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35|回复: 0

云石:从武汉到意大利——封城到底有多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2 16: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大利终于全面封城了。3月9日,意大利新冠感染病例单日新增1797例,累计确诊9172例,一举超过韩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新冠感染国——而在单日新增上则稳居首席。面对这种局面,意大利终于急了,前日晚,意大利政府紧急下令实施全国性封城措施,除工作或健康等理由外,任何人不准离开居住地,全面禁止意大利各地的任何公众集会、体育赛事和活动。

  消息传出,意大利举国上下自是一片恐慌,欧洲也都风声鹤唳。而中国这边,已经经历了一个多月封城的网友,则明显淡定的多。很多人也发表观点,认为意大利封城太迟,早就该这么做,枉费了中国为世界争取的这个一个多月时间。

  其实在这一点上,中国网民也真别说人意大利。毕竟武汉从第一例疫情出现,到发现人传人、再到封城,同样也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非要说封城令下的太迟,那武汉和意大利的表现其实是差不多的——在不久的未来,可预见会步意大利后尘的欧洲各国、甚至美国,也同样如此。

  这就有了个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政府,在采取封城防疫过程中,普遍都存在封城不及时的问题?甚至在最早的中国已经吃了武汉这个大亏的情况下,各国后继者依然执迷不悟,不到大难临头黔驴技穷,都决计不会祭出封城这个大杀招?

  其实这个答案,其实也不难解释——封城损失太大!毕竟封城是把双刃剑,它确实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扩散,但也会让经济瞬间停摆,甚至让社会陷入瘫痪。这样的武器,不到万不得已,确实不能轻易使用。

  当然,也有人会说了,就算封城是七伤拳,但用不用,什么时候用,这也应该有个明确标准——要是疫情还没在自家境内出现,那自然不应该用;可疫情已经出现,还迟迟不用,直到拖到大爆发难以收场才封城,这难道不是是为时已晚?说破天,还是政府没有把握住疫情传播的关键时间节点。

  这个,怎么说呢,这种观点,在道理上确实没错。但在现实操作中,任何一个政府,它要把准这个度,捕捉到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其实都是相当困难的。

  什么是疫情的关键时间节点?是本地,或者本国发现疫情?如果是以这个为界定的话,那标准倒是明确了,但损失根本承担不起。就算知道新冠具有极强传播能力,就算知道本国或者本地已有新冠疫情出现,但是否已经扩散,这个依然是不确定的。如果没有扩散,就来个举国封锁,那照这个逻辑,现在全世界都得封城——毕竟也没几个国家没被感染了。而就算有些国家防的好,通过社会停摆把自家内部的病毒闷死,但考虑到外部总有防的不好,甚至基本不设防的——而自己又不可能无限期闭关锁国,那么封城过后,未来一旦有外部输入(这个是无法避免的),那是不是又得封城?隔三差五的就来这么一出,那经济怎么承受的了?社会怎么承受得了?

  所以,出现疫情,绝不是封城的界定标准。只有疫情出现大范围传播的趋势与可能,才有必要封城。

  但这就是个模糊标准了——毕竟疫情传播是个动态的过程,随时变化,而且具有极强潜伏性。所以,什么叫出现大范围传播的趋势与可能?什么时候触达应当封城的关键时间节点——这些在现实操作中都是很难明确的。

  当然,虽然难,虽然没有明确标准,但也还是有一些科学办法的。政府作为各方资源的统筹者,它可以通过医疗、行政系统追查统计、流行病学追踪建模甚至大数据分析等等,来尽量明确病毒的本地化、本国化传播扩散趋势,进而大致判断出一个合理的黄金时间节点。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中,照样有各种各样的偏差——首先,各种统计和分析,都必须建立在足够的数据基础上——也就是说,你得有足够的数据支撑,才能解析出想要的答案——数据越充分,解构出的答案就越科学合理。但数据的充分度,本身就是和疫情的爆发程度呈正比的,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等你把趋势判明了,疫情也已经差不多到了大爆发的时候了。

  当然,除了实时监控和数据统计,历史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但新冠病毒在传播效力和潜伏性方面有自己的特性,作为一个新病毒,人类对它的了解并不充分,所以历史经验也不是完全有效,只能作为参考。何况,再多的历史经验和数据分析,也抵不过超级传播者的意外发生——就像韩国,本来防的还算可以的,结果冷不丁跑出一个教徒大妈,立马就把一个城市打趴下,全国也陷入危机。

