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0|回复: 0

戍天九思:华为操作系统比安卓快60%,或将开启万物互联的“鸿蒙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7 19: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了法国新闻周刊杂志《观点》记者的采访,并上了该杂志7月4日的封面,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人”。

  ▲《观点》杂志封面,黄字法语意思为“改变历史的人”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鸿蒙系统处理延迟小于5毫秒,其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比如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他还表示希望继续使用全球公用开放的手机操作系统和生态。但如果美国限制华为使用,华为也会发展自己的操作系统。

  当被问到“鸿蒙操作系统是不是比谷歌的安卓或是苹果的Mac OS X系统更快?这一问题时,任正非谨慎地给出答案:“很有可能”, 并给出了一份技术方面的论据,根据之前的一份报告,华为的操作系统比安卓速度快60%。研发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任正非也提到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华为鸿蒙将依托中国,面向全球打造生态。

  对此,任正非进一步解释说:“一是中国市场就有庞大的应用,相比所有互联网软件,我们的系统时延非常短,如果有的人认为在这个短时延的系统上应用得很好,就会迁一部分业务到华为来;二是中国大量做内容的服务商渴望走向海外,但是走不出去,它们搭载在我们的系统上就可以走出去。”

  我们要更好地理解任正非讲话的内涵和份量,需要回顾一下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互联网的演变和本质

  互联网的诞生,最初始于计算资源的缺乏,大家不得不集中使用少量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资源,因此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以信息换能量,发展方向是以更少的能量传输和处理更多的信息。

  第一代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网。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几台计算机服务器的联网。虽然后来它不断扩大,并且演化成个人电脑通过服务器彼此相连,但依然是机器和机器相连。每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人,只有坐到计算机前,甚至在登录互联网之后,才算连到网上。当我们离开计算机,比如下班开车或者坐地铁,就离开了互联网。直到你吃完晚饭,做完家务事,再坐回到计算机旁边,才算又和互联网相连了。

  第二代互联网——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它从形式上讲是移动设备,主要是手机,通过无线电信号相连,但是从本质上讲是人和人的相连。我们加一个微信好友,扫一个商家的二维码,不是为了让你的手机能够连接上对方那台手机或者服务器,而是要随时找手机背后的那个人。

  这样,除了便利性,还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是网络上的人和真实的人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不至于像在PC互联网时代,QQ后面的人很多都是虚拟的。这种一致性使得移动支付成为了可能,因此这种支付方式必须确认真实身份,而移动互联网绑定的都是真实的人。其二是网上的行为和线下的生活融合。今天,打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人的定位,都和它有关。因此,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第二代互联网在连接人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第三代互联网是万物互联(IoT)——笔者认为可称为智联网。万物互联从两个维度扩展了互联网:一个是时间维度——从过去断断续续的连接,变成全时段的跟踪;另一个是空间维度——将我们能够想象到的各种物品都连到网络中。从连接的本质上看,是由孤立的、不连续的连接,变成可以全程跟踪的、任何时刻的连接,也因此产生了“跟踪”经济。

  第一代互联网大约有10亿台计算机联入了网络,第二代大约有50亿个设备入网,第三代互联网保守估计有500亿个设备入网,大胆估计能有上万亿个设备入网。

  这样,超大规模的万物互联必须解决好三个瓶颈问题:

  首先是能耗足够低的处理器。今天的手机比PC的单位能耗性能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如果按照这个要求设计万物互联的芯片,需要把能耗降低十倍左右。目前通行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设法降低芯片的工作电压,如能从现在手机的3伏降低到1伏,就能节省90%左右的电量。另一个方法是用专用芯片取代目前的通用芯片。目前这两方面都有不错的进展。

  其次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全新操作系统,将这么多设备管理好,这个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问世正当其时。

  第三则是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目前也没有找到。没有从商业上获得利润继续投入这个产业,就很难快速发展。

  如果万物互联真的来了,将谁主天下?从目前的技术准备来看,华为在通信标准和设备上有一定优势。而在处理器方面,反而是开发安卓系统的谷哥准备得最充分。谷哥早就布局万物互联,专门请来RISC系统结构的发明人、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帕特森负责了开源芯片设计项目。

  商机无限的互联网新经济

  互联网时代,谁控制了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谁就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第一代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设备是PC机和服务器,当时互联网刚起步,互联网本身的那点收入相比设备的收入小得可怜。那么,谁是那个时代设备的受益者呢?不是生产计算机的惠普、戴尔和联想,而是控制这个产业绕不过去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的两个公司——微软和英特尔。

  因此,那个时代也被称为Wintel时代,即微软的Windows,加上英特尔intel的处理器。在PC互联网时代,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计算机、打印机、硬盘或者应用软件,甚至可以选择通过哪家公司上网,但是微软和英特尔的两个环境绕不过去。

