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94|回复: 0

卡夫卡:内存的故事: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恩怨情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8 09: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日本崛起

  上世纪70年代IBM宣称大型计算机的天下要来了,此时独领风骚的是美国的英特尔公司。1970年,英特尔发明了DRAM动态存储芯片,日本人很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于是自带干粮加入到英特尔的研发中来。

  美国人又不傻,当然知道日本人想干嘛,最关键的技术一直控制在自己手中。1972年,当日本企业勉强开发出1K的DRAM时,英特尔1M的产品已经在研发中。技术的代差如此巨大,所以硅谷以一种看小孩玩闹的心态来看待这帮日本的竞争者。

  1974年,日本被迫放宽了计算机和电子元件的进口限制。当时在技术上有着碾压优势的美国企业对日本同行简直是屠杀式的压制,弱小的日本半导体企业在技术落后,对手倾销的双重打击之下,几无还手之力。

  日本半导体研究的领头人垂井康夫敏锐的意识到,应该集中全国的力量来攻克技术难关,这样才能从美国人的手中抢到一席之地。

  1974年,日本政府批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芯片)”计划,确立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为目标。随后日本通产省组织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等五家公司,要求整合日本产学研半导体人才资源,打破企业壁垒,使企业协作攻关,提升日本半导体芯片的技术水平。

  整个集中了日本顶尖的企业和技术人才的计划投资规模超过720亿日元(约合2.4亿美金)。日立公司社长吉山博吉担任理事长,通产省的根橋正人负责业务领导,垂井康夫则担任研究所长。

  此时的美国真正搞脱实就虚,因为黄金跟美元脱锚,导致美元迅速贬值,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硅谷本来靠的是资本市场的支持,美元贬值导致资本迅速从美国出逃,英特尔和IBM的宏大计划在资金面前低下了头,美国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同行把他们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一一落地。

  到1980年,日本已经拿下来30%的半导体内存市场,1985年,日本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

  因为一开始,日本就搞全员大合作,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也得到了提升,生产成本很快就降下来了,等到80年代美元终于币值终于稳定下来,硅谷已经开始扛不住了。

  64K DRAM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富士通公司的研发进度开始与IBM、德州仪器等美国企业并驾齐驱,而到了256K DRAM时代,美国才刚研制出来,日本富士通和日立的产品已经量产上市。技术上的落后只有死路一条。

  美国人的设定是股价跟着利润走,报表不好看的企业,资本市场根本没有人搭理,华尔街纷纷给出看空报告,美国的芯片公司开始大面积倒闭,莫斯泰克被收购,英特尔、AMD巨额亏损宣布退出DRAM领域,德州仪器也被富士通夺去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硅谷的在反思日本赢在哪里,但每个研究过的硅谷人都感到绝望,日本人疯狂的集体作战方式,上下游一起来,发明创造很快就能投入到生产中。此时日本的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也在飞速占领全球市场,制造出来的芯片很快就能用上了,而美国人连模仿的办法都没有。70年代的一阵折腾,美国制造业早就开始空心化了,电子消费品市场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

  志得意满的日本企业打算在硅谷里买点什么,富士通瞄准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这让硅谷怒不可遏,于是一场针对日本人的反击开始了,日本的邻国韩国觊觎半导体市场已经多年,此时主动卖身投靠,在日本半导体企业洋洋得意的时候,一场针对整个日本半岛体产业的阴谋已经开始启动。

  二、硅谷的阴谋

  仙童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今天,硅谷里所有活跃的高科技企业基本都能跟仙童的元老们扯上一点关系。

  硅谷之所以成为今天的硅谷,世界上比赛烧钱的土豪集中营,还是靠了仙童。当初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晶体管之父”肖克利,他离开贝尔实验室,回到老家加州圣克拉拉谷(硅谷)创业。靠了肖克利的感召,八位天才级的技术专家聚集在一起,然而肖克利的理想跟现实差的太远,八人组认为没有办法继续合作下去,集体出走,一家叫仙童的摄影器材公司收留了他们,并给了科研经费,很快他们做出来一批晶体管被IBM买下。

  最终让仙童名声显赫的是他们发明了平面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并且用硅取代了锗做出了芯片,从此以后圣克拉拉谷就被称之为硅谷。
  很可惜,母公司心怀鬼胎,看到仙童成了个下金蛋的宝贝,便想方设法要把仙童的资产转移走。8天才觉得自己太吃亏了,于是纷纷出走,他们有技术有理念有成功经验,很快各自都吸引到了投资者,在硅谷里扎根下来。
  上图是仙童员工出来创业的族谱,大名鼎鼎的INTELL、AMD都是从仙童里成长出来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员工出走后创办的公司,大约有92家。这些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80万人,市值也达到了21万亿美元,超过了大部分国家的GDP。受到仙童半导体间接影响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

