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88|回复: 0

云石:支援全球——这份工作,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去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6 08: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肆虐,而面对这场人类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作为疫情首爆国,在付出巨大代价迅速控制住疫情后,也积极开启了全球援助模式。大量的防疫物资,通过援助、赠与,以及加紧生产与快速通关、配送等方式,源源不断的发往世界各地。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诸多不和谐声音。一些西方国家的媒体和政客,对中国产品的质量无端质疑,甚至在一边中国物资的同时,一边冷嘲热讽;最极端的,不仅对中国无端污蔑,甚至不惮于用阴毒的想法揣测中国的动机;而在国内,也有部分国民对中国的这种做法不太理解,尤其是看到部分国家的恶劣言行,大家更是怒不可遏,认为应该对它们施以惩戒,停止援助甚至限制、禁止防疫物资出口。

  不过,从中国政府的表现来看,依然是十分理性的,固然,在援助方面,会根据关系远近有一定的轻重缓急之分(这是必须的,不然谁还跟你走),但是,中国也并没因为某些国家和政客的恶劣言行,而在防疫物资方面故意设卡添堵。即便是那些并不友好的国家,也依然是可以从中国采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自然引起了一些网友的不满甚至不忿。但在云石君看来,这其实是很正确的。即便抛开大国风范之类的虚名,单从利益角度出发,中国现在也必须充当全球抗疫的坚强支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场疫情,已经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一项很重要基础条件——全球化,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所有人都知道,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正是因为全球化,中国才得以成为世界工厂,在短短20年内,完成了国家的凤凰涅槃,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基本转型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而在未来,中国要想实现再次跨越,真正成长为发达国家,同样离不开全球化的支撑。

  但现在,因为新冠疫情,全球化正面临退潮的风险。中国疫情爆发后,大家首先开始担心世界工厂的供应能力问题。等到中国疫情基本解决,大家好不容易以为可以喘口气,没想到全球又失控。一时之间,各国纷纷闭关锁国,全球化产业链瞬间支离破碎;而最要命的是,疫情的爆发,使得全球对医疗物资的需求急速攀升,而这时候各国惊恐的发现,本国的相关产业早已萎缩甚至消亡,随着为数不多的储备迅速耗尽,各国只能选择外购——而这意味着不确定大幅增加。

  这种情况下,重建本国产业链,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这次疫情都对他们构成了极大了刺激,特朗普、马克龙等政要,均在诸多场合表明了要在本国重建产业链的意志和决心。而且这种潮流,还绝不仅限于医疗产业,对其他诸多产业,也同样形成了扩散效应。

  这对全球化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一旦主要国家纷纷抛弃专业化分工,全球协同合作的既有布局,而重新回到全面工业建设的旧轨道,全球化也就退潮,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遭受打击。

  这当然是中国不愿见到的,自然也要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只不过,各国想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他们就是要退回全面工业建设的老路,这个中国也阻拦不了。

  那怎么办?只有从各国的主观认识着手,让他们尽可能的维系传统的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认识,不要改弦易辙,去走自己搞全面工业建设的道路。

  这个看上去似乎很难,但也并非做不到。其实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本来就是各国从自家关起门来搞全面工业建设,逐步向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过度的。之所以会有这种变化,正是因为这能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毕竟各国国情不同,工业全门类建设,对绝大部分国家——或者说除了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多多少少都是不经济的。与其把资源投入到这种低效重复的建设中,还不如抓住某些自己具备优势的核心领域,推行专业化,至于自家并无优势的工序,交给其他相应国家去做,这样才能用最经济的方式,创造最大的财富价值,进而实现国家的迅速发展和文明水平的提升。

  这就是全球化得以盛行多年的根本逻辑。只不过,这次新冠疫情,从根本上对这套逻辑造成了冲击——全球化分工合作,平时确实很经济很划算,但一旦遇到大麻烦,却会让自己陷入重大危机。像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护目镜甚至洗手液这些,平时看着不起眼,甩给其他国家做就可以,可一旦遇到瘟疫,他们立马就上升为战略物资,事关国家生死存亡。而自己却因为产业转移,手中没存货也没法大规模生产,结果只能有求于人——这等于是把国家命运交到了别人手里。

  这就有了麻烦。本来的全球化资源优化配置,却因为一场新冠疫情,直接上升到要钱还是要命的高度!

  这就尴尬了。钱和命之间,不用说,各国都会选择要命。而既然选择性命第一,那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性价比之类,自然就不在考虑之列。而如果这套逻辑得到认可,大家就会自建产业链——就算低效,但起码关键时候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就是全球化的最大威胁所在。

  那怎么破解呢?

