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94|回复: 0

孙立平:[123]国家与统治阶级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社会结构的视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7 18: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今天我们谈一谈社会结构当中的国家精英与民众。

  这实际上是一个对社会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或者说也可以叫做一个社会结构的框架。这个应当说是有的网友点题的一个题目。因为刚才我看在音频这个节目当中的留言,有一位网友说老师你能不能谈一谈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结构和它的演变,包括1949年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这题目也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所以今天开始我想可以用几讲的时间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我是想从国家、精英、民众用这三个概念,来提供一个分析社会形态的框架。前面我也说这个框架也可以叫做社会结构的框架,社会结构的概念其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在社会学当中讲社会结构,实际上是主要讲的是分层结构,也就是说按照人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等等地位的不同,可以把人们划分成不同的阶层,有的把它叫做阶级,然后它形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结构这个概念有点不一样,我们今天讲的社会结构实际上讲的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构架,或者说是社会主体的一个基本构架。这个构架从什么地方说起呢,我觉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国家与社会。和这比较相近的就是市民社会、公民社会的概念,它实际上也都是在这样的构架当中来讲的。

  但是对我有点了解的朋友,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其实最近这些年或者在过去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很少用这样的框架,就是国家社会的框架,甚至在我的语言当中,公民社会、市民社会这样的概念都很少用。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这些概念比较笼统,这当中有很多应当区分开的东西都没区分开,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一些重要的关系会失去敏感。假如我们看待一个东西,你把它看作它就是一个东西,它就不存在这个跟那个的关系,相反,如果把这个东西看的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就出现了这个部分和那个部分的关系。所以这样我们要真正的来把握好社会当中基本的构架,能够用这个构架去分析一些东西、去把握一些东西,可能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把它具体化。

  比如说国家,过去我们讲国家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就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就是这样的简单吗?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外的一些学者,其实还是受恩格斯的影响,他们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国家的相对自主性,甚至把这个形成一种理论,就叫国家的相对自主性理论,什么意思,就是他们把国家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的主体,它是有着自己独立的利益和目标。当然要说明一点,这里讲的国家实际上讲的是国家机构,而不是只包含了土地和人民的那个国家的概念,或者说这个国家,它指的是state意义上的国家。相对自主性,指的是这个国家,它是有着自己独立的利益和目标的,它的独立的利益和目标,甚至和统治阶级都不完全是一致的,有的时候甚至是矛盾的,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边有一个基本的道理,无论是国家也好,还是统治阶级也好,它都要生存,它都有一种偏好,要从社会当中抽取资源、汲取资源。那么资源是从什么地方来呢,其实是来自于同一个主体,在传统社会当中,它就是农民,这个资源都要从农民那来,只不过这两者的方式不一样,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呢,是通过税的方式,你得给我纳税,统治阶级通过什么方式呢,是通过租的方式,我的土地租给你,你得给我交租,但是无论是租还是税,都是从农民那来的。那农民从哪来呢,他得从他的收成当中来,我们都知道,尤其是在传统社会当中,农业的收成大体上是有一个幅度的,要靠天吃饭,丰收一点稍微多一点,年景不好稍微少一点,总而言之它差不了太多。这样问题就来了,农业的收成是既定的,你这边说如果要重一点多收一点,那边的税就比较难收,税如果比较重,租就比较难收,所以从这里边就可以看出来,它是有一种内在的矛盾在里面。就从逻辑的角度来说,国家的利益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有一种内在的紧张,这两者不是高度一致,特别是在情况不好的情况下,比如说天灾人祸,比如说发生社会政治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会激化。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首先的目标要自保,他要保护他自己的利益和生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保护自己的生存,就要缓解社会矛盾。要缓解社会矛盾,你必须得有资源,你没有资源怎么缓解?那这个资源从哪来,尤其是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一般的老百姓那里,已经没什么太多的油水可榨了,就只能加重对统治阶级、对社会当中的一些精英的资源的抽取,所以这时候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很容易激化。

  可以佐证这一点的,就是中国历史上我们经常津津乐道的那些农民起义、农民战争,我们过去说起农民起义、农民战争,脑子里的逻辑是什么呢,这时候往往有天灾人祸,国家统治阶级压迫的劳动人民受不了了,他们就揭竿而起,这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起源,从逻辑来说可以说的很顺,但是现实可能并不是这样,从历史上来看,当天灾人祸、农民活不下去的时候,一般来说不会起义,不会起义会怎么样呢,会往山里跑,去山里逃荒、开荒,也就是说农民起义并不是因为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往往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官不聊生,别的不用说,你去看看《水浒》当中那些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是由什么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的人构成的,就很清楚,大家都知道,我们一说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是农民起义的英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那里有几个是真正的农民,可能找不出几个。菜园子张青应当算一个,可能这算真正的农民,阮氏三兄弟应该算是渔民,还不是真正的农民,像宋江、卢俊义、吴用这些要么是下层的官吏,要么是大的地主豪强,这里没几个真正的农民。其实有很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有一位同学,叫杨庆坤,他原来在美国的匹兹堡大学教社会学,他原来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找了明末清初(我印象是这段)几千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身份,他做统计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百分之六七十)是下层官吏、地主、商人,而真正的农民少之又少,它说明什么呢,它说明的是国家和统治阶级不是一回事。

  国家和统治阶级不是一回事,社会当中那些不同的部分,就是一回事吗?可能也不是一回事。这个我们可以下一次来分析。国家和统治阶级不是一回事,社会当中的各个部分也不是一回事,那么这样我们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这个图景,可能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下一讲再讲。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2 02:3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