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1321|回复: 0

白君:12月主线之一:医保创新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不但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之一,也是每月经济数据的先行数据。周六公布的制造业PMI历时半年重返枯荣线上方,这对接下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有一个很强的定调性的心理预期刺激,在整个周末消息相对真空的背景下,PMI营造出来的积极预期足以推动12月的开门红。悬在小白心中的一块小石头也终于落地。

  别小看PMI的“大幅回升”只是回到比枯荣线高0.2的水平,中国近八年来制造业PMI向上波动最高也是触及53的水平,向下波动最低也没有跌破过49。所以环比上升0.9,这个幅度绝对不小。虽然从历史走势并没有看出PMI就此能回到50上方的确定性,但结合当前政策、宏观背景和其它经济数据来看,足以形成很强的市场乐观预期。

  资金流向

  在充满博弈的这一周里面,资金的总体流向很有参考价值。而纵观全周资金流入最集中的除了国产芯,就是基建、房地产,以及上游的钢铁、水泥。而另一面,流出集中在高位的医药医疗股。

  所以12月的房地产主线和国产芯依然是两条重要的主线,分别代表着市场在乐观和保守两种状态下的一支中军力量。而医疗医药股并不是简单的遭到阶段性抛弃,而是分化!特别是在医保目录冲击下的医药股。

  医疗股的高位杀是一次价值回归的契机,中枢基本都是没动的,静静等待低估机会杀入绩优白马即可。12月的其它主线思路,小白会在明晚(周一)再集中分享。今晚重点先讲最迫切厘清逻辑的医药股。

  医保创新药

  那一段灵魂砍价的视频,很多人都看过,小白就不再放一次了。看完视频的很多股民都感慨医药行业艰难——进了医保没钱赚,进不了医保血亏!医药股就是在这种略带恐慌的不确定中被践踏了一把。

  其实医药行业的大逻辑并没有变化,小白在11月初发布的《医药篇》开篇就讲清楚了这个大逻辑:医保并不是洪水猛兽,只是加速医药行业结构优化的武器,对行业发展、对民生都是有利的。国家支持发展的医药方向(创新药)只会在医保目录的助推下爆发更强的业绩。

  很多解读都只是提到纳入医保是“以价换量”,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并没有说清楚创新药纳入医保名录的化学反应。为了方便理解,小白举个简单粗暴的栗子:

  创新药的毛利率普遍在80%以上,甚至90%以上,也就是说1000块钱的一颗药,生产成本通常只需要100块钱。大头的成本集中在研发端,研发的成本是沉没成本,无论卖出多少颗药,这个成本都是不变的。

  好比说研究这个药花了1000万,那就得卖出去1.1万颗药,才刚好覆盖成本。此后,每多卖出1颗药都是90%的纯暴利。

  如果不加入医保目录,这颗创新药会因为价格、同类竞争等原因,只能卖出去1.2万颗,也即只有1000颗是贡献利润的,勉强赚个90万。加入医保目录,虽然被砍价30%,每颗卖700块钱,只能赚600。但是在医保的保护下,市占率提高3倍,能卖3.6万颗,这样虽然要耗费1.7万颗去平本,但后面1.9万颗都是纯暴利,最后能赚1100多万。

  相比没有纳入医保名录,这颗创新药的利润贡献翻了12倍!

  这个栗子把影响不明显的其它费用忽略不考虑,作为一个便于理解的简单模型,并不是说医保目录就是12倍。很多创新药的砍价幅度低于30%;加入医保目录后,销量也远高于3倍。不过我们还要考虑这个药带来的盈利贡献占整个公司的净利率比例。

  重点是,医保名录会使后市医药股在大规模的价值重估中开始分化:因为自家药品纳入医保名录,潜在总销售额上升而被上调估值;因为自家药品没有纳入医保名录,但竞争药品纳入医保名录而被杀估值……能确定的一点是,在分化中将诞生一个很强的叠加概念——医保+创新药。当然,并不是两个原有概念叠加那么简单,选股过程有3点是需要重视的:

  1、降价幅度小。创新药的降价幅度是明显低于传统药的,基本都在50%以下,反映国家对产业的倾斜,也反映创新药的稀缺性和地位。而创新药内部也是有一定分化的,同期上市的药品,降价幅度50%和降价幅度15%,也是能说明实力差距的。

  2、新纳入医保目录的必须是创新药。例如海思科新纳入医保名录的精氨酸谷氨酸注射液,这个并非创新药。虽然此前市占率只有10%左右,纳入后,潜在增量市场非常大,但是85%的降价幅度,足以把增量全部吞噬。又例如这次新纳入医保目录的6个糖尿病药品,其中有5个都是创新药,而华东医药入选医保名录的阿卡波糖咀嚼片,很不巧就是其中唯一一个非创新药。

  3、市场容量的大小。以科创板的微芯生物为例,新纳入医保目录的西达本胺片(一小片就是将近400元的单价),是支撑该企业90%以上的营收的创新药,而且降价幅度也只有11%,看上去是爆炸级别的利好。但是,西达本胺片治疗的是一种罕见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全国每年新增的病例只有1万多人,市场容量非常小,所以带来的增量也非常有限。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1 11:24 , Processed in 0.0777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