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84|回复: 0

巨龙:前半生西医,后半生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30 17: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服谁,更不是中医-西医之辩。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对中医-西医有自己的看法。

  在各个职业行当里,差不多只有医生,是老越值钱;在其他的IT行业、房地产行业、销售行业、服务行业……以及很多吃青春饭的行业,年龄就是职业的最大敌人。

  而在所有的医生里,中医是出了名的越老越值钱。我有一位朋友,科班学过中医的,医疗技术也很好,兼有祖上传承,自己也有大医院工作经验,有执业医师证书。40岁以前,日子平平淡淡,过了40以后,业务就变得异常繁忙起来。按照他的说法,现在一年刷的经验值,相当于以前的几年还多。

  人的社交圈子,除了亲戚以外,朋友圈子其实大部分都是在同龄人范围,大抵上都是发小、同学、同事、战友……这就注定一个人的好友圈子,大部分都是上下不超过5岁的同龄人,你到KTV看看聚会K歌的,每个包间大抵也是一群年龄相仿的人群。以此类推,一个人的朋友圈子里,要是有医生,遇到生病的事情,也多半要找找同年龄段的医生咨询一下。

  过了40岁的中医医生,朋友圈子里会有很多人来咨询来就诊,各种疑难杂症也就越见越多,“刷经验”的机会就很多。如果底子扎实、悟性不错、疗效显著的话,口碑会传播比较快,会有更多的人找上门来。

  从医生本人来说,自己年逾不惑之后,丰富的人生阅历,修行也大有提升,于人情世故、阴阳平衡、生活起伏、社会心理,都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更有切身的体会,无论是望闻问切,抑或是抓药处方,分寸都能够拿捏得更好。

  中医的领域,经验其实非常重要。中医理论体系其实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和饮食、养生、哲学、武功、占卜、命里、阴阳五行、治国平天下……都有颇多相通之处。因此,传统中医不免有几分神秘色彩。这种不为现代科学体系承认的历史传承,构成了人们质疑中医、否定中医的最重要依据。

  中医有“久病成医”一说。很多人,一直在和某些长期疾病在斗争。找医生诊疗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自己的体会,总结出哪些药比较有效,哪种治疗方法比较合适,连周边的“并发症”也能够慢慢熟悉。如果稍微有点悟性,又愿意和医生交朋友的话,可以从开始入门,甚至学到水平很高 —— 就像那些在战争中学会打仗的老兵,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军事理论功底,但是丰富的战场经验,足以让他们能够本能地应付各种战场状况。

  简单地举个例子来说,人到中年很多人会肾虚。年轻人是不太容易体会到的,所以青年医生和中年人诊断,和病人沟通的效果,就很不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太深刻的切身体会,对症下药就不会有那么准。

  “食药同源”也是中医的很大一个特点,很多药材,既可以入药之用,也可以拿来作为调味品。比如花椒、八角、丁香、甘草、玉竹、薄荷等等,这实际上很有效地提升了人的身体免疫能力。我的老家,放牧在喀斯特山区里的山羊,价格就很贵,因为这些放养在山上的羊,吃的草料里就有很多中药,而且一直走动而非圈养,肉质结实膻味很少,堪称“药补”、“食补”二合一的佳品。

  中医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系统,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同于解剖体系出身的西医。中医把人体视为一个阴阳平衡的小宇宙,而西医把人体视为各个功能部件的组合。在西医体系里,很容易把人体各个部分区分开来,内科是内科,外科是外科,每个大的器官种类都要分一个科出来,而且界限分明,每个医生只擅长自己熟悉的领域。

  比如,中医是主张节制欲望的,认为人的精气神来自体内的“元气”,纵欲伤身那是元气丧失,一个人的精气神想要好,就需要凝神聚气培本固原。而西医往往倾向于刺激性的药物,狂躁就用镇静剂,失眠就用安眠药,精神不振就用咖啡因……在西医的眼光里,zi wei甚至是被鼓励的。

  西医的发展,和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一直息息相关,而且在战争中进步极快。各种化学合成的药物,不断地发明出来,又不断地通过实验验证,证明药效以后投入市场。而在战争期间,因为有大量的伤病需要治疗,各种药物也能够快速投入使用。比如,阿司匹林和青霉素,这一类经典的药物,在战争年代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而消毒杀菌的技术,以及手术的普及,让致命的病菌感染得到了有效遏制。

  西医的发展,还和生物科学测量仪表的技术进步,有非常大的关联。各种医疗器械,特别是诊断医疗器械,相对于老式中医的望闻问切,无疑更准确、更少争议,更容易形成量化指标。因此,也很容易变成标准教材,用于批量培养医生。

