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60|回复: 0

亮老板:春节持股的两点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6 2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一整年都没怎么休息,所以这次春节,给自己和团队放一个大假。从明天开始到节后,大家把假放舒服了再回来工作,这期间除了有什么特大事件发生,可能就暂时不更文了,大家节后再见。也在这里提前祝各位新春快乐,大吉大利,希望新的一年继续一起吃肉。

  我的读者里面,认识得久的,应该有小两年了,新看我文章的也不少。看近期的留言,也开始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感觉自己就是在僻静的地方开了一个咖啡店,只为能够在转角邂逅有缘人,来的顾客有的爱Espresso,有的爱Latte,众口难调,还好对我的总体评价不差。我就时不时自己做一杯卡布基诺,拉点有意思的花,给朋友送点小福利啥的。老顾客回头光顾的时候,虽然换了装潢,还是熟悉的味道;新顾客初入小店品着咖啡,指着墙角的一点落地灯倒映着的书架影若有所思,也别有一番风味。我这里就是这样,让认可的人停留,让知心的人常来,咖啡不只是用来消磨时间的道具,更是大家建立交情的媒介。只是我们并不是交流咖啡的产地、成色、香气,更多的是对公司、行业和赚钱机会的探讨。也不要指望一篇文章两三千字就能让各位看到投资机会的全貌,能有一点启发,就算我这做咖啡的手艺还有点水平,足以自慰。

  作为不喜欢说废话的人,猪年最后一篇更文开头说了这么多废话,后面就都是干货,说两个实用的经验以及一个小提议,当作给所有新老顾客的福利,祝大家新春快乐。

  01

  对复利公式的再思考

  在这个市场上,大多数人关心的是一天两天的浮动,却不知道做投资究竟该关心些什么。为了几个点的波动,每天班也不好好上,觉也睡不好,只因为对价格的敏感既是人的社会属性,同样也考验着大家的人性。要怪就怪这个时代科技这么发达,放大了人性中的这个弱点。“追涨杀跌”这个词,在过去由交易员来负责交易的时代根本很少听到,光是那些繁杂的买卖手续就足够让这一条没法成立,不像现在几个APP随便点几下,随时都能享受心跳的感觉。除此之外,那时的投资者还要和交易员关系不错的交情,才能真的靠炒股赚钱。

  别人都说中国的散户是天生的韭菜,我却认为未必如此。很多人买了房子,在手上一拿就是至少五到十年,公众号也有很多炒房大V,但你有听任何人说过炒房还分中长短线的吗?如果说买房投资那个时代教会人们什么,那就是在未来,你必须要用买房子的心态来投资股票。如能长此以往,不说必然发家致富,至少下半辈子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但两者不同的是,买房的长期持有相对简单,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不去长期持有,除非你是专业的炒房客,也不会天天去楼下中介看房价行情,但投资股票不一样,必须要长期跟踪公司、行业和市场,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虽然股票投资和房产投资有太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投资的原则其实是一样的,不要换了个题目,投资的公式就不会用了。

  比如简单的复利公式:F=P(1+i)^n(F代表收益,P代表初始资金,i代表年化收益率,n代表时间)

  这个公式中最重要的变量有三个:

  第一个是本金,这意味着开始投资之前,你需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劳动,换取一定的资本,到达一定的财富量级,大白话就是存钱。无论是《犹太人的生意经》、《古巴比伦的投资哲学》还是《穷爸爸富爸爸》,都在讲这个道理。不随便借钱、不乱花钱、好好存钱,永远是开启财富之门的第一步。

  第二个是收益率,这里说的收益率是在一定时间长度下测量的,平均的复合收益率。有些人今年能赚100%,但明年就亏掉80%,一去一来收益为负。除了要保证一定的收益率,更应该做的是把它量化,而最好的量化方式就是类比。比如把自己的收益和市场上那些有记录的投资收益率做对比,比如说很多基金经理,你看他们写的书和文章,研究他们的投资风格,并非是完全为了学习,更重要的是比比看,你和他相比如何。如果不如他(这是大概率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其次是用自己的收益率和一些市场指标对比,比如沪深300、某些etf基金等。大家说到巴菲特都喜欢说他最NB的是这么多年能够做到年化20%,他并不是每年都是这个收益率,他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做到每年收益率超过50%,到了中年有些年头也不怎么赚钱,最后回归均值20%+的收益率,相比于标普500来说,其实没有很突出的地方(当然,这不代表他不NB)。最后是和过去的自己对比一下,这需要你好好记录自己的每一笔投资,无论盈亏,然后自己迭代。