  仙童的员工唐?瓦伦丁(Don Valentine)后来创办了风投基金红杉资本,如果算上红杉投资的企业们,仙童孵化能力就逆天了。

  所以,富士通想起来收购仙童,就成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平时硅谷的大佬们互相竞争,背后没谁少互相捅刀子,但这回是外敌入侵,硅谷的根系的专利,有一些还在仙童手上,一旦被日本人挖掘出来,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

  于是INTEL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联合其它硅谷企业成立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简称SIA),目标是应对日本半导体企业的竞争。

  当时美国金融资本已经开始主宰了一切,华尔街憎恶重资产的一切玩意,他们是不可能像日本人那样,敢于冒着市场的风险,来投资那些贵的不行,又不知道是否真能盈利的芯片生产线,所有的分析员都在报告里写了日本人的厉害,所有的投资银行都鼓励硅谷,但没有谁敢提出来做一个更宏伟的投资计划。

  SIA即便是再能花钱游说,但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美国的政客们是不会冒险来跟硅谷蹚那趟浑水,说到底,华尔街背后的大佬们才是美国真正的主人,硅谷这个打手不扔出点靠谱的东西来,大佬们没兴趣亲自下场。

  机会终于来了,日本的邻居,韩国人也眼馋半导体行业的高利润,三星当时的太子李健熙曾在60年代分别留学日本、美国,他看着日本人利用举国优势打造出了半导体存储方面的优势,世界的未来一定是属于计算机的,李健熙是这样认为的。

  举国体制韩国人也在搞,朴正熙的汉江奇迹就是这么玩的,既然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为什么不放手一搏?

  事实上,韩国一直在学日本,一边痛恨一边学习,一边分析。

  最开始的时候,三星向日本和美国派出了大量间谍员工,但造芯片是系统性的工作,偷几张图纸,东抄西抄是没什么卵用的。用钱买吧,一是没有人买,再则也是真出不起钱,当年的三星跟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比起来,连个小蚂蚁都算不上。

  但李健熙是个非常敏锐的人,等到硅谷里传来的消息说SIA要对付日本人,免得美国的半导体陷入衰落,一个大胆的计划就产出了,美国人忌惮日本那是因为日本半导体再发展下去,硅谷的饭碗就要被抢走,那么如果三星给硅谷投诚,来个借尸还魂,把控股权交到美国人手中,美国人能不乐意吗?

  在一番操作之下,三星跟美国人达成了主力做DRAM芯片,代表硅谷干掉日本的意向。很快,缺钱的美光就以优惠的价格向三星转让了全套技术资料,政府号召全世界做半导体的韩国人回国效力,硅谷并不觉得自己的技术被剽窃了,还开开心心的帮忙出力,难道真有所谓的韩国迷魂汤吗?

  既然打手找好了,SIA就能向大佬们提出一个一系列干掉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计划,正好,大佬们眼馋日本人这么多年攒下的家底很久了,于是一个针对日本财富的庞大计划启动了,其最终结果就是引爆了日本泡沫经济,让日本金融主权彻底沦丧,与之对应的,就是半导体行业集体垮掉。

  三、日本半导体之死和擅吃死人肉的三星们

  一夜之间,美国人突然就怒了,SIA到处宣传:美国半导体行业削弱将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风险。既然组合拳的计划启动了,那么就要一步步打下去。

  1986年春,日本被认定只读存储器倾销;9月,《美日半导体协议》签署,日本被要求开放半导体市场,保证5年内国外公司获得20%市场份额;不久,对日本出口的3亿美元芯片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否决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体公司。

  在此之前,美国人已经用广场协议在1985年逼着日元升值了,为了保证芯片的性价比,日本厂商只好自动降价,这里负面效果马上就出现了,降价应对日元升值竞争力降低,又要被逼加税,所以整个行业开始变得不赚钱,巨额的研发费用投入和资本开支都要被迫削减。

  1985年,日本砍掉近40%的设备更新投资和科技红利投入。随后两年,日本企业的有效研发投入更是出现了接近80%的断崖式下跌。

  另一方面,韩国人和硅谷搞起了另一种合作模式,硅谷出技术做设计,韩国人代工,生产,硅谷拿走三星的利润大头,三星保证GDP和工作岗位留在国内。这种合作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华尔街开始喜欢硅谷的报表了,太好了,个个都是轻资产,抗风险能力强,美国人霸占专利龙头,不管你怎么蹦跶,到时候就乖乖的过来送钱。

  大名鼎鼎的高通式专利流氓迅速在硅谷里发展壮大了。

  韩国人跟硅谷合作的非常愉快,硅谷的技术源源不断流过来,国家用尽全力支持三星建设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最后硅谷等于是把韩国变成自己最老实的打工仔了,一切都掌握在人家手上,你说怎么整?

