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19|回复: 1

云天:美国阶级社会的基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 22: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源垄断(一)

  早先在政委群(北冥笑谈)里,来自上海的光子兄(经常去美帝和加拿大)曾与小伙伴们分享了美国的经济体系,就是以信用为基础构建的一个信贷消费体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美国社会资源垄断现象的一种——信用垄断,民众阶级分层现象也能一窥端倪。转过头看看我们的孩子,美国的教育资源的垄断,更是其阶级分层的有力保障——公平的大美利坚?不存在的。

  (对,还是这个可爱的政委!还有,我们良心不会痛……)

  提到教育,绕不开的就是那些精美党挂在嘴边的“素质教育”,什么体育、艺术、交际等等,似乎“别人家的孩子”显得特别优秀。反观我们国内,似乎“应试”教育束缚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甚至出现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新八股”这样的过激言论。

  但是,当你真的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对其教育方面有所了解的话,美国人的“素质教育”,其实也是一种应试教育,在所谓的常春藤名校身上显得更为突出。常春藤联盟是指1954年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八所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之后又有全美各地25家科研资源突出的大学,参照该标准,加入了该联盟,被称为新常春藤盟校。

  除去我们在美国电影里面看到的“励志”桥段(篮球、橄榄球),在这些大学里面的商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等精英摇篮里,我们看到的考核体育项目是击剑、马术、高尔夫等等。当然,这个标准是动态调整的,但是无一例外的初衷就是挑选“富人家的孩子”。其中,马术的成本不必多说,一匹好马自身的价格绝不逊于一辆豪车,还不包括其饮食医疗,场地训练等方面的投入。包括击剑、高尔夫,都不是一般中产家庭能够供养得起的,别的艺术、社交等等,无一不是需要“金山银海”的金钱和强大的社会资源的投入才能培养的项目。

  真正美式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奔着这些考核而来的,而作用就是甄选“盎格鲁-萨克逊”圈子里的精英后代来作为培养对象的。可能这里有杠精就要开始喷了:云天,你举的例子都是私立大学,美国的公立教育资源也很不错啊!人家倡导的也是素质教育啊!

  这还真别说,您老说的还就真对!不过嘛,这些好的公立学校,无一不建在富人社区里。要知道美国各个州的“独立”性很高,但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这点上,各州有着难得的“共识”。

  不仅仅是学校,美国的公共资源都是按照收上来的社区税收按比例分配的,市政啥鸡毛蒜皮的我们就不提了。以我们老百姓日常的治安为例,据统计在美国,富人区有人报警的话,当地警方的平均出警时间是5分钟左右,而在“外面的世界”,这个时间一般子40分钟以上,而在黑人和一些有色人种的社区,一般要将近一小时警察才能赶到事发现场。

  而教育资源表现的更甚,有些公立学校仅仅一街之隔,位于富人区的学校拥有良好师资、设施和丰富日常活动。而在“外面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老师混吃等死,学校药物泛滥,设施以教会等慈善机构捐赠为主,学生以滥交、嗑药、暴力作为夸耀的资本,孩子想在这种环境下成材,实在难上加难。

  在美国名校的择生标准这一条上,很多“体制”内的人也说不清道不明,一个哈佛的招生负责人退休后你让他帮你出谋划策,他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美国的名校择生标准,如上文所述就是圈子甄别优先。

  我们回顾相关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时间里,美国的名校入学考核里有着希腊文和拉丁文。因为在此之前,美国精英发现其他族群的“人才”挤占了自己后代的份额,于是就炮制了希腊文和拉丁文这两个“门槛”。因为英语本来就属于拉丁语系,希腊文更是其他族群所不关注的“小语种”,所以成功在几年内把其他族群的招收率降到10%以下。

  而当苏联崛起、纳粹在欧洲“横着走”(集体主义盛行)的那段时间里,眼见自己所倡导的“个人自由”成了孤家寡人,又将这俩“门槛”给取消,在之后的数十年,其他族群的招收率一度达到40%。为的就是保持盎格鲁-萨克逊文化的活力,以及在其他族群里寻找“代言人”,我们所熟知的黑人总统奥巴马及其父亲,也是赶上了那段“好时光”。

