至于为啥会有这要求,肯定是领导权衡经济下滑造成的失业,以及刺激经济增长造成的泡沫,负面影响,孰轻孰重后,做出的选择。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济增长多少呢?5.5%。

  按照一季度GDP同比-6.8%计算,全年实现5.5%,那么二三四季度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8.99%!

  退而求其次,全年要想完成5%、4%的经济增速,需求二三四季度平均GDP增速分别为8.99%、8.35%、7.07%。

  回顾一下,我们去年完成6%的经济增速,费了多大的劲儿。

  就问大家,我们靠什么,能达到这么高的经济增速?

  新基建?雷声大雨点小,总规模太小了,只有总体基建的10%,不能担当大任。

  大基建?资金约束太大了,政府债务已经到底了,特别国债和赤字约束也太大。

  实际上,还得靠房地产。看看历史。

  2008年、2013年和2016年,每次宏观经济遭受冲击,我们靠的都是“基建+房地产”这个组合。

  没有一次是单靠基建,也没有一次是单靠房地产,二者缺一不可。

  这一次冲击,经济衰退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

  也就是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房地产,来支撑经济。

  这就是现实!经济数据已经反映上来了。

  从结构上看,3月表现最好的是房地产投资,3月当月同比为正的1.1%,其次是工业增加值-1.1%,较1-2月改善幅度非常大。

  所以,疫情之后,稳经济压力巨大,客观上需要刺激楼市,允许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放松房地产。

  只有房地产,才能救经济,再怎么骂也没用。

  02

  疫情冲击全球大通胀恐慌

  没有选择只有买房!

  过去30年,中国唯一能跑赢M2增速的就是,房价。

  房子,是最理想的抗通胀标的,也是当下房价上涨最大的驱动。

  疫情爆发,全球经济衰退恐慌出现,和全球通胀的恐慌。

  本轮房价上涨,本质上也是对通胀的恐慌。

  没办法,这种担忧确实很有道理。

  首先,疫情来了,各国第一件事是什么?

  预防疫情?错!是赶紧放松政策。

  很多人都在调侃,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了,美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息和量化宽松。

  美国国会通过了史无前例的,2.1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占2019年GDP的10%。加上美国2020年原本预算的1.0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率或将超过15%,远超其上一轮金融危机时最高10%左右的财政赤字率。

  钱哪里来?

  我们在《消灭美联储》文章里面说了,正常情况下,美国这种财政刺激计划,有心无力,根本没有钱刺激。

  但是,当下的趋势是,美联储逐渐沦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系统逐渐沦为财政部下属部门。所以,美国的财政刺激计划,资金主要来源于美联储。

  美联储在今年3月份先是重启了零利率,随后宣布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又进一步宣布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买入国债和政府机构债的规模不限量。

  从3月11日到4月8日,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美联储的总资产增加了1.8万亿美元,资产规模增长了41%,其中包括1.1万亿国债,880亿美元MBS债券,1300亿美元信贷,还有3580亿美元中央银行货币互换。

  欧洲和日本更不用说了,货币政策更是竭泽而渔,做最后的挣扎。

  日本政府在4月7日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GDP的20%。而日本的财政刺激,主要就是靠日本央行印钞来支撑。

  在今年以来,欧央行除了保持每月200亿欧元的购债计划以外,还分两次分别宣布了1200亿欧元和7500亿欧元的额外购债计划。

  当初疫情来的时候,再加上油价暴跌,很多人担忧,这次可能也会大萧条。

  但是,随着时间往前走,大家发现,这次跟2008年和1929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金融机构没太大问题,传导机制没有出问题。

  纵观历史,20世纪30年代,危机之所以恶化为大萧条,错在两个传导机制出了问题:

  一是金本位制度下,央行没能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充足流动性,导致近万家银行遭挤兑倒闭;

  二是银行业倒闭潮和恐慌惜贷,堵塞了正常的信贷机制,资金无法传导给企业,加剧经济崩溃。

  但是,这一次,这两点都已不存在。而且,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央银行都沦为财政部二部。