  第二代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控制操作系统的Google和控制处理器的ARM。你可以购买不同的手机,选用不同的屏幕,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移动运营商,但是Google和ARM这两环是绕不过去的。

  为什么微软和英特尔在第二代互联网时代就失去控制力了呢?因为它们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太耗电,不符合提高单位能量处理更多信息的发展趋势。

  第三代互联网——万物互联时代,情况也是如此,谁控制了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谁就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新一代的万物互联芯片的能耗必须足够低,今天用于手机的芯片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给诞生新的半导体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接下来,还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将这么多设备管理好。

  不过,在操作系统之前,先要有行业的通信标准,这方面华为占了先机。据华为自己讲,它在5G技术上领先其它设备商半代。半代是很大的优势,这足以让它在全世界建设5G网络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互联网,受益的还有一大堆终端制造商,比如在PC互联网时代的惠普、戴尔、宏基和联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三星、小米、华为、vivo、oppo等。而这类公司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成功转型产生的公司,比如惠普、三星;第二类则是新出现的,比如PC时代的戴尔、宏基和联想,智能手机时代的小米、华为、vivo、oppo。显然,后一类公司占大多数。

  为什么原来占据了市场的大公司反而竞争不过后来新成立的公司呢?主要是前者的基因不适合新产业发展。联想是中国最早宣布向智能手机转型的公司,但它今天是这个市场最弱的一个竞争者;类似的,戴尔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宣布进入手机和移动设备市场,但是却彻底失败了,因为它做移动设备的思路还停留在卖PC的做法上。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从操作系统、处理器到设备和配件,也会诞生不少新的制作万物互联设备的大公司。

  从互联网发展历程看,每一代互联网比上一代,从设备的数量和市场的规模,都会有巨大的增长,这是未来的机会所在。每一代互联网都有掌握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从能量角度看,每一代互联网都是以更少的能量传输和处理更多的信息,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判断哪一家企业契合第三代互联网的发展。

  “鸿蒙”生逢其时正赶上万物互联的风口

  “鸿蒙”源于《山海经》这个最古老的著名文化母体,意指天地不分之时的混沌元气,蕴含着“开创新时代”的深刻寓意。

  根据华为最初给出的时间表,鸿蒙操作系统最早今年秋天面世。正如华为海思的“备胎”芯片计划一样,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也是华为未雨绸缪的结果。华为从2012年开始,就启动“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到目前已经有7年历史,现在“备胎”转正正当其时。

  目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主要是安卓系统和苹果iOS两大操作系统。苹果的iOS是封闭系统,不开源给其他手机厂商。而安卓系统从2007年开始开源,已经拿下了除苹果以外的其他所有主流手机厂商,2018年底安卓系统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85%(按全球50亿部计算,占有42.5亿部)。

  为什么美国IT企业巨头要向特朗普政府求情、要求撤销对华为的禁令?不是他们有多友好,而是因为华为有海思“备胎”芯片和“鸿蒙”“备胎”操作系统,不仅打不死,可能还会愈打愈强。

  如果美国封杀华为,华为必定加速推出“鸿蒙”操作系统,中国政府必定会要求中国手机企业放弃安卓系统而改用“鸿蒙”系统,届时中国15亿手机等终端都将装上“鸿蒙”系统,加之在印度13亿人口的手机市场中,中国的小米、OPP0、vivo、荣耀等品牌约占60%份额,因此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可迅速拥有22.8亿的全球手机市场,这将是万物互联时代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半壁江山。

  据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讲,他曾经常被领导叫过去问:中国进口这么多芯片,如果哪天人家不卖给我们了,我们该怎么办?但当他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性行业会议时,国外的芯片公司也会问:你们中国买这么多芯片,如果哪天中国不买了,我们该怎么办?

  从中国情况看,2018年中国进口的芯片价值3120亿美元,占到该行业全球销售额的2/3。其中,中国留在本地使用的产品价值占一半,其余是用在其它出口的产品里的。魏教授说,中国的微电子产业有一个特点:虽然不好,但什么都有。如果美国芯片断供,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的需求,还可采用欧洲、日本、韩国芯片代替。

  从美国情况看,美国公司占据了全球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即2300亿美元左右,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芯片总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接近美国芯片产业总销售额的一半。

  可见,中美国两国芯片的依存度非常高;不仅中国担心国外公司断供芯片,其实国外公司也很担心中国不采购芯片,强行脱钩对中美双方都是伤害;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中国也可以解决大部分芯片问题,但要建立起一个没有美国的供应链风险也是很高的。

  纵观世界历史,各国交往总体是有分有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合作始终是时代的主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而且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华为长期未雨绸缪的“备胎”正好可以大显身手,一个万物互联的“鸿蒙时代”正加速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3 11:23 , Processed in 0.2188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