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3|回复: 0

姚尧:省会扩张与祖国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久前,国家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作为因被并购而成为省会的莱芜,心里大约是欢喜的。作为因并购而得以做大做强的济南,心里大约也是欢喜的。可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姚尧听闻消息后便不自觉地皱了下眉头,作为历史类书籍的撰写者,每次省会扩张都会给我带来些许的困扰,因为我在写历史书涉及到古地名时通常都会标注今地名。自从2017年之后,我就必须把“今陕西户县”一律改为“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现在我又得把“今山东莱芜”一律改为“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应该又得把“湖北鄂州”改为“今湖北武汉市鄂州区”。
  为什么说武汉一定会并购鄂州呢?同样是在不久前,发改委批复同意在鄂州修建民用机场,总投资高达320亿人民币。320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换算成美元就是47亿,将近50亿美元。50亿美元又是什么概念呢?美国政府现在之所以关门超过一个月,弄得整个国家混乱不堪,起因就在于特朗普坚持要求国会拨出57亿美元在美墨边境建墙,可民主党坚决不答应,只肯同意出13亿,双方之间存在44亿美元的巨大差额。换句话说,导致世界头号强权长期混乱的约50亿美元“巨资”,竟然就被中国用在鄂州修建机场了。那么,鄂州有这么重要吗?值得投入320亿元人民币吗?

  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鄂州市的常住人口107.69万,仅占湖北省(5902万)的1.82%,全市GDP为905.92亿元,仅占湖北省(35478.09亿)的2.62%。显然,凭一个小小的鄂州,是绝对不足以配置320亿投资的民用机场的,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隔壁的大武汉,以进一步增强武汉的航空物流枢纽地位。换句话说,今日之所以花重金打扮鄂州这个小家碧玉,不过是为她将来能够嫁入豪门武汉准备嫁妆罢了。武汉市的常住人口为1089.29万,占湖北省的18.46%,全市GDP为13410.34亿元,占湖北省的37.80%。显然,一旦将来并购鄂州成功,武汉在湖北省一城独大的地位将更将巩固。

  同样地,西安、济南、武汉这些都不是孤立现象,只要你摊开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南京、杭州、广州、郑州这些省会城市无一不在快速扩张,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非如此不足以应对进一步深入的全球化竞争。不仅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如此。截至2017年,韩国的总人口是5146.62万,而首尔市的人口就有1009.65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9.62%。如果再加上由仁川、京畿道等构成的首都圈,则总人口高达2333.0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5.33%。日本的总人口是12671万,而东京市的人口就有94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47%,如果再加上神奈川、千叶和埼玉构成的首都圈,则总人口高达363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66%。为什么日韩的首都圈的人口比重会不断上升,上升到几乎全国都在朝首都圈集中的程度呢?显然,这不是哪个政治家的心血来潮,也与社会思潮和选举制度无关,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是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竞争力的基础是大量的高素质城市人口。

  通过对东亚各经济体的比较,我们发现最顶级的超大城市需要有230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而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就只有上海的2418.33万和北京的2170.70万(重庆人口虽有3075.16万,但其城市化率仅为62.6%,远远无法与上海的87.6%和北京的86.5%相提并论),首尔和东京依托其首都圈也能够达到此标准。可是反观台湾呢?截至2018年12月,整个台湾全省的总人口是2358.89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将整个台湾全省视为一个都市圈,更何况其在中南部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

  仅次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下一个人口门槛就是1000万人,东京和首尔都是这个规模,中国达到这个规模的二线城市主要有成都(1604.50万)、天津(1557.00万)、广州(1449.84万)、深圳(1252.83万)、哈尔滨(1092.90万)、武汉(1089.29万)、石家庄(1087.99万)、苏州(1068.40万)。接近1000万人的二线城市主要有郑州(988.10万)、西安(961.67万)、杭州人口(946.80万)、青岛(929.05万)。因此,现在大家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些年省会们都在不停扩张了,因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不凑够1000万人,怎么能行!即便是并购了莱芜(137.58万),济南市的人口也只有860.89万,依然输给同在山东省的青岛。而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现在的人口数量居然只有833.50万,所以镇江(318.13万)人民早已按捺不住、翘首以盼了。

