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74|回复: 0

陈译辉:“传统基建”板块该关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15: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盘三大指数全线高开,随后震荡走高。RCS概念股反抽,农业、特高压等题材轮番拉升,但都缺乏持续性,市场整体题材较为散乱。盘面上看,RCS、贵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超级真菌、草甘膦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6%,报收2801点;深成指涨1.2%,报收10350点;创业板指涨1.8%,报收1957点。沪股通净流入5.3亿,深股通净流入41.7亿。】

  技术上,目前正处于2646点反弹以来,4浪下跌中的小B浪反弹,周三或仍有低点,见低点之后仍有5浪反弹。

  我们可以看到北上资金等主流资金已经把重心转向了挖掘受益于内需的板块。实际上周一的市场热点,聚焦内需的市场主线的确愈发明确,医药、基建等相关行业联袂走强;另一方面,科技股延续低迷态势,特别是上周表现强劲的RCS富媒体通信概念,13日早盘除领涨龙头神州泰岳仍顽强上攻外,其余个股几乎“全军覆没”。

  拉长周期看,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申银万国行业中3月以来取得正收益的板块分别是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建筑材料、商业贸易,除了医药外,这基本都是内需的范畴。表现较差的行业则是传媒、通信、汽车、计算机、电子。只是得益于前期较大涨幅,通信、计算机今年以来仍然暂时保持了正收益罢了(但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继续缩水或转负)

  与我们的观点类似,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周末也发表观点,旗帜鲜明地表示要“聚焦内需”,建议关注基建与消费两大板块,这与13日的市场表现是完全呼应的。总之,现在市场风偏转向对消费、医药、农林牧渔等偏内需板块的追捧,已是市场的明牌。

  但本文想侧重说的是,在这个明牌之外很多投资者没有区分清楚的一个细节:现在机构强调要关注的基建,可能更多的指向了传统基建(水泥,钢铁,地产等),而不再是2月份疯狂鼓吹的“新基建”了。

  疫情对经济冲击深化,倒逼政策转向能短平快保就业的传统基建

  从当前海外疫情发展趋势看,海外确诊数量很快就会破200万例,顶峰飙升到300万例甚至400,500万例的可能性也不低。欧美经济在二季度的预期基本上都是10-50%的下滑幅度预期(中轴是30%左右),因此二季度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更大,从内部来讲稳增长的难度也更大,现在多国在攘攘要从中国撤退企业(虽然虚张声势的成分居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欧美各国对中国经济施压,疫情对经济冲击程度远未被真正认清,而中国最高决策层又反复强调必须坚决顶住外部压力完成全面小康既定目标的特殊时期,只想通过一般性的复工复产、减税、放开流动性、扶持制造业企业和外资企业、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政策性措施来达到恢复和振兴经济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促消费,投资方面,需要依靠的增长动力也已不可能再简单停留在立足长远但短期效应不明显的“新经济、新基建”上。

  正如我的一位大V朋友所言,外部形势如此严峻,内部目标又制定的这么高,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给决策者去纠结新经济、旧经济的时候了,必须“新老同步共振”,中国必须重新考虑对基建、地产等传统经济的松动力度了。由于开展大规模的基建可以将钢铁、水泥、建材、机械设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电子设施,也包括现在“新基建”所拉动的与高科技产业相匹配的许多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都有效地带动起来。

  何况,经济本就是一个互相成就的系统。一旦增长慢下来,风险偏好就不会成立,投资于高风险领域的资金会成倍减少,新经济也不会成立。这么多年财政有那么多钱做科技补贴,首先是来自于传统经济带来的增长红利。所以,在特殊的艰难时期,得首先要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收入问题,再来在此基础上去思考更多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经济的问题。而基建、地产这类投资对于解决目前最为严峻的就业与创收问题向来都是立竿见影的,只有这个问题较好的解决了,消费才能稍微稳住,才有后续重新再侧重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新基建的余力。

  决策层已开始纠偏单纯侧重“新基建”的做法

  而事实上,中央很明显已经意识到需要调整对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

  就在上周中央重磅文件发布,覆盖“全要素”,在此之后,不少地方在楼市以及基建方面的新政并没有再出现之前那种“前脚放松,后脚取消”的情况,这更加表明,这些地方政府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政策风向。

  4.10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2016年以来,央行为抑制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行业做了一些工作,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房地产行业特点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周期很长,央行一直非常注重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房地产市场的“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基调中,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反而对经济伤害更大,下一步还是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精神,围绕“三稳”目标做好工作。

  4.10日,深圳9条地铁线最新规划获国家批准;

  4.11日,青岛推新规鼓励改善需求入市5年限售变2年;

  4.11日,南京启动“四新”行动:推进总投资5454亿元346个新基建项目。在建设“新都市”方面,计划完成全市300万㎡棚户区改造。

  4.10日,作为疫情中心的武汉在解封后,更是快马加鞭加大了投资拉动力度,宣布100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生基建和地产项目。

  可以预料,接下来会看到更多地方公布的宏大基建项目。

  结论

  这些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已经表明了一个问题:在稳增长、保稳定的大局面前,中国已经不能够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新旧成分”了,只有走向全要素的发展模式,才能让新旧共振,共同增长。吃饭的问题都面临考验的时候,再纠结新经济还是旧经济就显得有点矫枉过正了。

  同时,再考虑到之前市场在“新基建”上已经炒了太久,反而传统基建一直不被财经舆论看法没怎么被炒作。那么,从股市未来一段时间投资方向评估,就有必要增加对传统基建(水泥)、地产(建材装饰)等方向的配置比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6 19:14 , Processed in 0.1875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