  1990年,日本韩国芯片在美国都面临着反倾销调查,但韩国人轻松过关,美国人仅向三星收取了0.74%的反倾销税,日本最高则被收取100%反倾销税。

  即便是这样,日本人强大的技术积累还在那里,90年代初期,韩国人还要用力鏖战。

  但是,泡沫经济破碎再给日本人补刀了,日本银行界开始搞零利率,但同时也受美国资本监管,动不动就要核算你的盈利,根本做不到从前那样跟企业共进退。日本的银行蜕变为“晴天送伞,雨天收走”的唯利是图者,要是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部叫《半泽直树》的日剧,看看金融主管部门是怎么抓小辫子的。

  可能有人就问,这跟存储芯片有什么关系?这里关系非常大,后来据说三星们干翻全世界的利器就是逆周期投资。韩国的三星自己有银行,所以三星电子逆周期扩张,作出来亏损,没关系,三星银行继续投,国家给他背书,花街大佬们放心的很,亏几年都无所谓,大家的利益没受损。

  可怜的日本企业,此时就成了后娘养的,银行体系只要看到你第一年出现亏损了,后面除了逼债,再没有别的话说,你说去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吧,对不起,霓虹人被泡沫经济伤透了心,不敢再碰。

  当那些被银行家逼得走投无路的半导体人看到三星80年代的报表,心里会怎样想呢?三星可是把自己本金都亏光了还能继续亏几年, 可怜的NEC们,空有一身技术。

  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系列,这标志着一波个人电脑的爆发,DRAM要开始爆发了,但美国人从标准上选了三星的DRAM“双向型数据通选方案”,成为与微处理器匹配的内存,日本则被排除在外。

  从此以后,日本在DRAM市场上节节败退,三星成了现代产业的奇迹,我看了一本书,教中国人学三星,实际上大家心里门清,要自主可控,你怎么可能学得来三星?

  后来日本企业一家家从DRAM业务里败退:

  1999年,富士通从DRAM事业中退出;2001年,东芝也从DRAM事业中撤退;2002年,NEC将发生赤字的半导体部门分离了出去;2008年,富士通将一直赤字的LSI事业剥离了出去。

  1999年日本成立了尔必达公司,这家企业后来把当年日本所有DRAM残留的精英归拢在一起。
  不得不说,日本人在技术上还是有他们的独到之处,在个人只能手机普及之初,尔必达设计了最新的DRAM。破产之前,一度占有智能手机DRAM六成的市场。但这又有什么用,但随后金融危机到来,日元大幅升值,尔必达的财务出现了问题,韩国人又趁机在背后搞鬼,导致尔必达新的生产线武力建成。2012年,尔必达公司破产,最终被美光以25亿美金收入囊中。

  但是日本半导体技术优势还在那里,在大项上被美韩联手砸倒,但在细分市场里,还是王者的存在。

  索尼在智能手机的相机CMOS传感器技术、瑞萨在汽车方面的半导体元件、三菱电机在控制电力方面的能源半导体技术,以及大量的半导体材料,日本都占有垄断地位。即便是日韩联手,也无法破解,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经常读我公众号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我是相当鄙视韩国人的,特别是三星这种毫无节操的企业。

  当初美国制裁日本,一度日本向台湾大力输出半导体技术,这才有了台积电为首的半导体天团。一度尔必达有望通过与台湾企业联合,对抗韩美的封杀,但三星利用了强大的游说力量,逼得湾湾“立法院”反对,最后尔必达不得不破产,接受美光的收编。

  当然,美光后来搞了个所谓的间谍案来封杀中国企业福建晋华,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韩国人祖传抱大腿2000年,总以为抱腿技术天下无双,有了美帝的粗腿可以高枕无忧,很可惜,他从前抱了2000年的大腿现在开始动弹了,这就意味着,你大爷回来了,该装孙子还是得装下去,很可惜,他们可能是到日本投技术的时候,看了太多日本动画片,脑子里装了一堆浆糊式的热血,真相信小宇宙爆发就能产生黑洞。

  真正的大玩家大国最近开始出场,此时蛰伏的日本人也开始出来搞事情了。

  四、内存中国,风起云涌

  2019年6月30日,紫光集团宣布组建DRAM事业群,并由曾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的刁石京担任事业群董事长,有“台湾存储教父”之称的高启全担任事业群CEO。
台湾存储教父高启全

