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97|回复: 0

云石:方方为什么如此嚣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1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估计方方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人设会垮的这么快。就在一个多月前,方方日记还是誉满天下,洛阳纸贵;没想到现在,却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其实对于方方日记本身,我倒是没什么特别的看法。虽然一篇流传甚广的批判认为,方方在日记中故意只把故事讲一半,专挑武汉惨的一面写出来给大家看,而对政府和群众尽心竭力抗疫的众多正能量故意回避,但我觉得这也没啥——毕竟谁也没规定作家就不能有自己的立场——实际上绝大部分作家在进行创作时,都是会有一个预设立场的。方方立场的格调虽然灰暗了点,但那也只是她一个人的事,没必要要求每个作家都专写正能量——抗疫期间的各地作协的主旋律文字作品海了去了,里面当然不乏精品,但谄媚到令人作呕的无底线吹捧文同样屡见不鲜。既然这部分文字垃圾都能堂而皇之的出版发表,那方方的那些东西,发出来也没什么——至于影响力大,那也只能说是她确实有能耐而已。

  而方方名声之所以迅速臭掉,一个关键因素还是在于她的日记在海外出版——而且是以快的超出常理的速度。方方日记三月封笔,4月8日,武汉解封当日,英文和德文版就已经在亚马逊上线,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创了中文作品海外出版的记录——不仅前无古人,甚至往后估计也少有来者。但凡有过海外出版经验的作家和编辑,都知道这是超级的特事特办,而选在武汉解封当日的上线开卖,内中政治涵义更是不言自明。

  不过即便到这一步,云石君也没觉得特别反感。作为曾经出过书,对出版有一定了解的作者,云石君当然知道方方日期迅速出版的不正常;不过,也正因为出过书,所以云石君也知道,其实合同一签稿子一交,很多事就不是作者本人说了算的。多长时间出版上市,封面怎么设计、文案怎么写,甚至怎么删改,怎么润色,其实都是出版方说了算。虽然著名作家话语权会强一点,但这事也并不绝对,最终拍板权还是掌握在出版方手中——何况方方虽然在国内算是名家,但在国外也就狗屁不是,这书的海外出版方背后,明显又有强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推手操纵,所以就更没她方方置喙的余地。

  这些规则,一般读者看不到,但在出版行当又确实客观存在。所以看到这里,云石君还是觉得方方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老外架了上去——虽然方方确实是个老愤青,对体制和政府有那么些不爽,也不介意甚至乐见自己的言论被海外势力利用,但一开始估计也没想到会闹这么大——毕竟这些年被反华势力利用的中国人多了去了。

  只不过,外方这波操作实在太猛,本来她的日记最多算是有争议,结果被洋人这么一整,搞得她一下在国内沦为千夫所指,这个估计是多少出乎方方意料的——毕竟有争议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坏事,反而还会强化她为民请命,社会良心的人设——这无论是在名誉上,还是自我的心理满足方面,都能让她十分受用。可一下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明显超出了方方的预期,也打破了她的自我心理满足。

  所以这几天,方方发飙了!

  她提到了wenge:

  她还提到了极左:

  直到看到这些,一直心平气和看待这件事的云石君,终于不得不无语了:

  这和wenge、极左有什么关系?从你方太婆写日记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迫害你吗?有人冲进你家吗?有人把你抓到街上批斗吗?

  如果有,那确实是wenge,是极左,是文字狱。

  可没有!

  封城两个多月,你一直都平平安安的呆在江夏区的豪宅别墅,享受着封城之后政府提供的各种物资、电力、税利甚至治安保障,舒舒服服的写你的文,码你的字!你不仅没有遭到任何直接的身体迫害,甚至你发表日记的渠道都没有被封杀。两个多月,每篇日记都在网络上轻易的发表流传。

  这算哪门子的wenge?哪门子的极左?

  非要说迫害,最多就是网越来越多人的骂你而已。

  可问题是,你方太婆自己天天在文章里骂政府,在评论里怼网民,自己干的热火朝天不以为忤还自鸣得意,别人骂你两句,你就受不了,抄起一顶wenge,极左的帽子,就给人家扣上,你这算哪门子意思?这不是典型的双标是什么?