  疫情会过去,但是放出去的流动性覆水难收,一定会反映到价格上,就是通货膨胀。

  经济停滞,同时通货膨胀高企,也就是滞胀。

  其次,我们知道,这次疫情,民粹主义盛行,去全球化,全球供应链断裂,通胀起飞。

  过去几十年,为什么没有通胀?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个国家发挥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生产出各自最具竞争力的商品,达到资源配置最优。

  比如,中国劳动力便宜,那么就用中国的人工,来制造全世界最便宜,并且质量还相当不错的商品。如果这种制造业放到美国,那么同样的商品,价格至少翻个两三倍。

  这次疫情过后,原有的自由贸易,全球化趋势等等旧的秩序,接近崩塌。

  全球价值观不再趋同,而是逐渐分流,中间派越来越少,极端的人群越来越多。

  两个人之间,两个合作伙伴之间,两个国家之间,相互信任越来越低。

  这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资本不在唯利是图,也开始算账,不仅算经济账,还会算安全账和政治账。

  资本一旦朝一个政治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会算不正确的成本,反应到行为上就是,效率就会下降,效率下降成本就会上升,价格就会上涨。

  所以,去全球化的一个最显著结果就是,全球价格将会上涨。

  中国呢?不多说了,反正也差不多,降息、降准、再贷款等等手段,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只多不少。

  所以,很多人开始担忧通胀,都来抢房子。

  这场疫情的第二个影响是,通胀高企,这会促使民众去买房。

  03

  疫情冲击倒逼改革

  房地产长期逻辑变化

  这次疫情,改变了全世界,也改变了我们:倒闭改革。

  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有史以来,专门针对“要素市场”出台的最高规格文件!

  当下所有问题,都是经济效率问题,提升效率,要么来一场技术革命,要么内部释放制度活力。

  要素市场改革,就是深入骨髓的改革。

  如果执行得当,会激发我们未来几十年的经济活力。

  当然,这份文件也会影响房地产市场。

  最重要一点,确定“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文件把土地排在第一顺位。

  把土地当做生产要素,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作为生产要素,土地价格不能偏离经济基本面畸高,否则层层传导,下游商品价格必定失控。

  作为生产要素,土地一定不能短缺,否则价格也会上涨,所以接下来土地增加供给是大趋势,不能再继续的人为制造土地短缺,扭曲要素市场价格。

  文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的合理转换、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什么意思?

  比如,之前的一些土地是种地的,现在可以推动着转化成建设用地,这样一来可用于建设的地块就多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不想保留耕地,也可以向其他省份进行购买指标。

  这意味着,有钱的大城市,比如上海,实际上不缺地,有大面积的农田,但是建设用地不多。

  这种已经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了,上海还想扩大建设用地怎么办?向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买“地票”嘛!

  上海把一百亩农地变为住宅用地,上海农地少了100亩,这不行,你得想方设法补上,无论你去中西部买农地,还是去月球买农地,反正得把这100亩地补上。

  市场化流通后,上海和中西部地区都受益,上海多了建设用地,中西部地区少了很多鬼城,原来的建设用地都转为农业用地,全国总体耕地面积不变,但是能从上海获得一笔补偿。

  土地改革,直击房地产的命脉!

  只要土地市场没有变化,任何调控政策都只是暂时的,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房价大趋势。

  过去,我们更倾向把土地当做一种资源,因此可以理直气壮的,不断从土地中获取巨额财富,所以房地产市场大繁荣,房价一飞冲天。

  为啥每次调控放松,深圳最先反弹?为何深圳房价全国第一?因为缺地!

  深圳只有1997平方公里,而且由于深圳整个城市多山多湖,因此,整体可开发的土地面积在199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还要折半。

  经过近40年的开发,目前深圳城市开发强度已经逼近50%,远超国际公认的30%警戒线。

  2018年,王石曾在一次房地产会议上说,深圳目前可开发的净地,不到20平方公里,每年新增用地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这其中还包括工业用地。

  最近几年,深圳新上市的土地,基本都是通过旧城改造置换出来的,不仅拆迁成本高昂,而且规模也非常小。

  4月16日,深圳又发文件,要干嘛?宣布旧改、商品房预售条件放宽,增加供给。

  深圳的反面,长沙、西安、重庆,房价为啥不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城市的单位房、福利房占比非常高!