  没有比较过的收益率,无法跟踪,无法量化,无法迭代,更无法进步,数字本身就是投资能力和认知的一个量化体现,当然这其中有部分的运气因素,只是我们不讨论不可控的东西。

  第三是时间,其实这个是上天给大家的一份很公平的礼物。投资本金或许因为出身、工作、学历、运气等等不同,大家的起点也就不同,收益率虽然很考验个人的能力,但是能力在短期内又很难有质的飞跃,唯一靠谱的,就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思考时间的价值,就是思考复利的价值,没有时间,这个公式毫无意义。

  2018到2019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教人定投的说法和文章,相信大家应该多多少少看过一些,看完文章你一定会觉得赚钱很简单,但当你开始按那些文章写的,一步一步开始尝试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事情很简单,道理很清楚,但是我就是做不到。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这个策略,而是低估了这个策略对时间的依赖和人性的考验。如果时间没有给你一个好的反馈,比如最直接的让你赚钱,很多人自然坚持不下去。耐心和信心的双杀,就是那些难熬的年份里,很多人怎么都过不去的坎。

  如果把对时间的思考,深入到对耐心和信心的思考,有些问题的答案就很简单,有些行动也能够被分解。耐心要么需要强大的心理建设,要么需要赚钱效应来支撑;信心需要对市场上发生的关键信息有准确及时的归因能力。你可以把投资当作减肥,既要有想美的梦想,又要靠持续付出的行动,如果每一天的体重都能降低那么一点,身边还不断有人说你瘦了美了,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所以你还需要让自己身处一个正能量的环境,这两年感同身受的一点是,负能量的环境,真的很耽误赚钱。

  所以,投资是一个需要鸡汤和奖励的行为,也需要你找到适合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逐步将鸡汤和奖励内化为精神属性。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记住上面这个公式,理解思考运用,人人都可以享受复利。

  02

  止盈与止损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说在中国炒股很累,啥都要看,啥都得懂。很多人认为把关注的公众号每天看一遍,听听牛人和业内人士的一些言论,或者是多看几份研报,就能够长期稳定的保持收益。这个认知不能说错,但最多只对了一半。因为没有在筛选环节做足够多的工作,筛选哪些是你要看的公众号,哪些是你认可的业内人士,你要关注哪些行业,以及其中的哪些公司。你需要先确定这些,然后才是持续花时间精力研究。

  上面说的是散户的研究套路,而我们做研究和上面说的又是两码事了,前者主要关注人,我们主要关注事,而有时候研究一个行业,甚至只是行业中的一个公司,消耗的精力都非常人可想。所以通常我们决定去研究一些公司和行业的时候,都是瞄准翻倍这个目标去开展研究的。而研究和投资之间,又有一段距离,毕竟前者不涉及风险。很多时候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真正开始操作的时候,往上的空间也就在70%——80%,再研究一下择时,剩下可能也就50——60%,就算一直放着,这50%——60%可能都拿不满,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想要把我们搞下车,比如其他的股票涨得很好,手痒痒耐不住寂寞,比如例如my-z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比如之前看好的公司隔三差五又冒出个疑似暴雷的风险……

  总之,无论我自己还是周围的一些投资牛人,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觉得赚钱像数钱一样容易。想要更多的收益,就要花时间去做研究,这次吃下50%之后,还来不及喝点小酒看个电影庆祝一下,就要想着下一个50%在哪里。所以这个行业普遍过劳、焦虑、入睡困难、发际线后移,虽然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过得却跟农民兄弟差不不了哪里去,你说是在搬砖也毫不为过。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穿西装打领带吹着冷气喝下午茶的,大多数都是维护客户的销售。

  上面写的这些,总结一下就是:

  一、收益的预期管理,一直是投资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因为欲望很难被量化,无法量化便无法管理,因为这东西连控制都很难,何谈管理。