  总而言之,政治本质上是一种平衡。面对新冠,政府也的应对逻辑也是如此——它必须要在防疫与经济社会运转维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这个平衡点的捕捉,却又高度依赖于数据支撑,而数据又必须随疫情发展才能累积获得;再考虑到各种超级传播者等意外事件,这使得政府在捕捉战略平衡点方面非常困难,封的早了,经济损失承受不了;封的晚了,疫情又会失控,这种高难度,使得各国政府——即便它们能实现高效有序运转,并能排除其他各种政治因素掣肘,但在封城这个问题上,也依然深陷两难困境,很难做出特别精准的决策。

  这是政府层面的难处。而在民众层面,封城同样面临极大困难。

  毕竟封城不光是政府下个令就能做到的,还得民众配合。纵然政府可以拥有一定的强制力,保障政策的推行,但如果民众不理解不配合的多了,那政府也终究是法不责众,甚至有可能激起恐慌和骚乱,结果适得其反。

  这就是个痛点。政府作为专业社会治理组织,一般来说,它的封城决策都还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有相应的数据和逻辑支撑,就算在时机把控上出现偏差,但至少在决定作出之际,还是符合当下防疫需要的。

  但民众就不行了。民众本来就是一个感性远超于理性的群体,而且它们也不可能像政府那样,掌握那么多信息和数据,更不具备专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所以民众的判断,通常比较随心所欲,或者随波逐流。

  而这两者都是封城的巨大阻碍。随心所欲,那就是怎么爽怎么来——而封城肯定不是什么爽事,反而十分糟心——人身自由,工作收入,娱乐消费,社会交际什么的都会受影响,甚至连基本的吃饭喝水都有可能成问题。

  所以,感性主导的民众,对封城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不具备专业知识,又缺乏足够理性判断力的他们,在主观上肯定倾向于不受拘束、自由自在。这种倾向决定了,除非瘟疫已经大面积传播开来,造成的大量伤亡能够让民众直观的看到、感受到,只有到这份上,他们才会因为恐惧,而发自内心的支持封城,并主动遵守——但到这个阶段,通常都已经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在大疫面前,民众是需要被引导的。只有通过各种强制、非强制的引导,让他们主观上重视瘟疫,发自内心对封城予以支持和配合,这样封城才能做得下来。

  这里面,强制的,自然就是指政府的禁令。而非强制的,就是舆论发动了。

  这一点东方稍微好点。在中国,政府能够直接掌控舆论导向,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国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使封城在一夜之间得以成功。

  至于韩国,虽然他们的政府不具备中国政府的舆论控制力,但作为儒家文化圈国家,韩国国民跟中国国民一样,都具备较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也相对较强,所以大邱封城虽然慢了一拍,但也效果可以,获得民众配合的速度也比较快。

  但意大利就比较惨了。意大利政府不仅不能控制舆论,而且国民也自由散漫惯了。这就给意大利的封城造成极大困难。你说封城,结果民众根本不当回事——比如伦巴地地区封城,关闭学校,结果学生却跑到大街上游行庆祝;等封城区域扩大到全国,结果又一大堆监狱因为家属不能探亲而暴动,还有一大堆不满的民众上街示威抗议封城——本来封城是为了减少聚集,阻断病毒传播;结果到执行层面,封城的效果却成了助推民众聚集,加速病毒传播。

  这还是在意大利疫情已经大爆发的情况下——到这份上,民众都还这么闹腾;可以想象,意大利如果封城早了,那民众还不知道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有这样的人民,换你是意大利政府,你又怎么敢提早封城?就算你封城,你又怎么敢像封到中国这种,直接让你连小区门都不要出的程度?就算你政治家觉悟高,为了防疫可以连自己的选票都不在乎,可你总不能去主动给病毒提供大规模扩散的契机,让它们在民众因不理解导致的狂欢、暴动聚会中广为传播吧?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封城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既考验政府,同样也考验民众,二者可以说是缺一不可。有了意大利的这个例子,我们再回头看法国、德国、看澳洲、新西兰、美国,甚至看印度、印尼,大家对这些政府的打肿脸充胖子,咬牙死撑,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了。有时候,这不仅仅是特朗普这些政府领袖,为了一己政治私利;同样是,它们的国情决定了,没大爆发就封城——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8:15 , Processed in 0.1250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