  到这里,方太婆是真的失态了。她终于抛弃了以往的自持,抛弃了所谓的名家风范,将真实的心态,一览无遗的暴露了出来——如果网民在留言中发表下自己的内心想法,对她马上两句,就能被扣上wenge、极左的帽子,那她这种给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能说是典型的文霸,是典型的纳粹,法西斯!

  方方何以至此?

  很多人觉得方方是故意把事儿闹大,毕竟她本来就是老愤青,对体制一大堆怨气,所以趁着疫情大肆发泄,闹大了也无所谓,没准还能因此树个抗争者的形象,增加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概率——毕竟北欧那帮白左就好这一口。

  但云石君觉得并不一定。毕竟方方写日记(或者说是写约稿,签海外出版协议)时,应该也没料到这场瘟疫会闹到现在这种地步,更不可能料到会出现中国控制住疫情,海外却全面失控的局面。所以方方日记的高度政治化,沦为海外势力甩锅中国的重要工具,其实还有时势使然的因素,并不全是方方的主观推动。

  就算方方真的为了诺贝尔,而不惜吃武汉人乃至中国人的人血馒头,那也没必要现在还跟泼妇一样,在微博上跟一帮网民互骂——毕竟这实在有失诺贝尔潜在获奖者的尊贵身份。保持沉默一声不吭,不仅少了麻烦落个清净,还能对内保全个名家体面,维持住自己的拥趸基本盘;对外也可以塑造个被迫禁声的受压迫文人形象,同样能受海外待见——反正她已经成功被海外反华者挑中,只要不改头换面唱赞歌,其它不管怎么整,这帮人都有最好的公关来帮她搞形象塑造。

  但方方还是骂了,还在微博上跟大家骂的挺欢。这样不顾体面,云石君倒是觉得她真不是为了进一步炒作,而是反映出她内心对舆情反转的不忿,甚至是对被时代抛弃的落寞。

  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方方的心态说起。

  其实方方这一波著名作家,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导演、演员等文艺工作者,很多都有一个自诩清高的臭毛病。毕竟他们的成名的8、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版文艺复兴时期,国内文盲遍地,社会风气却普遍追逐文学,尊崇文人。虽然随着后来大众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兴起,文艺圈早就不是当年清高模样,但那波享受万众追捧过来的文化人,很多都始终陶醉于当年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感觉,尽管为了卖书卖艺不得不表面亲民,但内心深处,实际上是清高自矜,以思想领路人自诩,不屑于草民为伍的。

  只不过,虽然对草民俯视;而对西方,他们却又是无比仰视。毕竟8、90年代,也是中国对西方最顶礼膜拜的时代。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西方世界的高度繁荣,巨大的差距,让国人限于深深的自卑中。

  这种时代背景下,西化风潮盛行一时,国人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从与西方对抗,到心理上对西方臣服的思想转换。

  而在这股转换中,接受西方风潮最积极的文艺圈可以说是影响最严重。这些文艺圈大咖本就自视高人一等,思想上不屑于大众,又对西方顶礼膜拜,所以西化、获取西方认可,就成为他们彰显自己思想境界,维持对国内大众心理优势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那么,怎么西化?自然是思想上认同西式普世价值观,推崇西方一套,而对中国体制不认同。

  怎么获取西方认可?这个则是迎合西方的思想创作,甚至迎合西方猎奇心态创作。所以我们看到,成名于8、90年代的名家,很多创作的文艺作品,都有普遍一个特征,就是截取中国的丑陋一面,文艺加工后甩出来卖,从文坛的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到影视圈的张艺谋、陈凯歌,他们的成名作品莫不如此。

  如果从单个作品来看,截取丑陋面创作也没有什么。但一个时代,所有名家,都用这种思路来搞文艺创作,就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人普遍倾向。

  当然,方方的作品,并不像莫言、张艺谋这帮人那么直接和赤裸裸,这可能跟她是女人、出身世家有关系,不可能动不动就像《红高粱》、《白鹿原》一样,来一波农村人被原始欲望支配的猎奇操作。但方方虽然作品方面不直接迎合猎奇,但心态上,似乎尚未摆脱那个年代文化大咖在心理上的清高自矜,未摆脱对西方的膜拜和推崇,以及由之衍伸出来的对中国体制和现实的不满和不屑。