  我们再来反观台湾,台湾有1000万人的城市吗?答案是没有,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新北,也就400万人。下面这张是我从维基百科下载的台湾省地图:
  图中的粉色代表的是直辖市(即通常所谓的“六都”),紫色代表的是(省辖)市,黄色代表的是(省辖)县。请大家注意最北面的1、2、3、7、8。1是台北市,人口266.86万;2是新北市,人口399.57万;3是桃园市,人口220.09万;7是基隆市,人口37.02万;8是新竹市44.56万。五个城市加起来是968.10万,刚好接近我们所说的1000万人的门槛!

  在去年底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中,韩国瑜之所以能在民进党的大本营高雄大获全胜,主要打的是两个议题,一个是“北漂”,一个是“又老又穷”。民进党反驳说,之所以造成高雄子弟北漂和高雄又老又穷,全都是国民党长期“重北轻南”的政策所导致的。国民党则反驳说,南台湾已经让你们执政了二三十年,结果搞成这个样子,你们从来不知道反思自己执政不力,却只会把责任怪到国民党头上,好意思么?其实,这两个党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却都没有切中问题的本质。民进党指责国民党过去重北轻南没有错,国民党指责民进党过去执政不力也没有错,可民进党之所以会长期执政不力,撇除个别县市长的品德和能力不谈,根本原因就在于国民党早年的长期重北轻南。很简单,台湾总人口才将近2360万,可现在北部面积那么小的五个市就已经集中了近1000万人,那么可以分摊到其它各县市的人口就非常非常少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构筑近千万人的都市区。因此,无论南部各县市如何执政有力,其竞争力也终究无法与北部抗衡,南部子弟必须漂到北部五市,才能拿到更好的薪水。于是,南部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经济越来越凋敝,进而越发促使南部的年轻人漂向北方,而北部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多,经济相对南部就越来越有希望,进而越发吸引南部的年轻人漂过来。

  按照这条思路推导下去,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韩国瑜在竞选时喊出“东西卖得出去,人进得来,高雄发大财”这句著名的口号后,又提出个目标说要“让高雄人口在十年后达到500万”。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民进党都纷纷指责韩国瑜吹牛不靠谱,现在高雄市人口只有277.35万,怎么可能十年的时间增加80%。韩国瑜则反驳说,十年500万是个雄伟目标,一个人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就很悲哀了。又说十年后高雄必定会成为纽约、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达到500万人口并非不可能。民进党进一步攻击说,十年增加230万,靠在地人自己生是不可能了,必定是要靠外地人移民,你是要把大陆人都引进高雄吗?韩国瑜则指责民进党这是在扣红帽子,又再次强调“经济100分,政治0分”云云,进而各说各话。其实在我看来,双方又是各有一定道理。上图中的5是台南市,人口为188.38万,6是高雄市,人口为277.35万,两个城市加起来也只有465.73万,连500万都不到。所以,我觉得韩国瑜应该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说希望高雄的人口能够达到500万,同时台南也达到350万左右(虽然他没有说出来),再加上周边的小城市,差不多就能接近1000万的门槛了。可问题是,谁会到南台湾来呢?就台湾省内而言,北部五市的虹吸效应已经形成,加上台湾省的面积本来就不大,如果终究不免要背井离乡,那么其它各地的人一定是漂到经济兴旺的北部而不会漂到经济凋敝的南部。至于台湾省外,其他国家的人为什么非要常住高雄呢?真正会常住高雄的,只可能是基于同文同种的民族感情的大陆人和海外华侨。因此,放在南台湾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闭关封锁,让经济更加凋敝,要么积极拥抱祖国,让经济起死回生。