  二、数字的意义,就是将让你的感觉和欲望变成实实在在的一些指标。我将我的经验归为以下四档:

  15%:短暂的一阵风,一般人谨慎参与(玩一玩,别太较劲)

  26%:预期形成时,你就进入,你是一个不错的跟风者(大概率)

  41%:预期分歧之时,你就进入,你是个很好的决策者(赌一把)

  100%:预期形成之前,你就进入,你简直是个预言家(赌一把大的)

  如果你真的是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做投资,那我觉得,你应该是我的咖啡店里,可以深入聊一聊的,懂一些咖啡的朋友。我给你的建议就是:管理好你的预期。至于仓位,主要由你的性格决定,有些人喜欢分散,有些人喜欢重仓,有些人喜欢杠杆。不过一旦下决定,短期的波动的风险你需要承担,市场的走势你心里要有数,别听风就是雨就好。只要做好复盘,亏掉的,迟早你也会拿回来。

  止盈预期,从你一开始决定做投资之前,就应该被决定,止损预期也是如此,要做好合理的计划。大家都说会卖的是师傅,我认为会止损的才是师傅。毕竟止盈只需要处理少赚的短暂遗憾,不至于触及人性,而止损割肉是触及到人性的。毕竟人性中有一点几乎无法磨灭,就是损失厌恶,对这一点我体会深刻。

  要及时了解什么时候卖出,特别是需要止损的时候,必须要审时度势,这四个字在投资上是极其难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资金的观测会更加及时,如果你不是最聪明的,那就要跟着最聪明的资金行动。在2018年2月,当时市场出现了一次大跌,先是美股大跌,随后A股大跌,之后很多机构归因是当时美股的恐慌指数增高,触发了人工智能交易软件的卖出程序,结果市场争相跟随,这件事后来很少有人提及,现在回过头来看,2018年3月川普签署了301协议,随后紧接着9个月的市场低迷,美股三大指数,真可谓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12月的时候,我们写了《加仓,莫焦虑》,也写了很多当时还没怎么起来的板块,其中一小部分是我们核心用户的投资机会。当时我看了看基金和散户的仓位,已经比较高了,持股过节不是什么逆市场的大不了的事情,不过我知道你们担心的,是节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卖。这里说一点经验,一般来说,止盈需要做预期管理,而止损可以更暴力一些,一般个股在跌15%以后,短期(2-3月内)内大多数将很难创出新高。这一条你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当然不同公司会有不同的情况和脾气,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2019年过得真快,虽然刚刚过去,就已经开始有一些想它。记得去年我是大年初二就回到深圳开始工作的,因为当时对于两融数据的预期比较强,虽然没有落地,但是市场在my-z的情绪悲观到冰点的大背景之下,叠加当时那个时点,资本市场选择了券商和科技作为接下来的政策方向。虽然在节前我就接近满仓持股过年,但总感觉这个机会应该再加加码。确实,现在回顾去年,几个节奏踏得都不错,虽然中途有一些回撤,不过大方向的券商、btc、科技、医药等,基本上都踩准了点,很多加了私信的朋友,多多少少也跟着喝了点汤。

  这一年多走下来,虽然几乎每天都浸润在投资的世界里,能抓住的机会,确实也是有限的。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该遇到的坑自然也会遇到,只不过越来越多的坑现在越来越容易分辨。帐户上浮动的收益和亏损,渐渐也不太去关心,反倒是公司和板块的逻辑,对宏观层面政策的大方向跟踪,还有资金情绪的本质,会观察和思考得多一些。日子久了会发现,很多看似危险的信号,实际上都是加仓的机会;很多看似利好的信息,其中多少都有一些危机。

  2020,我并不知道市场会如何演化和发展,但是我坚信一些最基本的投资原则,就像坚守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那样,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自己保持正能量,努力勤奋地做好研究和跟踪,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来看,终究会中值回归,收益自来。

  一动笔又写多了点,不过大家如果能真的领会这一篇里我所说的,后面这段时间不更文,我也于心无愧了。再次祝大家新春快乐,开年就吃鸡,我们鼠年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21:32 , Processed in 0.0937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