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38|回复: 0

刘晓博:非常重要!高层对形势判断,有大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6 16: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月15日下午5点半,央行通过官网发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的新闻通稿,传递了重大信息。

  种种迹象显示,高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给出分析之前,先介绍一下“货币政策委员会”。这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设立的机构,法律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机构非常重要。目前委员会主席由央行行长易纲担任,成员包括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外还有财政部、发改委的官员,以及资深经济学家。

  例会的通稿,是典型的“五股文”,分为5段。第一段是说开会的时间,会议的次数;第五段是出席人员。这两段,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分析的价值。

  剩下的三段里,第二段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第三、第四段提要求。这三段话,是主要的看点,里面往往透露出重大信息。本次会议的通稿,变化主要在第二和第三段。

  先看第二段,关于形势的分析。

  1、对国内经济形势比较满意,情绪乐观。

  最新的表述是:“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而在去年四季度和三季度,表述是:“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健康发展”,显然比“平稳发展”要乐观。

  2、在回顾一季度货币政策时,没有提及“中性”。

  回顾一季度货币政策时,通稿说:“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没有提及“中性”。而在去年四季度和三季度,表述都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

  没有提及“中性”,是因为一季度货币政策明显比四季度和三季度宽松,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了8.6%,创下了13个月以来新高,社会融资额、M1增速也都出人意料地好。

  注意,没有提及“中性”是回顾一季度,不是对未来的要求。

  3、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

  对国际形势的最新判断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仍然较多”。这显然比去年四季度和三季度乐观。

  在去年三、四季度,使用的措辞都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可以看出,“错综复杂”之前的“更加”被删除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变成了“不确定性仍然较多”。

  为什么对国际形势看法发生了逆转?因为去年11月初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之后,改变了策略。开始谋求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双方你来我往,谈判进展顺利,目前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了。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可以看出,中美谈判前景比较乐观。

  再看第三段通稿的变化。

  4、央行“防风险”的调门明显提高。

  在最新的通稿里,“风险”一词出现了5次,而去年四季度、三季度都只出现了3次。其中这次提及“风险”,最耐人寻味:

  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

  这段话是在谈“逆周期调控”,现在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因此“逆周期”就是货币政策宽松。但请注意,央行说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这其实是给股市、楼市敲响警钟,其中70%恐怕是在说股市,担心股市上涨太快,出现新的风险。

  5、央行“逆周期调节”的调门放低了。

  去年四季度,央行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去年三季度,则是“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这其实就是暗示货币政策将更加宽松。

  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央行的最新说法是“坚持逆周期调节”,平平淡淡,没有使用“加大力度”和“高度重视”。

  6、重提“货币供给总闸门”,显示宽松空间在减少。

  “货币供给总闸门”是央行爱用的措辞,前面的动词包括“调节好”、“管住”、“管好”和“把好”,这次使用的是“把好”。力度没有“管住”大,但毕竟提及了“总闸门”。

  去年三季度的时候,通稿的说法是“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相对严厉;去年四季度,“总闸门”不提了,预示着货币政策宽松期到来。今年一季度末,由于放水偏多,“总闸门”又回来了,但使用的措辞是“把好”,力度不算太强。

  让我们仔细阅读最新的表述: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是的,“不搞大水漫灌”也出现了,这是之前没有的。当这个词出现的时候,说明当前的货币政策比较宽松。

  7、再次提及“利率改革”。

  在去年三四季度里,都没有提及“利率改革”,但最新一次例会提到了,说法是:“稳妥推进利率等关键领域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号称已经完成,所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就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利率指标,因为央行即便调整,商业银行也有权不执行。随着外资银行纷纷杀入,未来央行只能学习美联储,在货币市场影响利率,也就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比如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国库定存等。

  这个改革,预计会在今年进行。

  8、提出“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全面开放,未来甚至将出现全牌照的外商独资金融企业,怎样管理就成为一个重要挑战,例会通稿说:

  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在这个提法之下,未来会有更多“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官员被提拔到金融高层。金融高官,不是想当就能当的了。海归的占比,会逐步提升。

  总结一下:

  从最新通稿可以看出,随着一季度社会融资额增量、广义货币M2、M1增速,以及人民币贷款增速超预期,宽松货币政策的“迟滞期”过去了,“融资底”出现了,“经济底”可能会在二季度末出现。在这种背景下,高层担心市场“宽松预期”继续增强,在股市产生泡沫,甚至引发房价大涨,开始打预防针了。

  货币政策会收紧吗?至少未来一、两个季度不会,只是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变小了。降准今年还会有,甚至不止一次;小幅降息也会有。但官方不希望刺激出新的资产泡沫,所以开始对股市有所压制,对楼市有托有压(比如最近合肥、长沙、北京就在压,而前两个月北京还在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07:45 , Processed in 0.2035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