  北台湾的情况相对南台湾更好些,但放眼未来,它也已经遇到了天花板。因为我们刚才说了,1000万人只是标配,将来大陆的所有二线城市都会达到,未来的超级城市或者城市圈必须要有2300万人才能够有竞争力。因此,台湾要想不被边缘化,就必须积极向外拓展,融入更多的区域组织,以依托更庞大的人口规模。从地缘结构上看,台湾向外拓展无非就只有北上、西进、南下这三条路,即北上日韩、西进大陆和南下东南亚。

  先说北上,这是一条绝无可能成功的路。韩国的产业结构与台湾重叠性非常高,两地在绝大多数产业和定位都处于激烈竞争关系,而且以近二十年的发展来看,韩国相较于台湾的优势正在逐渐拉大。请看下面这张自1980年至2017年以美元计价的韩国与台湾的GDP走势图:
  再请看下面这张韩国GDP与台湾GDP比值的走势图:
  可以看到,在1980年代(蒋经国时代),韩国GDP大约是台湾的1.4至1.6倍。从1990年代(李登辉时代)开始,韩国GDP相较于台湾又提升一个台阶,大约是台湾的1.6至2.0倍。此后由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受伤更重,GDP比值下降到最低的1.34倍。危机过后,韩国GDP相较于台湾的比值一路飙升,峰值是2007年的2.75倍,而这快速飙升的八年正好就是陈水扁执政时期。2008年以后,无论是马英九还是蔡英文都无法实质性缩小韩国和台湾之间的经济差距,比值一直维持在2.4至2.7倍之间。

  因此,台湾既不可能用更优质的产品占据韩国的市场,也不可能利用韩国的所谓廉价劳动力,北上韩国是绝不可行的。北上日本呢,那就更不可行了!且不说日本的各方面实力都强过台湾,台湾在心理上就不敢向日本挑战。绿营长期媚日舔日自不必说,即便是蓝营那又如何?现在被视为蓝营领袖的韩国瑜,他在竞选时有个著名的口号叫“四靠”,即“国防靠美国,科技靠日本,市场靠中国,努力靠自己。”且不说“国防靠美国”是何等的荒谬,单就“科技靠日本”这一句就可以看出台湾政经领袖在面对日本时的自卑。既然科技要靠日本,那么台湾企业自然也不可能以进攻的姿态北上日本,而最多只能是台湾劳工北上当日漂了。

  北上既不可能,那么就只剩下西进和南下了。事实上,这两种言论在台湾已经吵了三十年,吵到现在还没有吵清楚。1987年,美国在贸易战修理完日本后将攻击目标转向台湾,迫使新台币在短期内大幅升值,遂导致台湾的制造业全面崩溃。当时的台湾与后来的大陆一样,都是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都是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赚取非常微薄的利润。由于美国的攻势极其迅猛,台湾制造业还根本来不及转型升级,就在汇率和关税的双重打击下出现全面性的大幅亏损。于是,台湾制造业被迫出走,以寻求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对于往何处去,当时台湾就是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应该南下,一派认为应该西进,这两种意见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国民党的主流和非主流之争。主流派以李登辉为首,支持南向,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对于那些背弃祖国的不肖子孙来说,他们当然要避免在经济上与祖国大陆联系更紧密。2000年国民党败选后,李登辉率国民党内的独派势力出走成立“台联”,与民进党组成泛绿阵营。非主流派原是以李焕、郝伯村等为首,支持西进,当其在党内权力斗争中相继败给李登辉后,国民党开始出现持续的分裂和出走,先是赵少康、郁慕明等出走成立新党,后有宋楚瑜出走成立亲民党,他们在陈水扁执政、李登辉被赶出国民党后又与国民党组成泛蓝阵营。

