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1746|回复: 0

明哥:摧枯拉朽,气势磅礴!这是真牛市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8 16: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不得不感叹一声,明哥被A股最近的走势给震撼到了。特别是创业板的股票。

  今天大盘和行业指数(ETF)的走势如下:

  上证指数:+2.28%

  沪深300:+2.25%

  创业板指:+3.72%

  银行ETF:+1.92%

  证券ETF:+5.24%

  消费ETF:+1.72%

  生物医药:+1.69%

  创业板50:+4.16%

  科技ETF:+3.79%

  通信ETF:+6.05%

  半导体50:+3.28%

  有个投资者在「知识星球」上,咨询最近行情火热的原因。这种原因一定不是因为经济的基本面,因为谁都知道这个春节发生了什么,并且未来几个月会发生什么。

  我总结了一下,无非2个因素,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第一:货币宽松,股票市场迎来了流动性。

  市场预期各种货币宽松政策、财政政策会出炉,使得无风险利率下降,间接抬升股市的估值中枢。典型的3个政策是:

  2月17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当日开展2000亿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3.15%,较此前下降10bp;开展7天期逆回购1000亿元,中标利率2.4%。

  财政部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5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900亿元。加上此前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务1万亿元,共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

  银保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尤其是受灾严重地区的中小微企业,不断贷、不抽贷,到到期无法偿还的企业适当展期。

  第二:再融资行政落地,股市上市公司迎来政策松绑。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

  明哥统计了下,股市中所有上市公司,在2016年的再融资规模达到了1.68万亿,2017年1.27万亿。那个时候,公司拿到了钱,就去并购短期上市无望、动态市盈率在25倍以下的体外资产。

  在亢奋的情绪下,全市场都玩过了火,各种杠杆资金涌入市场,垃圾资产定价高估。看起来每个人都吃得嘴里冒油,但是总要有人买单。

  当二级市场的接盘侠实力明显跟不上以后,增发出来的股份还要解禁,从2017年开始,中小市值的公司股价开始了漫长的阴跌之路。这过程中,证监会还出台了限制再融资股份减持的规定。

  于是,2018年的再融资规模只有0.75万亿元,2019年只有0.67万亿元。

  所以,创业板的指数,和再融资政策的松紧程度,走势有较为强烈的关系。

  1、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

  2、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由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由分别不超过10名和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

  3、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

  政策本身是中性的。

  但是,市场没有中性地解读。这次松绑,刺激了市场回忆起2013年到2015年的往事。那么,市场的这种解读,从长期来看,一定就是对的吗?

  对于基本面较差的公司来讲,会利用定向增发的宽松条件,和外部投资机构合谋,联合割韭菜。

  对于基本面较好、管理层勤勉的公司来讲,久旱逢甘霖,只需要摊薄一点原有股东权益,就能迎来外部资金的补充,获得发展资源。

  不管这种牛市的行情能持续多久,我们一定要清楚,假如买的是个股,这家公司会迎来短期投机的资金进场,来割韭菜,还是会引入产业资本,助力公司长期发展的,一定要洞若观火。

  千万不要记吃不记打,重蹈上一轮牛市结束后股灾的覆辙。

  2

  最近2个交易日,「国泰:纳指ETF(513100)」的价格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心。

  今天开盘继续下挫,最大跌幅达到了-4.8%,溢价率收窄到了10%左右。

  在最低价格时,明哥在读者微信群落、知识星球社区上,都给出了感情色彩较为浓厚的推荐意见。

  从2013年成立起,它就一直处于上涨进程。上涨是很正常的,因为它跟踪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从2008年开始的12年里,一直在强势上涨。该指数的成分股公司,哪个不是业绩气势如虹、估值水平处在干货阶段?有全球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托底,净值一直在提升,价格的下限就一直抬升。

  对于这种有明确的估值标准,净值不断提升的预期非常明确的品种而言,价格溢价10%是非常合理的现象。

  大家可以反思下A股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

  投资时,我们的价格要和公司的真实价值,相比较,才能判断出来是高估,还是低估。但是,怎么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呢?虽然有基于业绩预期、现金流等估值方法,但是必须要承认,一千个投资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连价值都无法确认,价格的偏移自然就很夸张了。

  假如我们投资的不是QDII ETF,而是单一上市公司的个股,已经有多重不同方式,对股票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到了资本市场上所有人的共识,那么在增长预期的驱动下,价格比价值贵个10%,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吗?

  更关键的是,目前的「国泰:纳指ETF(513100)」品种,无论在场外,还是场内,份额都是稀缺而有限的,负责管理的基金公司也暂停了场外申购业务,把无风险套利者们给排除在外了。

  所以,今天开盘下挫之后,不断有资金进场抄底,等到收盘的时候,跌幅收窄到了只有-0.85%的位置。

  那投资者还在担心什么呢?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9 20:20 , Processed in 0.2344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