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62|回复: 0

西西弗:霸主是不怕借钱的,真正的英美国债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6 11: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壹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美国国债史》,文章生动,看着过瘾。里根,大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几任总统,大家接力把美国国债推到了GDP的100%以上,二十多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吓得我等旁观者心惊胆战,忍不住为灯塔国操心,这么高的国债怎么还呀。

  不过老实说,包括我在内众多看客都是老实人,欠了债总是要想着还钱。财经新闻里最近隔几天就是一个爆雷新闻,我等吃瓜之余,时不时也想想,这些老板们已经这么有钱了,为啥还要找银行借着这多钱呢,他们借钱的时候难道没想过,银行一催债,自己就还不起了吗?这么想的人,当不了老板呀。前两年,各地大干快上,纷纷建设地铁。据说某中央领导到地方视察,市委书记兴高采烈的汇报,我们准备贷款几百亿修地铁。中央领导最后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财政收入多少,地铁运营收入多少,咋还钱呢?市委书记一下子哑巴了,还钱这种事,好像从来没考虑过… 一般而言,当领导和当老板的人,借钱的时候从来就没想过如何还钱这件事。我等借钱时还想怎么还钱的群众,当不了老板也当不了领导呀。

  欠债越多,越是大爷。现代社会是杨白劳逼死黄世仁,能借到钱的人就是大爷。这个不是笑话,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贰

  众所周知,美国之前,上一个世界霸主,是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英国的霸主地位,是靠把法国打趴下做到的。英法直接的斗争,持续了一百多年。从1688-1815年,英法两国直接或间接卷入了多次战争,主要有:九年战争(1688-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七年战争(1756-1763)、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1792-1815)。最终,滑铁卢一战,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战败,英国成为了世界霸主。

  百年之争,英国最终的胜利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国有钱。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政府预算是法国的两倍以上。大家都觉得认为英国强大在于海军,但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的陆军投入远大于海军。据统计,1813年,英国的政府总支出高达1.06亿英镑,其中军费达6000万英镑,其中陆军花了4000万英镑,海军1000万英镑,还有1000万英镑付给了欧洲的盟国。相比之下法国在征俄失败,生死存亡之际,1813年的政府总支出大概只有5000万英镑,军费大概3000万英镑。在更早一点的时间,双方预算的差距更大,在1807-08年,英国的年度支出超过7000万英镑,法国只有3000万英镑左右。

  在拿破仑战争时代,如果你是英国的盟国,英国人付钱给你的军队打仗。如果你是法国的盟国,法国人要你出钱养法国人的军队。1813年,俄罗斯和奥地利军队中,由英国政府养着的军队人数高达45万人。英国给俄国每10万名陆军支付150万英镑。而法国要求其他国家为法国军队付钱。1805年法国找奥地利征收了300万英镑,1809年征收了650万英镑。1806-1812年之间,法国找普鲁士征收了2000万英镑以上的军费。

  一个送你钱花,一个找你要钱。如果你是拿破仑时代的君主,肯定愿意和英国这样的有钱人做朋友。所以英国能组织一次次反法联盟,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你是拿破仑,碰到这么一个有钱的敌人,肯定也无比郁闷。然而,在整个英法争霸的过程中,英国真的有钱吗?

  我们先看一张图,这个是1700-1990三百年间英国国债占GDP的比例。
  从1700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始,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英国国债从GDP的20%,一路飙升到GDP的250%。与此相比,美国国债占GDP的100%的比例,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英国比法国有钱,但差距也没那么大,最终能在百年争霸中战胜法国,靠的是能借到钱,敢去借钱。
  上面这张图是英国从1700-1816年,政府预算赤字。基本上就是一打仗就借钱,打完了,缓几年还一点债,再打仗再借钱。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英国的年度政府收入大概是3000多万英镑,而法国的政府收入也有2000多万英镑,但法国人是量入为出,收入2000多万,支出也是2000多万,英国人则收入3000多万,花掉6000万。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的总战争支出大约8亿英镑,超过一半是靠借钱借到的。而法国呢,只能靠收税和横征暴敛来支持战争,从而失去了盟友和民心。最终,胜败也很清晰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是勤勤恳恳量入为出,军事上又百战百胜的人(国家)。另一个是大手大脚,完全不管自己的收入水平,不管能不能还钱,拼命借钱拼命花钱的人(国家)。你会借钱给谁呢?好像看官们和我都愿意借钱给前者吧?错!实际上是,市场更愿意借钱给后者。
  上图是1770-1820年间,英法两国国债的利率,英国的国债非常稳定,即使在拿破仑战争早期屡战屡败的情况下,英国国债的利率也一直低于6%,平均只有3%,而法国国债,在拿破仑最辉煌的也有6%,一般情况都在7-8%这个量级。国债利率决定了英国可以低成本的大额借贷,法国却付出了更高的利息,还借不到钱。

