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7|回复: 0

刘晓博:“大湾区”即将诞生!“官宣方式”传递重磅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4 1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万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在2月21日揭开神秘的面纱。

  宣布这一消息的,是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时间是2月12日她“出席行政会议之前”。据报道,林郑月娥说:

  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将于下周四(2月21日)在香港举行有关规划纲要的宣讲会,共同探讨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自2017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写入之后,这个规划的规格不断提高,迅速上升为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之后,第四个国家战略。

  一共有11个城市被列入大湾区范围,它们是: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两年来,关于“大湾区”的“官宣”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中央政府,比如发改委、港澳办等;二是香港政府的高层官员,比如林郑月娥。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郑月娥已经是“大湾区规划”进展的重要信息来源。

  上图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大湾区规划宣讲会的邀请函”,真实性应该比较高。

  这次“宣讲会”的召开,意味着大湾区规划正式揭开面纱。这个新闻首次由香港特首透露,并在香港举行宣讲会,向我们透露了传递了重要信号。这就是:在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里,香港是中央政府确定的龙头。

  2018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全国的12个中心城市,当时文件是这样说的: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

  由此可见,在大湾区国家承认有四个中心: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这是非常独特的。中国有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京津冀的中心是北京、天津,长三角是上海“吃独食”,成渝是成都和重庆,只有珠三角一下子确定了4个中心城市,占全国“被点名的中心城市”的三分之一。

  珠三角(或者说大湾区)就是这样独特,它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两种社会制度、三个省级区域,所以至少有三个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和广州。而深圳的GDP又是区内第一,是科创实力最强城市,所以深圳也必须被承认为中心。

  相比其他经济区,大湾区最具市场氛围,带有浓厚的“合伙人圈子”的性质,不像京津冀是个“父子圈”,长三角是“兄弟圈”,多中心是明摆着的现象,这最终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承认。

  虽然确定了4个中心城市,其实还是主次分明的。香港汇聚了11.3万亿的资金,远超深圳7.26万亿;而深圳又远超广州的5.48万亿(均为2018年末最新数据);澳门虽然号称四大中心之一,但汇聚资金只有0.71万亿,只有东莞、佛山的一半,被珠海超过。但即便如此,澳门是“正省级”,辈分在这里摆着,人家当年可是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之城”,历史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

  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来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被确认为香港,这从发布会在香港召开,湾区规划进展多次由香港发布,就可以看出来。

  事实上,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第一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就放在了“港澳台”的章节,原话是这样的:

  “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很多媒体引述的时候,都漏掉了上面的第一句话。其实,第一句话跟大湾区规划的出台,是有关系的。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说:“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由于“一国两制”的原因,中央政府的发展规划一般不涉及港澳,大湾区是第一次,开创了先例。

  所以,大湾区固然对广东、华南非常重要,但首先是奔着香港、澳门去的。而香港又是重中之重,因为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地位至关重要。香港澳门的旁边,就是台湾。让香港、澳门发展好,融入国家大局,对于统一台湾显然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当然,广东是中国人口、经济、财税第一大省,搞好搞活珠三角9城市,对于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大湾区规划的第二层含义,或者说第二个目标。

  所以,中央政府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头衔,也加冕给了香港。但事实上,大湾区科技成就最大的显然是深圳。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占全国的一半,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的。目前“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头衔,已经给了北京、上海和香港,深圳仍然没有获得。从中也可以看出,香港在大湾区的分量。

  我之前多次在专栏里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一线城市之争,就是“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竞争。中国“强科技+强金融”的城市只有一个,就是北京。深圳是“强科技、弱金融”、香港上海是“强金融、弱科技”。现在香港和上海都获得了“强科技”的头衔,如果能坐实这个地位,就可以保证未来50年甚至100年地位不动摇。

  此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曾透露了大湾区4个中心城市的定位:

  香港主要是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澳门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由此可见,香港的定位是最高的,加上刚刚获得“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跟上海一样,也是“5个国际中心”的定位,并列第一。相比之下,年轻气盛的深圳,只能收敛锋芒,继续韬光养晦。事实上,深圳这些年的自我定位一直避免使用“中心”的措辞,应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