  天佑中华!那批南向的台湾企业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几乎全军覆没,而西进的台湾企业却有不少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而且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一起迅速壮大。正是由于台湾制造业的那次集体出逃,而出逃到东南亚的台湾企业全都死在沙滩上,这才从根本上斩断了“台独”势力的金流,而受制于台资企业在大陆持续经营的现实,岛内的“台独”政客无论在思想上多么顽固,却也终究不敢在行动上太越界。被“台独”份子视为“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的赖清德,刚在立法机构说出自己是“主张台独的政治工作者”,就立刻在各方压力之下闭口不谈了。而蔡英文为摆脱大陆对台经济影响,终于想出的所谓“新南向”这步妙棋,现在也早已沦为笑柄。

  现在台湾有很多人在怀念蒋经国,觉得蒋经国在世时台湾的经济实力蒸蒸日上。自从蒋经国去世,台湾经济就一路开始走下坡路,无论是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还是蔡英文都无法让台湾经济振衰起敝。于是,岛内民众总是骂来骂去,互相攻击,其实他们不明白的是,1987年对于台湾的转折意义,不只是台湾在这一年换了领导人,还因为美国在这一年对台湾发起了贸易战,而在此后的三十年间,台湾始终没有为自己找到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台独”的民进党自不待言,“华独”或“独台”的国民党亦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两个月前,当台湾县市长选举结束后,我写了一篇《蔡英文为什么输这么惨?》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姚尧提到这次韩国瑜拿下高雄后,“要想在高雄站稳脚跟,必须立刻在经济上全面依靠大陆,一面将高雄的东西卖到大陆,一面吸引大陆的人去高雄旅游,而这最大的好处就是美国再也无法通过操弄台湾问题来对我们进行威胁和讹诈,台海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迎来和平,使我们得以在这个全球局势诡谲动荡的大环境下扫除一大隐患,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与这个大战略相比,往那个小岛上花点钱还是相当值得的。从义的方面讲,他们毕竟是我们同文同种的骨肉同胞。从利的方面讲,买台湾要比打台湾划算太多了。”

  从读者反馈来看,“买台湾要比打台湾划算太多”这句话引起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虽然占大多数,反对者也相当不少,而反对者又主要分成两种意见:一种是以台湾同胞为主,说你大陆有钱了不起呀?你以为有两个臭钱就能把台湾买走呀?另一种是以大陆同胞为主,说台湾很多人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他们只惦记着我们的钱,根本就不想和我们统一。还有人说,韩国瑜也不是什么坚定的统派,他整天宣称的“一中各表”不过是“独台”而已。事实上,读者的这些言论都有一定道理,只是你们都误解了我的原意。我当然知道韩国瑜,以及绝大多数国民党人的政治观点,我所谓的买台湾也不是说立刻就让台湾的每一寸土地都插上五星红旗,绝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台湾经济三十年来都在困惑迷茫中,而大陆经济却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趋势中,即便现在因为美国的围堵打压而遭遇到一定困难,也终究不改蒸蒸日上的势头。我所谓的“买台湾”,是买他们现阶段不要变成美国遏制大陆发展的马前卒。如果是民进党执政而受美国蛊惑搞“台独”,那么就有可能把两岸关系推向激烈对抗,甚至引发战争的危险,届时就有可能扰乱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的和平环境。可如果换作是投机而怯懦的国民党执政,至少台海两岸就不会有发生战争的风险。我们虽然唾弃以马英九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不统”,但对他“不独、不武”还是有信心的。三十年前,台湾的经济综合实力远胜于大陆。在台湾经济发展巅峰的1990年,台湾省的GDP相当于整个中国大陆的46.3%,是大陆最发达的广东省的十倍。可是到2017年,台湾省的GDP只相当于大陆的4.56%,只有广东省的四成。时间在我们这边,我们已经在一个又一个领域超过台湾,只要再假以时日,我们会在更多的领域远远地将台湾甩在身后。