  最后,一个最明显乃至于“最有效”的门槛,是美国白人精英维持教育资源垄断的“杀手锏”——校友面试/推荐制度。这也曾被那些精美段子手拿来嘲笑我们的“国情”:有一位国内教授,在写出多封(转推荐)推荐信后,外国朋友表示很迷茫“为什么你在信里都说XX是你最好的学生,那么你最好的学生究竟是哪一个”?

  这个现象在国内固然存在,但是想必美国自身的制度其中的赤裸裸的“交易”成分也就不算什么了。在美国名校,都有着校友“面试/推荐”制度,大学的面试官是由毕业了的校友无偿担任的。这听起来是为母校做贡献,现实显示的一方面也的确如此,很多校友都会借着这个机会向母校捐款。

  而在这制度的背后,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圈子”营销——校友的推荐/面试可不是无私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作为面试官,看到自己同宿舍校友的孩子前来面试,是不是会“给与方便”?反过来,这意味着下次你自己(朋友)的孩子会不会因此而获得该校友“方便”?这么一合计,面试的天平想不倾斜都难,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优秀学生的“落选”——因为你不是我们圈子里的人。关于美国教育资源方面的垄断,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来解读,篇幅所限就留到下篇再行论述。

  这里云天有几句话要讲,先概括来说一下美国教育,人家是奔着巩固阶级固化那层面去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白人精英要把份额留给自己的后代。我们国内的高考制度,尽管有着种种不是,但基本能够做到人才的公平甄选——分够了就能上。其次,素质教育是个好东西,但是也要适可而止,看到现在孩子成了很多家长攀比的工具,云天表示很痛心。现在走出去,感觉不修几个高大上的课,就不好意思去和别的家长打招呼,这说到底还是我们家长心态的“锅”。最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做好引导,并对其感兴趣的方面做好保障就好,我们应该为孩子保驾护航,而不应该成为“束缚”孩子发展的帮凶——你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要优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妙”的谎言(二)

  崇尚“个人自由”是美国最底层的文化标签,而其中最突出的例证则是公民持枪和言论自由,这也是美国宪法赋予民众的基本权利。在美国强大舆论机器的运作之下,美国成了当今世界上“公正、民主、自由”的代言人,而电视信号和网络的延伸,更是将美国打扮成“娇艳欲滴”的自由女神。

  在21世纪,美国的普世价值观深入人心,而在其本土,美国公民也已地球主人的角色自居。记得12年云天到访底特律,当时叙利亚战争已经慢慢拉开了帷幕,美国深陷伊拉克、阿富汗两个战争泥潭。云天随口问了一句美方的接待人员:你们还会介入叙利亚么,毕竟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烂摊子在那,你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啊。而当时接待我们的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他笑眯眯的答道:如果当地民众受到非人道的对待,我们美国人有义务去帮助他们。

  (帮的一手好忙,就问你感不感动…伊拉克:不敢动…)

  在这里云天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宣传做的是好啊,只有把国内的文化阵线搞统一了,才能大肆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美国大片、流行歌曲乃至于一些小视频,成功设定了“伟光正”形象的美国,成为很多“粉丝”所向往的天堂。

  大部分美国人对此也是深信不疑,在他们眼里,身处天堂的自己对“其他地区”肩负着一种说不清大不明的责任与义务。直到川普的上台,商人出身的他并没有过多的做好包装工作,仅仅是以利益为考量,将很多美国人责任感中的那份光荣,给涤荡干净,当然这个我们后文再说。

  记得美国人经常提起来的几个自豪,我们这里有必要铺开来说道说道,首先就是美国是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皿煮国家。至于这个故事的主角华盛顿,那是家喻户晓,其坚持民主制度的“伟大”人设,更是成为其人性中最为闪光的一面。

