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34|回复: 0

智谷君:让高层最揪心的数据揭晓,中国人过去两个月的努力值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5 11: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中国给全球经济带来一条好消息。

  3月中国的外贸意外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

  以美元计价:

  3月中国出口下降6.6%,进口下降0.9%;

  一季度中国出口下降13.3%,进口下降2.9%。

  3月份全球美元紧缺,彭博美元即期指数3月上涨了3.1%,所以换成人民币来看,数据会更乐观。

  以人民币计价:

  一季度出口下降11.4%,进口下降0.7%。

  中国3月出口同比下降3.5%,预期下降12.8%,1-2月同比下降15.9%;

  中国3月进口同比增长2.4%,预期下降7%,1-2月同比下降2.4%。

  超预期的程度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份令人震惊的韧劲在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恐慌中成为了难得的亮色。

  证明了全球供应链更多是网状互联,而非多数人理解的链状,弹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内需复苏势头也不错。一季度因为肉类、糖类的带动,消费品进口增长13%,复工复产也推动生产原材料的进口上涨,比如煤、原油、金属矿砂、集成电路进口值分别增长23.8%、8.3%、6.8%和13.1%。“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创造全球总需求作出了贡献”。

  受中国贸易数据的提振,今天亚洲股市普遍走高,商品货币也全线反弹,澳元兑美元上涨0.72%,挪威克朗兑美元涨超1%。

  2、中国的抗疫模式可能更易走出V型反弹。

  除了官方口径,外国研究机构的监测指标同样显示国内经济的复苏迹象。彭博经济研究引用炼油、钢铁和建筑等行业的数据,估计上周中国复工率达到95%。说满血复活就过了,但说元气大体恢复是没毛病的。

  中国采取强硬管理、严格封锁的抗疫模式,短期内会让经济快速休克,但反弹可能也会来得更快、幅度更大,即便没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

  对于疫情已经彻底失控的欧美国家,学新加坡、学韩国已经不太可能。新冠病毒传染性太强,越早封锁,才有可能越早讨论复工的可能性。

  在欧洲,“震中”意大利还要继续封锁到5月初,法国也要到5月中旬才会逐渐开放法国经济。

  相反,确诊病例全球第二高、情况开始好转的西班牙,已经开始允许一些非必要企业复工。西班牙有一些防控举措比中国还严格,比如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禁止全国范围内的民众离开自己的住所,除非要购买必需品、药品或工作。

  美国情况也有点类似,美国确诊病例曲线在上周见到高峰之后,已经开始趋缓。今天美国有9个州的州长们准备谋取重启经济的权力,虽然特朗普说要听总统命令,但这9个西海岸和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蓝州似乎不打算理会他。

  包括加州、纽约州、宾州在内9个州,多数此前都提前宣布进入隔离和封锁,同时它们推出的封锁措施级别高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水准。

  这一点接下来要可以继续观察。

  3、中国在加速微调,重构全球化。

  最近的大新闻是日本给钱让企业撤出中国,白宫也在建议让企业回流美国。同时,逆全球化、全球化终结的声音越来越密集。

  局面看上去有些被动,长远趋势来看产业链外迁的风险继续加大。

  但短期内这些新闻都是噱头居多,实际影响有限。

  中国的危机感似乎也不弱。

  外贸数据以及高层最近的一些动作至少证明,中国在努力强化“世界工厂”的地位,主动加入全球化的重构进程。

  用贸易的方式扩大朋友圈。

  东盟在一季度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6.1%,对欧盟下降10.4%,即便叠加了已脱欧的英国份额,东盟也有1284.8亿美元的优势。虽然东盟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很难消除,但是不妨碍多边贸易的提速,有钱一起赚。

  对“一带一路”国家也是这个道理。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7万亿元,增长3.2%,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

  经贸上的对外开放提速,“全力以赴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

  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时候都是困难倒逼出来的,这一次也不例外。比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缩小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种类。这是在继续强化中国的工厂地位。

  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借民企跨境电商平台的新业态去增加优势。

  广交会改成网上举办,计划要搞一个10X24小时全天候交易的平台。

  新标准输出。

  生产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和专利,这些才决定了一个工业大国的地位。

  中国5G标准的输出进程磕磕绊绊,阻力很大,但至少也是和欧美一样坐上了标准制定的议事桌上。

  提到5G这些新基建,大摩一个观点也有意思:“至于疫情之后的世界如何,大家当前都是揣测,但有一点在跨国企业调研结果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服务、IoT、远程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IoT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或许优势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逆全球化和全球化其实是在同时进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制造业的全球产业格局,大概率只会继续加强联系,而全球格局的重构,更多是体现在内部附加值的分配。

  中国制造业能不能从大走到强,未来十年至关重要。

  4、外贸形势会更严峻,要加大力度保民企保就业。

  一季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是因为民企。

  民企稳住了“世界工厂”的基本盘,抗风险能力有些超出了预期。民企进出口总值降幅更小,2%,其中出口降7.3%,进口增长7.9%。

  但3月的好转尚缺趋势性,而是得益于前期积压的出口订单,也有一些稳外贸的政策效应。

  因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欧美二季度经济萎缩成了大概率事件,4-5月外需还会加大冲击中国经济。海关总署也承认,“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

  因此,吸纳更多就业人口、创造更多外贸份额的民企更应该千方百计保住。

  特别是民企多布局在两头出的加工贸易环节,现在“双向挤压”,需求端萎缩,供应端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3月东莞已经出现多家工厂停工、裁员的消息。

  一季度中国GDP已难以避免会出现萎缩,二季度要把伤害值降到最低,得从保民企、保就业的角度出发制定政策,才更有针对性,才更有利稳住中国制造业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8:18 , Processed in 0.1876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