  下面这张是自1980年至2017年大陆GDP与台湾GDP的比值:
  在1980年代,人民币贬值得非常厉害,美元兑人民币从1980年底的1.53贬到1992年底的5.77。因此,虽然海峡两岸的经济增长势头都不错,但站在同一美元汇率的角度而言,大陆对台湾的GDP比值从1980年的7.07倍逐渐下降到1992年的2.11倍。1993年底,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宣布从1994年1月1日起,将官方汇率调至1美元对8.7元人民币。自此以后,大陆相对台湾的GDP比值开始一路飙升,而且越升越快,至2017年,大陆GDP已经是台湾的21.94倍。

  从2012至2017年,台湾历年GDP的增速分别是2.06%、2.20%、4.02%、0.81%、1.51%和3.08%,平均值为2.28%。2018年的官方数据没有公布,但根据各研究机构的预测,大约会是在2.62%左右,而2019年会降至2.41%左右。
  因此,我们大致推断台湾未来十年的GDP增速约在2.4%左右。2017年,台湾的GDP是17.50万亿新台币,合3.88万亿人民币。那么到2027年,台湾的GDP大约就是4.92万亿人民币。2017年,大陆的GDP是82.08万亿人民币,假设未来十年还能保持6.5%的成长率,则到2027年的GDP大约是154.07万亿人民币。到那个时候,大陆与台湾的GDP比值将达到31.34倍!到那个时候,大陆看台湾,台湾看大陆,心理上的优劣势又会与现在完全不同。

  因此,姚尧所谓的“买台湾比打台湾划算太多”正是基于这个角度而言。试想,去台湾买买水果,住住酒店,才要花几个钱?可如果真的是台海局势持续紧张,甚至发展到不得不以武力解决的地步,所需要花的军费得多少钱?即便美国不敢出兵干涉而作壁上观,那么打下台湾之后的战争修复又需要花多少钱?我从来不怀疑,如果我们真的下决心要动武,打下台湾是没有任何悬疑的。我甚至不怀疑,以我军之英勇,以美国之现实,以“台独”分子之怯懦,打下台湾都不需要真的死多少人。可问题是,然后呢?你该如何治理用武力统一来的台湾?你又该如何向国际社会展现你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孔子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为什么现在有相当多的台湾人不愿意立刻统一,说白了就是他心里还不服嘛!你连让一水之隔的“近人”,连让同文同种的台湾同胞心服的本事都没有,那将来还怎么推“一带一路?”

  有句俗话说得好:“听人说一万次,都不如自己摔一次。”你现在跟台湾同胞说统一的好处,他们中的很多人听不进去就是听不进去,说一万次都没有用。那怎么办呢?只能是让他们自己摔跤,只有当深深感受到痛了,意识到自己远远落后了,他们才会反思。反正只要他们别头脑不清去做别人的炮灰,来妨害我们发展经济就行。《司马法》上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当然不该放松奋武强兵,但也真的没必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苏联霸权的灭亡,是从攻打阿富汗开始的。美国霸权的衰落,是从攻打伊拉克开始的。从国家民族的大义来讲,我们当然有武力拿下台湾的正当性,可问题在于,这样做合算吗?考虑清楚代价了吗?真得非这样做不可吗?殷鉴不远,我们切不可只因一腔热血就莽撞行事啊!

  又有人说,统一台湾已经刻不容缓,因为台湾的教科书都被篡改得不成样子。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是读那些“台独”教科书长大的,长大以后就成了“天然独”。我觉得这事虽然值得重视,但也不是什么决定性的大事。想当初,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了五十年,那是何等严重的洗脑教育。可是当日本人被打跑后,台湾人就又都是中国人了,是因为国民党逃到台湾初期的执政腐败粗暴,才为后来的“台独”滋生提供了土壤。现在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已经七十多年,可很多台湾人一提到日本就流露出由衷的敬佩,就连蓝营的政治领袖、外省人的第二代韩国瑜也言必称“科技靠日本”,难道韩国瑜也是读日本教科书长大的?无非是他思维闭塞,头脑不清罢了。因此,我们要对台湾同胞有信心,我们要对中华文化有信心,我们更要对我们自己有信心。我们相信,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随着我们的文化发展日益昌明,是会让台湾同胞心服口服的。