  大家以后看见当地卖地,别再瞎喷了。房价高,不是因为城市卖地太多,而是卖地太少了!

  卖地的多与少,直接决定了城市房价,到底是“深圳化”,还是“长沙化”!

  拉长时间线看,比如未来10年,除了深圳等个别城市,大城市将再也不会缺土地,这也意味着,房子总体供给会增加。

  全国房价,将会“长沙化”。

  04

  豪宅火爆!富人上交最后的税收!

  正当我们怀疑,到底还要不要房住不炒的时候,上面给了一颗定心丸!

  4月17日,最高领导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为什么重视最顶层的导向?就是因为,他们决定游戏规则。

  规则制定了,接下来怎么玩,会出现什么状况,基本上也就大势已定。

  房地产是经济支柱,能够稳定经济增长,能够抗通胀,货币和土地影响价格等等,这些都没有错。

  我们再深一步,穿过这些表层,从一些抽象概念理解房地产,价值储存。

  人类劳动,就会产生无差别劳动。以前,人类干一天活,换一天的粮食,吃光花光,没有剩余。

  生产力提升之后,人类这些无差别劳动,就会产生剩余,就需要把这些价值储存起来。伴随着黄金等货币出现,货币成为价值储存的寄主。

  过去,房地产,就是中国人价值储存的寄主。

  黄金、房地产等价值储存工具,很诡异,你只有把它交易了,换成消费品消费掉,产生了效用,你的劳动价值才是你的。

  简单来说就是,钱只有花了,才是你的钱。房子,只有买了,换成豪车、锦衣玉食,才能实现你的价值。

  刚开始,也就是价值和价格相匹配的时候,房地产这个价值储存工具,还是中性的。但是,后来就彻底沦为掠夺的工具。

  本来,房子值100万,但是卖给你1000万,就相当于从你身上掠夺了900万的剩余价值,因为它知道,你肯定不会卖掉房子。

  就这样,全国数亿人的剩余价值,通过价值储存工具,一层层的上交。

  任何游戏玩儿过了,就相当于杀鸡取卵,难以为继。宅家里,不消费,不生孩子,这是无声的抗疫,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幸好,房住不炒,去掉房子的金融属性,就是要剥夺这个价值储存功能。

  失去这个功能,房子就是一堆钢筋水泥,每年折旧摊销,价值萎缩。

  所以,菏泽、开封、驻马店、广州,青岛等等放松楼市的政策,基本上都是一日游。

  朋友们,如果哪个城市的刚需房价格猛涨,去上面举报吧,一举报一个准。

  另外,再看一下,涨价最凶猛的是哪些房子?豪宅。

  深圳豪宅日光、上海8000万豪宅排长队,而且这一波房价上涨,最凶猛的还是,豪宅。

  这些豪宅市场,是跟普通人没有关系的,所以它的价值储存功能还在,豪宅还是一个价值掠夺工具。

  这一波豪宅市场火爆,就相当于富人上交最后的税收了。

  总结:

  这场疫情,稳经济压力很大,客观上需要放松房地产。

  这场疫情,通胀压力很大,客观上需要买房子抗通胀。

  这两个因素,都会短期内刺激房价上涨。

  现在,房价正处于失控前夕。相信,很快会出台相关政策,遏制这个苗头。

  这场疫情,也使国内倒逼改革,触及土地市场,长期内,房价“长沙化”。

  这波楼市反弹,最狂欢的就是豪宅市场,这是富人上交最后的税收。

  这场疫情,全球开始割裂,资本外流渠道卡死,国内价值储存寄主还剩多少?

  豪宅,还会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14:35 , Processed in 0.3908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