  答案就是,尽可能的减弱各国的顾虑。

  这个看上去不可能,但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毕竟前面说了,全面工业建设,这对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很不划算的——别说绝大部分国家做不到,就算有些大国可以做到,但势必会因为资源的低效配置,而造成大量的浪费和国力折损。

  比如防疫物资生产线这些,你让欧美去搞,当然也搞得了,但成本肯定很高。而像新冠疫情这种,本来就是百年一遇的,所以非让他们强行上马,按照应对新冠的标准去大肆扩充产能,那等于绝大部分时间内是无用的——生产出来的口罩,国内既消化不了,出口也肯定没中国制造有竞争力。结果就是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无用的领域,白白消耗大量国力。

  当然,前面说了,如果是没办法,那就是明知浪费也得硬着头皮上——否则再来一场新冠,谁也受不了。但如果有办法,那就没必要把钱投到这上头——毕竟这可是个持续消耗的无底洞。本来大家手头都紧张,新冠这么一折腾,更是个个家底败光,实在没多少余粮可折腾。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大家觉得是有办法?怎么样才能让大家觉得,即便自己不搞全面工业建设,遇到麻烦时也能有保障?

  这就涉及到物资的稳定供应。只要遇到危机时,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能够持续稳定供应各国所需物资,那大家自然就能够心安,就没必要硬着头皮,自己去干不划算的买卖——毕竟没命固然无法接受,没钱,同样也是无法接受的。

  而所谓的持续稳定供应,考验的就是中国的能力。

  这种能力有两方面:

  首先是国家的抗打击能力。比如中国受到重大冲击,能否尽快稳住形势。

  比如这次新冠,如果中国自己都不能稳住局面,那现在全世界就真完了——当中国自己都彻底失控,防疫物资不敷所需,那哪还管的了其他国家?到时候各国就真只能裸奔了。

  而这一点,中国已经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作为疫情首爆国,中国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稳住局面,并全面复工复产——这份能耐,是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做不到的。而中国的出色治理能力,也为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除了抗打击能力,大家还顾虑的一点,就是中国是否愿意承担全球抗疫的中流砥柱,为大家提供抗疫物资?

  这一点同样是各国所担心的。毕竟有能力提供是一回事,愿不愿意提供,那是另一回事——后者是与政治强相关的。如果中国趁这个机会把防疫政治化,只管亲华国家,而对与自己不睦的国家不管不顾,甚至隔岸观火,那大家又岂能放心?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毕竟全球化需要各国参与,而世界各国,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跟中国关系好的,甚至在美国全方位围堵中国的大背景下,很多国家在政治上跟中国还有很大矛盾和冲突。

  如果中国在这个节骨眼,把经济问题、防疫问题政治化,那除了亲华国家,其他各国将人人自危,就算一时不得不因疫情而屈服,但疫情结束,他们将再也不敢相信中国,不敢相信全球化。这样一来,各国的全面工业建设,就将压倒全球化,成为疫情结束后的主流,各类产业也将有意识的从中国撤出,这样无论是全球化,还是中国经济,都将受到极大冲击,国家崛起将因此遭受长久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这就是中国现在坚持支援全球,积极向全世界输出防疫物资,绝不主动将疫情政治化的逻辑所在。

  借疫情打击反华国家,这个现在确实很容易做到——只要中国卡一下防疫物资出口,任谁都得丢半条命;但一旦这样做,全球化将彻底崩溃,就算不崩,中国也将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沦为全球化的弃儿。一时之得,必将造成长久之失,这种买卖,得不偿失。

  而相反,如果中国以强大的物资供应,宽容的政治态度支援全球——即便反华国家也不故意添堵,这样看似是妇人之仁,但实际上,却尽可能的维持全球化的根基,保住了各国继续将中国作为可靠世界工厂的信心。而且,中国的这种宽容大度,与美国在这场疫情中的无能为力,甚至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疫过后,全球化的主导权,将加速从美国向中国的转移,而这个过程,中国必将大受其益!

  这就是战略!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必将对全球政经格局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各大势力也必然会在此过程中经历一次急剧此消彼长。中国因为措施得力,最早强力控制住了疫情,实力损失相对较小,所以已经在这场全球经济衰退中占据了有利地位;而国际地位和影响方面,只要中国措施得当,也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化危为机,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所以,看懂了这些,大家就大可不必再为那几个便宜卖或送的口罩,或者为那几个反华国家或政客的忘恩负义而计较了——因为跟最后的收获比起来,这几个小钱,几句聒噪,真的都不算个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7:57 , Processed in 0.0937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