  此前,姚尧所有的文章都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我以为我的读者全都是大陆人,所以在用词上比较随便。出乎意料的是,竟然会引来许多台湾同胞关注。如果我过去在涉台问题的用词曾让你们感到不舒服,我愿意在此表示歉意,今后我会多加注意。不过,我很真诚地建议你们,如果你认同我之前关于城市人口的观点,那就来大陆发展吧。你们或许自豪地认为,投票选举是每个人的光荣权利。可在我看来,政治是一门高度复杂的专业。试问,如果今天是医生在治病,你会让家属参与进来投票,决定治疗方案吗?如果今天是企业家在投资,你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投票,决定投哪个项目吗?我相信肯定不会,因为治病和投资都是高度复杂的专业,这样高度复杂的专业事务就该交给极少数专业人士来做。同样的道理,政治这样高度复杂的事,怎么能够交由全民一人一票来决定呢?正是由于你们引以为傲的选举制,使得你们的政治人物只会取悦选民,只知算计选票,开口闭口就是“那样没有票”、“这样才有票”,还美其名曰“倾听民意”。殊不知,政治领袖本就不该事事顺从民意,因为政治领袖本就应该比民众更有智慧和远见,就如同《商君书》上所说的:“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又说:“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可惜的是,正是由于你们选票决定一切的政治制度,使得你们的政治人物眼睛里就只有选票,能拿到选票的事才去做,拿不到选票的事就赶紧躲。为什么自称是墨绿出身的柯文哲会拥抱“两岸一家亲”?为什么民进党的“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在参选高雄市长时会提出与深圳合办“高深论坛”?他们也不全然都是鼠目寸光的笨蛋,多少也知道一些世界潮流。可是,但凡遇到些许压力,但凡觉得选票会流失,他们就很快缩回去了。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台湾绝不可能出现一位有魄力的政治人物,带领台湾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因为即便出现这样英明的政治领袖,也必定会被你们引以为傲的选举制度给边缘化。坦白讲,作为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我一点都不介意岛内的政客们蓝绿恶斗、闭关封锁。甚至,我是乐观其成的,因为我前面的逻辑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和平统一是需要靠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既要靠大陆人民奋发图强以振兴经济,也需要岛内政客闭门封锁以拖累经济。只有当两岸经济发展到一个极其悬殊的比例时,广大台湾同胞才会有反思的意识,才有可能主动来跟我们谈统一。而且这也谈不上是什么阴谋,我既然敢公开这样大声说,就是算准了岛内的这些大小政客,即便明白告诉他们这样恶斗下去会把台湾搞得日益破败,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相互间斗得乐此不疲。不过,作为同文同种的骨肉同胞,我还是真诚地建议你们离开台湾,到大陆来工作,大陆才是你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整个台湾岛就是2360万人,北台湾的人口已经达到1000万,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极限了,将来最多就是个大陆二线省会的级别。至于南台湾,卖卖水果,搞搞旅游还行,至于高科技,真的是想都不要想。为什么这次高雄市选举,陈其迈主打的什么“桥头科学园区”、“工业4.0”、“AI人工智慧”这些议题完全得不到认同?不是他口才不好,也不是这个不重要,而是你们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因为高雄的人口不够。要发展高科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在于要能够组织起大量优秀的理工科人才。可是,南台湾的总人口就那么点,又如何去搞来那么多理工科人才呢?说到底都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罢了。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对于想要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的台湾同胞来说,祖国大陆才是你们施展才华的大海。至于现在的台湾岛,其实我们正静静地看着它在内耗中逐渐干涸,以迎接未来的和平统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12:47 , Processed in 0.1094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