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80|回复: 0

明哥:这些城市的聪明人,都在卖房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8 20: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有个读者在“知识星球”上,向明哥提问:

  家在杭州市滨江区,有第二套住房,是投资性质的。2018年6月份底挂牌。由于杭州是大幅放宽了购房落户的门槛,我预计能较短时间吸引买家前来看房,挂牌的单价是3.5万元/平米。
  虽然从中介嘴里和房产网站上看到房价没跌,市场也传闻不断有年轻上班族会涌入滨江,但是有意向的看房人,寥寥无几。没办法,从今年开始调低挂牌价,一开始定3.3万元/平米,逐渐有了稀稀拉拉的看房者。
  从今年3月份开始,再把价格下调到3万元,没有等来合适的买家;5月初,再下调到2.8万元/平米,终于等来一个买家,正在商量买卖事宜。
  但是我心里非常忐忑,担心自己比市场价卖低了,不甘心。但是继续等下去,又不知道行情会怎么演绎。

  很显然,在这个卖家的案例中,投资收益率远远低于心理预期。但是,一点都没有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实际上,不仅仅是杭州,还包括广州、南京、苏州、合肥等地,虽然近半年以来,地方政府不断降低落户、购房门槛,开启抢人大战,但是这完全左右不了这些城市面临的时代大趋势拐点。

  聪明人,在房价下跌周期开启之后,已经在抢跑了。

  01

  5月底,杭州大专落户新政官方细则出炉,凡是大专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缴纳一个月社保即可落户。

  广州不甘落后。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广州连续三次降低落户门槛。最新的政策是,除了应届生可直接落户之外,往届本科生落户年龄放宽到40岁,社保放宽到6个月,而硕士以上学历及留学生,只要有参保记录即可落户。

  6月初,南京市高淳区宣布,只要持有南京市居住证,或者携带用工单位的劳务合同和营业执照,即可开具购房证明。这完全打破了之前外地人在南京买房,需要最近3年内累计缴纳2年以上的社保或个税的要求。

  一个接一个的放松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满满的焦虑感。但是,这能从中长期周期上,帮助地方上,抬高房价,加大交易量,最终让开发商拍出更多的土地,为地方政府贡献“土地出让金”吗?

  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呢?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普及常识:地方政府和高高的庙堂,在房地产上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近年来甚至是相反的。其根本原因在哪里?

  第一、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是不用向国家缴纳的,地方上几乎完全自由支配。

  第二、地产行业和银行风险、居民消费能力,紧紧绑定在一起。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和居民消费能力的下滑,关系的却是宏观层面上国家的未来。这是高高的庙堂,从来不敢放松监管的原因所在。

  2016-2017年,是二者在政策上最后的一致期。从2018年开始,国家的调控从来没有顾忌地方政府的创收要求,坚定地按照既定政策,一以贯之。

  所以,无论地方政府,是如何对上头的调控政策打折扣的,如何无下限地取消落户门槛,如何取消购房、卖房的限制措施的,都不会对全国房价、当地城市房价,产生明显的影响。

  因为,分析房价的未来走势,其变量根本不在于地方政府,而在于高高的庙堂。

  短期看:从2014年开启的棚改贷款的水龙头,何时彻底关上。

  中期看:经济发展前景,已购房居民的贷款余额,适龄青年的购房能力。

  长期看,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即,印钞速度和GDP实际增速的对比。

  02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到2016年底的全国房价上涨趋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2015年下半年的降准、降息的货币宽松政策,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挽救股市中的“股灾”,并且为房市“涨价去库存”运动提供流动性宽松的大环境。

  但更重要的,是央行提供PSL资金(抵押补充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主导的棚改贷款计划。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文章《听到房事就浑身颤抖!这一天已经悄然来到》中已经讲解过了。

  棚改货币化计划,是如何在房市中掀起惊天骇浪的呢?
  1、央行通过低利率的PSL(抵押补充贷款),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资金来源。
  2、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以发放棚改专项贷款的名义,注入地方政府。
  3、地方政府获得贷款资金之后,开启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先用真金白银,对被改造的居民家庭,进行货币化补贴。
  4、居民家庭用货币去购置新房,地方政府依靠开发商贡献的卖地收入,来偿还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

  从2014年开始,为了响应国家去库存、降杠杆的城镇化方向,地方政府们纷纷行动起来,轰轰烈烈的棚改运动开始了,当年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是9%,2015年来到了30%,2016年来到了50%,2017年达到了最高峰,是60%左右。

  截止2018年5月,国开行累计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近4万亿。 足足4万亿,和2008年我国拯救金融危机时的刺激计划规模,是等量齐观的。

  只要房价不下跌,城市的新增人口有钱赚、能还房贷,这个游戏就能一直持续下去,类似于永动机。

  但是,这可能吗?这种短期刺激政策,只能用一次,用多了,后果就很难收拾了。

  所以,从2018年6月份开始,国家开发银行,就开始收紧棚改计划的规模了,慢慢将水龙头关上。2018年,实际支持626万套房产的改造。2019年计划支持285万套,相比去年的规模,今年已经腰斩了有余。

  所以,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情况下,支持前几年房价上涨的“棚改贷款计划”水龙头也被关上了,那么除了京、沪、深之外的二线及以下城市,水从哪里来?