  而事实上,华盛顿的“抵抗意识”从未那么强烈,出发点只是图财,毕竟有点历史底子的人都知道,波士顿倾茶事件,那是一场贼喊捉贼的闹剧(有必要的话,请联系云天,单独抽时间撰文)。这屁股嘛本身就算不上正,而华盛顿在独立战争里的作用,也仅仅是“水到渠成”的那种。法国人和英国人在前线死磕,乌合之众的大陆军则是能跑则跑,说白了,美国的独立那是法国人送给他们的,跟他们自己真没什么关系。不过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们课本中那位放风筝的,谈到贡献,富兰克林在欧洲的游说,起到的作用显然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最大金额100美元美钞,印的是富兰克林的原因——美国人自己心里清楚。

  (钞票的微笑:真香~~)

  而说到华盛顿坚持皿煮,主动让贤,那就真有点颠倒黑白的意思了,因为一方面他根本说了不算啊,另一方面这老小子贼精(后文会提到)。我们翻阅历史资料,华盛顿的大陆军总司令只是个虚衔,前线死磕的是法国人,大陆军的中坚力量也是法国人,组织、训练、后勤样样离不开法国人。开国之后,华盛顿就是想“称帝”,那也得有像样的砝码(贡献)不是?很抱歉,这个他还真没有,此外,在独立战争中,各路力量各自为战,都是通过法国人来进行协调的,其威信远不及后市宣传来得高。

  而其不搞连任,那就是“贼精”的表现了,我们都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粮饷多是由法军支持的,但是“地主家”的余粮也得自己先吃饱不是?因此后来战后还闹出过要军饷的事件,这事儿虽然很快就平了,但是放眼当时的北美十三州,各自有各自完整的班子,谁都不服谁,大家各玩各的,最擅长的就是甩锅、哭穷、跟联邦政府要钱。你说这样的总统,要权没权,没事还被“债主”堵门,换成你,你也当不下去,回到当时的华盛顿的内心世界:坚持皿煮人性的光辉?去你奶奶个腿的,老子还不如回乡下农场,过逍遥自在好日子去呢!

  至于先贤云集的“费城会议”,现在美国人谈起来也是一脸的光辉与崇拜,因为那次会议是奠定当今美国社会的一场盛会。费城会议从1787年5月25日开至9月17日,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诞生的时间,也的确够美国人叉一会腰了。但是,(说到但是,小伙伴就知道喜闻乐见的来了)这帮先贤也是心大,大夏天的搞开会,还是这种几个月的大会。而会场更是惨不能睹,中暑的、脱水的被抬在一边凉快,补充水分休息一会继续参与会议,不是出于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自己代表本州的乡亲,可不能别别的州给挖坑。

  (现场其实热成“狗”,这么光辉的形象?不存在的,大汗淋漓了解一下)

  于是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一方面说是“保密”起见,将大门锁起来,窗子关闭(其实一开始就怕那种甩袖子跑路的代表才搞出来的),搞了个密不透风(你不中暑我中暑啊)。而另一方面,在经历过开始阶段的“尬聊”阶段,大家慢慢“入戏”了,为了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也只能在里面挥汗如雨,跟其他州不怀好意的代表争个面红耳赤。其中有一项议题就是黑人的选举权,蓄奴州和北方州吵得不可开交,到最后得出个一个黑人换算成五分之三白人这么个“奇葩”的结论。

  美国的文化包装深得其大表哥的真髓,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打酱油的、奇葩的、甩袖子的一个个慢慢蜕化成完美的励志传说。真正的美国精英知道,只有这样的文化包装,才能使美国有着足够的凝聚力,而真正出力的法国人则因为“需要”,被选择性忽略了。所谓光辉的独立战争历史,只不过是一群抗税刁民(美)和奸商(英)的博弈,为什么这是美国阶级社会的基石?因为知晓真相的往往只有少数人,并且还能根据需要,去制造所谓的“真相”,美国文化的包装能写的还有很多,具体作用,篇幅所限,下篇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12:53 , Processed in 0.2189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