  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让疫苗成为全民普及的疾病预防方式。“预防针”甚至成为一个可以借用的词汇,用于代指“防患于未然”。这也是西医体系的巨大贡献之一,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各有各的有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也各自有适用的领域,不应该互相否认。即使是西医里,也有很多借鉴于传统医学的东西。比如阿司匹林的发明,就是因为人们发现柳树皮可以治疗热病,进而通过化学方式提取改进。而现在的中医,也大量使用西医的仪器检测结果。

  西医的势力很强大,既有国际医疗“科学”体系背书,还有全球诸多的大型医药公司、全球的各大医疗健康保险公司,成为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更是一个庞大的利益体系,甚至走到了“金融化”的道路上 —— 即医疗研究、医药研究,目的已经变成了利益第一,病人第二、第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西医越来越走入了歧途。比如说,为了推销高血压的药物,把高血压的指标降低下来,一下子全球就多了几亿的高血压患者。而很多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成了医药公司的“摇钱树”。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就反映了这样的残酷现实。

  更有甚者,很多丧心病狂的西方医药公司,竟然走上了“药毒同源”的路子,用很多毒品进行改良,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尤其是以“镇痛药”为甚,很多美国人的毒瘾之路,就是从镇痛药开启。而这种需要终生依赖的药物,最终导致了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 —— 全球60%以上的毒品,都是在美国消耗的。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是长期的瘾君子,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影响美国社会运行的地步。

  你应该听说过很多西医治疗,导致倾家荡产的故事 —— 最典型的就是癌症治疗,但是这一类的故事,很少发生在中医治疗领域。即使是常年服用中医,以现在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多数家庭并不会完全扛不住。而从死亡率来看,很多进入晚期的病人,使用西医治疗,也不过延长一段时间生命而已,治愈率并不见得高。

  从人的身体条件来看,40岁以前,尤其是20-40的年龄,处于身体的巅峰状态。因此,偏重于杀菌、消毒、手术、激素等功效的西医,无疑很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人过中年以后,身体状况是在走一个下坡路,这时候还使用激素一类的药物,显然会对身体造成长久的透支。比如,同样是治疗肾虚阳wei,西医直接了当用心血管刺激的药物(伟哥),而中医更讲究药食同源,补肾的药方也是强调“补”的效果。孰优孰劣?好像使用伟哥的不少,但是通过中药养生的也更多。

  一百个人眼中,也许就有一百个中医的看法。这和个人的经历,和中医师、中药材都有关。一个人如果遇过优秀中医,并且治疗效果很好的话,他自然就愿意相信中医的作用。如果他的周围,很多人都受益过中医,耳闻目睹之下也会对中医持有正面的看法。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西式教育,对中国传统的东西,统统视为糟粕,自然对中医难有赞许。

  不管是贬低,或者赞许。中医自有其生命力,不会为一时的褒贬而改变。在我看来,中医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治疗,甚至也不在于师承,因为很多治疗方法,都可以记载,也可以交流,经验也可以积累。优秀的中医也并非天生的,也是一路磨炼成长总结出来的,我认识的一些中医,莫不如此。

  我认为,中医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治疗手法,也不在于经验传承,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药材,传统的中医,使用的都是天然药材。而现在,随着使用量的剧增,天然药材供应很难保证,而大量人工种植的药材,特别是使用了化肥、激素催长的药材,药效实际上已经大打折扣。如何通过生物技术的研究,掌握种植药材的标准,让其产量和药效,能够兼顾起来 —— 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就像西北地区,治理沙漠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肉苁蓉带动农民致富。

  不管怎么样,中医传承了几千年,自有其生存之道。作为年过不惑的中年男人,我也认知到了“上半生西医,下半生中医”的道理。甚至写多了“时政”评论的文章,我总觉得治国之道,美国是典型的西医 —— 金融化、激素化、放纵欲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国的治国之道,更兼顾阴阳平衡、凝神聚气、节制欲望……时间一长,孰优孰劣,自然会对比出来。

  不管谁对中医有多少看法,有多少把中医黑出翔的言论,你不信中医,自然有人信,中医就像是中国,几千年立在这里,他是中国文化延续的一部分,他的存在并不是要说服谁,也不是为了和西医对比优劣,和中医久远的历史相比,任何现代的东西,出现也不过两三百年时间而已 —— 如同国家和文明一样,“大医治国”也有其哲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2:2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