  朋友们,不要抱怨我们勤勤恳恳工作,量入为出,却没人愿意借钱给我们。满嘴跑火车,借钱时压根不管自己是否还得起的人,却能借到低息贷款,借完之后还可以跑路到灯塔国过幸福生活。拿破仑皇帝也很不理解,很郁闷,很不平衡的。

  上面是个玩笑,英国为什么能借到这么多国债,是有深刻政治和经济原因的。这个问题可以写几本专著,就不赘述了。

  整个英法争霸的100年,就是英国借钱的100年。几乎每场战争,都是靠借钱打的。拿破仑战争由于延续时间比较长,英国政府才真正加了税来支持战争,之前的历次战争更是靠借债支持。
  从北美独立战争到拿破仑战争,英国国债迎来历史上的最高峰。英国超强的举债能力,最终打败了人口、资源、综合国力远远强于英国的法国。英法之争,可以称为是一场国家的信用战争。在整整一百年间,英国运用国家信用为战争融资, 最终打败了国家信用远远不如英国的法国。

  虽然负债累累,英国没有被国债摧毁。战争结束,英国开始还债。在1816年,英国政府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归还国债的利息和本金。其中国债利息占到了政府支出的40%。大家记住这个数字,后面分析美国时可以比较一下。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确立了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迎来了一百年的和平和繁荣。在这一百年的和平年月里,英国逐渐削减债务,债务规模不断下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时,英国国债只是GDP的25%。

  叁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在的霸主,美国。

  第一张图,是大家很熟悉的图。美国的国债从里根年代起步,从GDP的30%,一路上涨到65%。克林顿力挽狂澜,居然把政府收支做成黑字,国债不升反降。然后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把国债推到了GDP的100%以上。
  第二张图,也许大家就很少见到了。这张图是把国债的金额乘以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息,大致估算美国每年支付的利息总额。
  美国每年支出的利息总额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开始,实际一直在下降的。1982-1996年大概是GDP的4-5%。而小布什奥巴马时代虽然国债的总额从GDP的60%上升到了GDP的100%以上,但国债的利息反而从4-5%下降到了2-2.5%左右。
  这张图的结论更加明显了,80年代,美国国债利息支付的金额,占政府支出的16-18%。而现在,只占政府支出的8-10%。相比英国拿破仑战争后国债利息支出占政府支出的40%,美国政府债务根本不算多嘛。
  这张图是美国国债的利率,从里根时代开始,就一路持续下降。这个利率下降,很多人说是因为通货膨胀率下降,但实际远不止于此。通胀下降是一个原因,但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也一直在下降。

  今天,实际上美国的10年期国债已经比通货膨胀率还要低,实际已经是负利率了。为什么国债利率一直下跌,还一直有人愿意借给美国政府钱呢。其实很简单,一个因为美国是老大,另外就是其他国家一样烂。西方三大经济体,欧盟和日本也一直以来实行负利率政策。大家找不到回报更高的安全品种,于是利率就一直下降。目前美国国债实际利率已经是负的了,但照样轻轻松松都能卖掉。
  肆

  怎么来形容现在的世界经济呢?也许拿一个止疼药上瘾者来比喻是很恰当的。

  政治家们总是需要选票,需要自己的任期内经济增长失业下跌,于是,一遇到经济衰退,就刺激一把。财政政策刺激就是增加支出,扩大赤字,货币政策刺激降低利率,利率降不下来就量化宽松印钞票降利率。这好比一个病人,每次疼了就用杜冷丁这样的止疼药,止疼药的效果越来越差,于是就得不断加大剂量。

  货币政策刺激让利率降低,国债利息减少,然后又可以大规模发国债,继续财政政策刺激。对于政治家来说。利率这个东西肯定是越低越好,争先恐后的不断刺激降低利率。现在世界经济如同一个瘾君子,已经离不开刺激了。

  美联储19年很可能会转入降息周期,之前出现衰退要降息,现在还没出现衰退,过热的势头稍微退去一点,就要降息刺激。1988年的升息周期 Fed Fund Rate 升到了接近10%,2000年到了6.5%,2007年也到了5.25%,在特朗普的压力之下,这次升到了2.25-2.5%就要转降息了。不过也很好理解,负债累累的人,总是希望利息越低越好。

  靠着一次次刺激,打强心针,真的就能打造出一个蓬勃发展的世界经济吗? 一个国债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债券市场,真的可以持续吗?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十年之后才会有一个答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03:34 , Processed in 0.1879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