  二、

  下面是一组关于大湾区11城的核心数据,其中的人口数据是我根据手机用户人数给出的估算。

  此前广东省某大移动电信运营商,曾根据2017年11月大数据估算出深圳常住人口超过2200万,当时深圳手机用户数是2679万。但鉴于香港、澳门人口统计数据比较真实准确,所以表格里香港澳门的人口就是官方数据,只有内地9城市是估算数据。其中只有肇庆人口比官方数据下降,其他城市都出现大幅上升:

大湾区11城主要数据一览
城市
资金总量(万亿)
财政总收入(亿)
财政支出(亿)
手机用户(万)
人口(万人)
香港
11.29
5330
4709
785
745
深圳
7.26
9102
4283
2978
2440
广州
5.48
6205
2615
3199
2622
佛山
1.54
1627
807
1300
1065
东莞
1.42
2264
874
1958
1604
珠海
0.75
954
573
368
301
澳门
0.71
878
849
--
66
惠州
0.61
1138
544
722
591
中山
0.59
739
438
685
561
江门
0.45
521
378
641
525
肇庆
0.25
233
316
399
327
  注:表格里的货币,已全部换算为人民币。“资金总量”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政府收入”,广州深圳为财政总收入,其他内地城市为税收收入,“财政支出”为一般预算支出。内地9城市财政数据,均未包含卖地收入。人口一栏,是根据“手机用户数”推算的“实际常住人口数”,推算依据是广东省某大移动电信运营商对深圳2017年11月人口的推算系数——1个常住人口拥有1.22部电话。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粤港澳大湾区11城的实际生活人口,很可能已经突破1亿人,这比官方公布的7000多万高出很多。其中广深两市人口之和,就突破了5000万人。东莞人口显著超过了佛山,这从小学生人数上也能获得印证。

  2、珠海汇聚的资金已经超过了澳门,这意味着什么?横琴新区的高房价,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所以我更看好珠海北部,这里靠近深中通道,靠近未来的深珠通道。珠海的未来在哪里?不是澳门,也不是香港,而是深圳。

  3、深圳、广州的“财政总收入”都超过了香港,这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深圳的钱大部分交给了中央政府,支撑了中央财政;广州的钱大部分交给了广东省,支撑了广东省财政。

  4、深圳的地方财政支出即将超过香港,算上土地基金估计已经超过了。深圳目前“每平方公里的财政支出”在内地城市高居第一,这能保证深圳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但深圳毕竟历史太短,人口增长太快,教育、医疗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需要继续“补短板”。
  上图:广东各城市2018年(左)和2017年(右)的手机用户数据,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公布。可以看出,广东省主要城市人口仍然在迅猛增长。

  5、东莞显然开始挑战佛山的“广东第三城”的地位,虽然GDP和汇聚资金总量还有差距,但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加上深圳不断外溢资源,佛山想保住“老三”有点难了。

  6、惠州是另外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最近几年人口、资金、财政增长都非常快,跟深圳不断外溢资源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深圳才是大湾区资源外溢能力最强的城市,因为深圳人多、钱多而地方超小。香港的资金目前是流向欧美,比如李嘉诚家族的资金,流向内地比较少了。广州面积足够大,能外溢的东西不多。

  7、珠江口西岸的城市,都眼巴巴等着深中通道和深珠通道,中山这两年经济增长有点慢,江门和肇庆也是,都需要深圳的资源来“加加油”。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之后,西岸会有较大发展。深圳已经计划在中山建设“政策性住房”,此前已经在东莞买地。一个城市的政府,在另外一个城市买地建设政策住房,深圳开了先河。

  8、深港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已经确定将成为大湾区的新星,也就是“第二个前海”。前海是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合作(深港之间),河套将是科技创新合作。农历新年之后第一个工作日,深圳市委书记就调研了这个片区,传递了重要信号。

  9、但愿2月21日规划公布的时候,可以有更多惊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2:38 , Processed in 0.1094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