  2015年,紫光集团曾出价230亿美元,溢价19.3%要约收购美光集团,但这则项并购举措被美国政府叫停。

  从2016年开始,全球的存储芯片开始暴涨,再谈什么收购都成浮云了,但从那一年起,中国的三大存储芯片厂商都开始有动作了。

  2016年,破产的日本尔必达版本幸雄曾一度跟安徽方面达成投资协议,计划在合肥新初建存储芯片厂,随后此事不了了之。随后传出兆易创新与安徽省合作合肥长鑫。福建方面则由台湾联电提供技术,国资出资兴建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而紫光集团则在武汉集中精力打造长江存储,主攻3D NAND。

  但在美韩围殴之下,国产存储芯片进展依旧缓慢,2018年10月30日福建晋华被美国商务部列入禁运实体名单,其中罪名是晋华雇佣的三名员工窃取了美光相关技术,但实际上,此时晋华尚未投产,就是定罪也无法取证,但管它呢,美利坚利益联合体不想要你们中国人生产存储芯片,就是这么简单。

  过去的30年里,存储芯片不停并购重组,慢慢欧洲人、日本人都从厂商名单上消失了,中国人被暗暗禁止参加游戏,玩家最后只有三家韩国的三星、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其中韩国的两家因为历史原因,股权大部分在华尔街的手中,也算是美国人的外围吧。

  等到中国人被芯片勒住脖子想搞自主可控,美韩利益体先是从专利上来对中国进行封杀。福建晋华是第一个,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据说合肥长鑫也要面对美国人的刁难。

  但美韩芯片利益联合体知道,靠封杀是封不住中国企业造芯片的决心的,那么他们立刻便切换到市场手段来打压,给个周期的借口,往死里向下砸内存芯片的价格。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内存芯片的整体合约价格开始下跌。市场上到处流传着库存持续积压的鬼话,然后三大厂家开始大幅降价。

  请问市场能不需要存储芯片吗?答案是NO。

  那么现在只有三家供货商,这三位早就达成了某种默契,为何垄断生厂商们开始扔出一篇供大于求的鬼话?难道几年前的涨价是因为供不应求?难道在三年里,全球DRAM市场已经萎缩至此?

  你要是信了才是个瓜子!垄断者们从来只会为了独霸垄断好处才会假惺惺的拿出一手所谓的供求关系来加剧市场波动,让后来的人无法在市场中立足,这只是一套组合拳里的一招。

  其他还有所谓专利压制,针对性征税,调整技术标准,施加种种政治压力,逼迫小圈子之外的玩家投降。

  今天,中国芯片军团一启动,韩国人就拿出自己玩逆周期的看家本领,三巨头们齐声高喊,行情不好,我们降价,先试图用市场来打垮中国军团,唉,图样图森破,中国芯片缺很多东西,唯一不缺的就是钱,以及支撑下去的勇气。

  要知道,芯片是中间产品,比如作者我这样的,天天用芯片,但鬼才管用的是什么芯片,我只看最终电子品的性价比,很可惜,日、韩、美三国在消费电子里都没有占到绝对的优势,也就是说,中国的芯片企业无非是只要能撑下去,总会有销路的,只要不死,总有翻身的那一天,只要背后有强大的中国在,资本市场有的是办法天天送钱,让它支持下去的。

  前几天写了一篇《日本制裁韩国,这巴掌到底意欲何为?》在里面提及日本制裁韩国,主要是想复兴自己的芯片和屏幕产业。

  到中美贸易战爆发以后,日本人在大阪亲眼见到了纸老虎的虚弱面目,这才蓦然发现,原来可以换个玩法,不用在美国人的画地为牢里委屈求全。制裁韩国无非是打狗给主人看,或者说打恶狗来示好大国,毕竟全球第一大用户早就不是美利坚了,全世界的产业转移了一圈以后,轮到中国话事了,日本人虽然号称失去30年,但毕竟技术积累,几十年的专利都还在,即便是金融的脖子被卡住,但还能借鸡下蛋啊。

  尔必达虽然被美光收购了,但是人还在,希望早日看到坂本幸雄先生来中国一展抱负。

  但是我们能把希望寄托在日本身上吗?中日之间合作如果能互利,我相信日本人一定会走过来,但毕竟国土上有美国人的驻军,一旦美国政府抛弃韩国狗狗,转向了日本,硅谷扔过来橄榄枝,日本人很有可能转手捅我们一刀。

  毕竟比起空心大老官的美国人,什么都要争第一的中国人也许更可怕。

  不管怎样,在攀登科技树上,靠人施舍总归有风险,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最好,希望紫光成为中国半导体界的华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0:40 , Processed in 0.5945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