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5|回复: 4

如松:释义——道德经(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1 14: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人类所有修行类典籍中,道德经是最早  最著名的。后来的佛经   可兰经   圣经等,都产生于道德经之后,他们翻译到中国来,最高的神都曾以“道”字标识,因此老子就是中国的释迦摩尼   耶稣   穆罕穆德;可惜后代很多人基于自己的目的在不断的诋毁,也因此形成两千多年灰暗的历史(没有进步)。

  道德经还是一部哲学巨著,哲学是文化之母,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必须依靠文化的孕育,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科技  文化  军事最繁荣的时期(没有之一),哲学的兴盛居功至伟!而后世“道”的思想反弹的周期,基本上都是中国社会的繁荣阶段。

  后世之人将道经提前,德经押后,不过是认为道经是根本,德经是结果(根据是帛书本第一章也就是通行本的第三十八章的一句话“故失道而后德”),我认为这是大谬,老子的思想是辩证法的思想,道与德相辅相成,只有具备大德之人才能理解道法自然,而只有具备勘破道法的慧根,才能具备发自于心的大德。德经与道经没有先后  上下之分。

  但为了阅读的习惯,依旧将道经在前。

  ===============

  需要说明的是,帛书本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章节,所有的标点都是后世之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去的,有些标点加的乌七八糟,有些标点加的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解读目的。我们也只能尽量客观的加上标点,主要是为了实现客观的解读,实际上,加标点的水平,就是解读水平最重要的一部分。

  章节和标点只是为了阅读理解,没有本质的意义。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缴。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解读老子的文章,就回避不了第一“道”字的含义,绝大部分人认为道分为不同的层次,也就是可以阐述的“道”和无法阐述的“道”,真的如此吗?

  帛书本中,本章节的前面,老子曾论述道的含义,“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因此老子所说的“道”,就是一个含义--万物之始,而且万物都是一个起始。所以,我的理解很简单,道就代表万物之始;而“道”按顺序衍生的“三”(阴阳之气和和气)是万物之门。道是无形的,而万物之门是有形的。

  本章节的第三个字“道”和第一个道具备不同的含义,可理解为道说,更确切的含义应该是阐述。

  因此,本段的含义就是:道(虽然具备无形无限的奥妙)是可以阐述的,而且这种阐述是可以不断变化的(这符合老子---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唯物史观)。名(代表的是一   二   三   万物)也可以阐述,但这种阐述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而变化(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科学的进步),不是永恒的。无名(意味着无形的)代表天地万物的始端(道);有名有形的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门)。

  我在“故恒无欲也”的“故”字之后加了一个逗号(有别于所有的解读),“故”是因此的意思,也因此后面就是如此解读---因此,没有欲望,才能观察天地无形的奥妙(道),无法摒弃欲望的时候(或之人),只能观察有形的端倪(天地万物产生生长的过程,门)。道和名虽然同一出处(名是道的延伸和发展),名称不同来源相同(无数人都将帛书本的“胃”改成了“谓”,我认为是错的,谓是说的意思,而胃在古籍中代表星宿之一,这里的寓意应该是来源,和说的含义风马牛不相及),从有形有名的奥妙到无名无形的奥妙(“玄”原意是深黑色,老子的文章中经常用到,引申为奥妙的意思),最终就可以勘破无形的“道”的奥妙,最终可以得道。

  ====================

  有些朋友希望快点解读,可惜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快是做不到的,本人也在与时俱进,这样的书籍,多读一遍,就会多一些体会,得到更深一些的理解。

  只能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2 15: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5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道德经不好释义。可以说也没人可以释的准确到位。但楼主有自己的见解。就凭这,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8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8 22: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误传千年的七句话
1、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9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真不知道那些曲解这话的SB怎么想的,你要说这种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都把人民当白痴来忽悠了?

歪曲程度:7

反面影响:9

3、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歪曲程度:9

反面影响:5

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

我们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歪曲程度:6

反面影响:9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在什么地方见得最多呢?第一,是图书馆,第二,是全国各个小学的后墙上,按照现在人们的普遍理解,这句话实在是学习励志类的不二明言警句,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多崇高的目标啊,这比什么孔老夫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都来得有气势多了,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追求上进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

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当然,庄子的这句被人误解的话,其实并没有以上那些例子引起的反面作用那么大,读书是必须的,掌握一定的知识也是必须的,但咱们要记得自己把握好,有个度。你就算用半辈子武装得自己学富五车,却发现很多知识你根本用不上,这不浪费了么?庄子从来都不认为一个人能比自然更大,这是他所有的话中唯一的主题思想。

歪曲程度:8

反面影响:3

6、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沿着伟大的思想家庄老爷子的足迹,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条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相濡以沫”。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虽然这并不是爱情最理想的状态。当年街道居委会的老大妈就算再没文化,这句话肯定是会说的,在我们的父辈那个婚姻靠组织介绍的年代,这句话支撑了多少性格各异,却本没有多少感情基础的夫妻一直走到了今天,相濡以沫,多好的一个榜样啊,只是当年没曾想,只是当年不知道,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撑,为什么却不干脆洒脱地放手,把自己,也把对方放开去找各自的幸福,去找各自的江湖呢?

相濡以沫,这句话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我们都没曾想到,除了一句相濡以沫,原来后边,还可以相忘于江湖。

歪曲程度:--

反面影响:--

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标准的无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这句话在各种愤青的文章中,在当前下三流的网络YY小说里那是随处可见,主角通常是弱小无助,饱受压迫和不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你们说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4 21:5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