  当然,随着岁月流逝,过去文化潮流,已经逐渐被时代摒弃。文学被拉下神坛,逐渐大众化、通俗化;一度盛行中国的西化风潮和西方价值观,也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而逐渐被人摒弃。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文化人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不管这种改变是发自内心,还是仅仅出于现实利益的妥协,但基本上已经和过去做了告别。

  但有改变的,有妥协的,自然也就有拘泥于过去不能自拔的。

  方方应该是后一者。这里面既有早期三观定型的影响,也有自身性格偏激执拗的因素。但不管是哪一种,使得她始终不能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始终秉持着对自己国家的傲慢和偏见,这种坚持,使得她维持了一种偏激的视角,不能用理性、发展的眼光,审视这个国家和社会。这种思想倾向,使得一些社会问题,往往在她眼中被放大到文化、体制的高度,脱离了现实。

  当然,方方平时虽然偏激些,但也影响不大。甚至,她的偏激执拗,很多时候还是有好处的——比如2015年她因为看不惯,所以举报湖北某获鲁奖诗人职称晋升过程中涉嫌违规操作,作为当时的湖北省作协主席,她能干这种事儿,确实让人惊叹!这件事也证明,方方其实真不算是阴险小人——那些想从方方个人生活品行中找她茬子的人,其实真的搞错了方向。

  但不是阴险小人,却不代表不需要自我心理满足。方方虽然无惧权贵,但却必须要通过来自大众的认可和推崇,来满足自己内心。

  这应该是她坚持方方日记的一大动力。封城日记的轰动,应该赋予了方方极大的内心满足,让她重新找到了万众推崇,睥睨众生的这些美好感觉。海外出版,也是希望通过西方的认可,来满足自己精神上引领国人的自我陶醉——毕竟,这是他们那一代文化大咖的思维惯性。

  只不过,方方内心终究讨厌这个体制、看不惯这个国家,所以下笔狠了点,这在疫情局限于国内时没事,甚至还能让她收获不少掌声;但等到疫情全球扩散,说服力就明显没那么足了;待到西方抗议失败,为掩盖无能开始甩锅中国,并发现了方方日记这个“珍宝”,并充分利用,方方自然也就迎来了民意的反噬。

  这触及到了方方的痛点。方方当然可以选择不回应,用淡化的方式等舆情淡化终结——这从公关的角度来说其实是最不坏的选择。

  但这样一来,方方这么多年一直来所自我陶醉的精神导师,万民推崇等人设和光环,将彻底崩塌,甚至走向反面!

  这对方方这种人来说,应该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文学大咖,方方对自我满足的定义本来就不是物质——这些她已经拥有的不少了,所以这种凡夫俗子的物欲,岂能再入其法眼?她这种人,现在更注重的明显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尊崇,享受世人崇拜的荣耀和精神上睥睨众生的优越感!这一波舆情反噬,恰恰就直接摧毁了这些!

  所以,方方怒了!然后就在网上喷了!喷站在国家立场上温和发言的胡锡进,喷不认同她的其他知识分子,甚至喷那些她一直认为应该对自己顶礼膜拜,现在却反过来将她骂的狗血淋头的普通网民。

  其实,方方嚣张的背后,是她被时代抛弃的落寞。她过去用来自我精神陶醉的那套理论、价值和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实早已被大众所抛弃,甚至走到了社会主流的反立面。但年过六旬的方方,却犹若未觉,依然倚以自得。这在一般情况下本来没事,甚至在很多时候,还能帮她收获万千掌声,维系她的自我陶醉和幻觉。但一旦大环境改变,方方过时三观与时代气息的不符和不适应,终究还是引起了舆情逆反,并引发方方的人设崩塌和声誉反噬。尽管方方对此万分不甘,不能接受自己从神坛尊师变成万人唾弃的厉鬼这样一个人设颠覆,为此不惜亲自下场开怼。但她怼的越狠,蹦的越欢,其实背后越折射出她的惊惶和无奈。因为,属于她,以及她那一代媚西文人的时代,以及他们所赖以自傲,倚之睥睨众生的那些价值、信念和信仰,早已在反复的实践中被不断证伪,并在奔腾的时代洪流洗刷的层层褪色,最终荡然无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7:50 , Processed in 0.1719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