  03

  我们再来看中期时间内的经济变量。

  如果我们不陈列五花八门的统计数据,想请教一下你所在的行业和公司,能感觉到经济的温度冷暖吗?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销售507.8万台,同比累计下降10.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7693.1万部,同比下降11.9%。
  中国最大的线上广告公司,百度,2019年第一季度亏损了3亿元,同比2018年盈利的67亿元,下滑了70亿元。
  中国最大的线下广告公司,分众传媒,营业收入26.11亿元,同比下降11.78%;净利润3.40亿元,同比下降71.81%。

  相关数据,断崖式下跌。

  别以为这些数据和房价没有关系,除非买房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当我们买房时,不管是考虑对于还款总价的承受能力,还是考虑单月还款额,都建立在我们对于未来20-30年家庭的现金流入能力的预估上。

  当经济增长轨迹,进入了逐渐下台阶的历史进程以后,还有哪个行业和公司,能够保证自己轻松赚钱的呢?更加不要说个人了。

  我们在很多篇的文章里,反复普及一个概念:2018年不仅仅是很多行业自身发展的拐点,也是全社会的拐点,更是每个家庭的拐点。我们习惯了高速发展的经济阶段,工作很容易找,在行业内的加薪晋职是家常便饭,今天的债务很容易用明天的收入来偿还。

  但这一切,从2018年开始,要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更加让人担心的是,当潮水已经在退潮时,不明真相的居民们,却在逆势而动,不断加杠杆。

  我国居民每年新增的房贷, 从2013-2014年的3万亿这个数量级, 2017攀升至7万亿元的平台。从历史累计的未偿还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来考察,2008—2018的11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3.0万亿元增至25.75万亿元。

  如果以住户部门总债务与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2018年底,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在120%左右。也就是说,只要未来房价不再上涨,很多居民家庭实际上处于破产状态,资不抵债。

  可怕的是,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期间,个人住房贷款新增了1.07万亿,相比2018年上涨了7%,使得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了26.87万亿元。

  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无论货币政策是涨潮还是退潮,经济前景是乐观还是下行,居民们买房的信仰,却从未动摇。

  这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04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地方政府为了保住土地出让金的财税来源,无下限地放开落户门槛,想着办法地让开国家制定的限购、限贷政策,可以发挥作用吗?

  我们再看看杭州这座网红城市。杭州市的财政收入中,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是全国所有城市中最高的。这已经成为杭州市政府,极度依赖却又摆脱不掉的标签。
  2018年的杭州,在成交楼面均价为7956.94元/平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的总额高达2442.9亿元,和2017年相比的增速为9.08%,土地出让金总额全国排名第一,压过了上海、北京和广州。

  是谁在向杭州市政府贡献土地出让金呢?当然是房地产开发商,但是最终贡献者,是在杭州的买房者。

  根据浙江省住建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杭州市共成交新房14.88万套。杭州的买房者,在2018年,把自己的储蓄掏出来,然后去银行贷款20-30年,为开发商和市财政,贡献了4036.30亿元。

  毕竟,杭州前几年开了G20峰会,建设了钱江新区,后面还有亚运会召开、地铁建设高潮、2018年向国家开发银行棚改项目的贷款偿还,都等着米下锅呢。

  所以,就不难理解,杭州作为最知名的二线城市,成为了第一个落户无门槛的城市了。没有人来,哪来的钱呢?

  05

  当时代浪潮下的资产价格,进入一个大趋势之后,任何试图阻止其本来趋势的力量,最终只能起到推迟延缓时间的作用,而无法从根本上逆转。

  其付出的代价是,一旦重新回到原来的趋势之后,会进行得更为猛烈,更为势不可挡。

  地方政府放开落户的门槛,鼓励更多新需求者入市,能够对房价的快速下滑,起到一定程度的托底作用,但是小小的反弹吸纳了潜在买入者之后,后面将会面临更大的抛盘,因为,韭菜越来越少,能够接盘的入场者,已经不再傻了。

  所以,聪明人都开始卖房子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21:24 , Processed in 0.1719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