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86|回复: 0

明哥:最近,我的投资心态快要爆炸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10: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最近进入1月份以来,我的投资心态,接近于要原地爆炸的程度了。

  因为我发现,当一个人对上市公司了解得越多,秉持的底线越牢固的时候,他是有可能沦为A股的看客的。

  这样就导致什么结果?

  只有在极短的时间窗口期,投资于极少数的股票,才是符合科学的投资框架。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绝大多数股票价格,都处于垃圾状态,根本无法下手。

  虽然我已经有了8年多的投资经验,但是经历得越多,反倒是越来越保守。

  我根本不相信故事、题材和美好的预期,而在绝大多数时候,股票都处于透支未来业绩的高估阶段,所以只能看着一轮又一轮的行情,从酝酿到高潮,再到落幕。

  回顾一下历史,很容易发现,A股几乎每隔3-4年就有个新的潮流,全市场的主力资金都崇尚一种新资产,并且认为会永恒涨下去。

  2005年到2009年,跨行业的周期轮动和来回摆动的投资时钟,仿佛就是投资的指南。那个时候,行业研究员在推荐行业、股票时都要参考宏观研究员的观点,后者不发表观点,前者都觉得自己的立论没有依据。

  2010年,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开始重建,消费品股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如果哪家机构一开始把握了先机,布局好了仓位,未来三年可以吃香喝辣。

  从2012年到2015年,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板块,异军突起,以一副陌生的面孔,把A股的投资格局,捅破了个天。创业板中的小股票,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概念,在高杠杆资金的入局下,并购套利、市值管理,做得风生水起。那个时候,轻资产、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而消费品公司、大市值的白马股,则被踩在地上。

  2016年,则是核心资产大放光彩的元年,以地产、家电、白酒、保险、银行等行业为代表,大市值股票经历了犹豫、起步、形成趋势、高潮、不应期等阶段,吸干了全市场的资金。及至2019年底,核心资产,演变成了全民资产,泡沫之大,已经不忍直视。

  要知道的是,这种极端演变的行情,不要说股民,就算是公募基金等机构,只要一开始没有布局好,认为这一浪潮是不可持续的,只能在3年时间里默默地干看着,然后自己手中股票趴着一动不动,业绩落后于同行和指数。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投资者,他真的具有产业经验,熟悉发达国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估值,来到A股,除了选择家电、地产、金融等低估值行业外,他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比如说,从2012年开始的创业板行情,A股显然没有几家能够依靠自己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我国互联网行业立足的公司,靠杠杆资金的并购来做套利也会迟早破产的,但是真这么想,真这么去实践投资思路的话,只能眼看着3年的大戏,和自己无缘。

  再例如,以2019年底A股的这些公司为例:

  立讯精密
  信维通信
  蓝思科技
  爱尔眼科
  中国国旅
  康泰生物
  中兴通讯
  科大讯飞
  大族激光
  韦尔股份
  闻泰科技
  迈瑞医疗
  泰格医药

  无论是哪个公司拿出来,都能在它们的财务报表、市值管理模式、估值水平、并购海外资产、股东挪用资金,找到至少一个很致命漏洞,阻止我们花钱去买它的股票。

  但是,那又如何?

  人家不仅在涨,还涨了50%,翻倍,涨2倍,一直到你目瞪口呆为止。

  这种生态,只在乎账面利润、概念、趋势、并购、稀缺性,不在于公司质地和业绩,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理性投资者被逼捏着鼻子下菜,接受这套丛林法则下收割韭菜的思路。

  在大部分时间,大部分股票的涨跌,都是在零和博弈的终局里,完成资金的转移,动作快的收割别人,动作慢的被收割而不觉。

  绝大部分沉迷于这种游戏的股民,或赚或亏,进进出出,汗流浃背,刚建立好的投资新思路,还没到收获的时候,又被新的玩法给推翻了。

  这是我最近心态爆炸的原因。

  很多人问明哥,你有那么多年的投资经验,眼见着某家公司股票在上涨,为什么抓不住机会?

  我会回答说:因为我对它太了解了,无法在充满臭味的垃圾中寻找美味,根本下不去手。

  这种心态如何打破,来适应A股呢?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果你有答案,请告诉我一下。

  2

  依照惯例,再梳理一下近期的市场热点。

  1、招行APP的首页,展示了北京市80后年龄段人的税后平均工资:

  男性平均月税后收入是12809元,女性平均月税后收入是10243元。

  由于工资进账的时间、金额是大致固定的,而银行掌握了最真实的数据,所以我认为这份工资数据,是很有说服力的。

  我们不制造焦虑感,让大家看看自己的收入,是否高过了平均水平。

  2、1月8日晚,「大族激光」发布年报业绩预告,下修业绩预期,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6.4亿-7.2亿元,同比下降58%-63%,而根据此前三季报预测,公司年报业绩下滑区间在45%~55%之间。

  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公告出来后,该公司的股价没有波动,市值稳稳地站在462亿元之上。

  联想到2019年,媒体报道该公司挪用公司资金,名为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实际上运营酒店项目,我们拍破脑瓜子也想不到,还以这么高的估值,去买入业绩爆雷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心里面到底在想什么呢?

  3、1月13日晚间,「平安银行」披露业绩快报:2019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81.95亿元,同比增长13.6%。

  现在「平安银行」在A股的市值3206亿元,过去一年业绩对应的静态市盈率,为11.37倍,和2019年以及未来若干年的业绩预期增速,差不多,不高估,但是也不低估。

  4、1月13日晚间,「中信证券」披露业绩快报:2019年收入431.77亿元,同比增16%;净利润122.88亿元,同比增加30.86%。

  拆分下来细算,第四季度净利润只有17亿,和2018年第四季度比,-14.9%的跌幅。

  实际上,2019年Q4的股市行情,比2018年Q4是火热不少的,无论是经纪业务还是投行业务,只好不差。但是第四季度这么低的业绩,只有一种解释,主动调节业绩,把利润给隐藏到其他会计科目里去了。

  5、「京沪高铁」股票今日上市,但是没有封死涨停板。

  从业绩来看,2018年营收增幅18.66%,净利润增幅29.67%,发行市盈率23.39倍,貌似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未来的盈利,要么是寄希望于京沪两地通勤的旅客数量增加,要么是票价上涨。

  在没有更多利好消息的支持下,这个价位要参与进去炒作,必须谨慎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3 01:07 , Processed in 0.1094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