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8|回复: 0

余永佳:新能源汽车崛起势不容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 13: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是市场前景最为璀璨和最受消费者亲睐的交通工具。然而在其产业发展征程上,却屡屡遭遇雾霾挡道、化石能源过度消耗、全球气候变暖等新危机的侵扰。为此,一些国家争相公布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其中荷兰和挪威的禁售时间是2025年,德国、美国加州、以色列、印度是2030年。英法等国是2040年。据悉,中国正在计划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这就预示着,汽车产业的大变革时代已经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一统天下,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新潮流。

  尽管燃油车依然独占选择面大、性价比优、安全系数高、技术成熟、质量可靠、加油站普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势,至今仍拥有一批数量占优、情谊难舍的铁杆粉丝。然而,由于嗜油成性以及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不检点,不仅是脚踩环保红线的燃油车已进入了全身告退的倒计时,甚至连表面是一身清洁无污染绿衣、但内心却仍与燃油保持暧昧关系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很难逃脱禁售的厄运。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历史赐予我们赶超国际水平的新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技术上属于第二梯队,目前仍存在着基础竞争力弱、研发成本高、售价昂贵、技术不过关、性能不稳定、安全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或加氢困难等短板,没有真正具备取代燃油车的实力,更未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全面认可和接受。在另一方面,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却屡创惊喜,近几年更是雄踞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榜首。

  未来的汽车,除了必须使用清洁能源之外,在自主创新、成本、安全、效能、管理、维护和保养等方面,也要优势明显、品质超群。

  振兴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政府部门高屋建瓴、统筹帷幄,各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更应步调一致、同心协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阔步前行过程中,平时喜欢管一些不该管和不应管事情的政府主责部门,却并未像发展高铁、城市地铁那样强势和富有激情,反而显得有些矜持和过于谨慎。

  例如,政府在技术路线上长期保持中立,对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等重大决策也始终是低调行事,一切都交由市场来决定;出台的一些补贴政策,更是因成效不明显和副作用多,招来多方的质疑和问责。

  由此所产生的后果是,尽管企业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但是由于缺乏抗风险能力和技术创新动能,因而多热衷于走低水平重复开发经营之路,少数企业甚至还玩起了骗补的游戏。

  迷茫的市场和各自为战的企业未能给中国新能源汽车描绘出一幅发展思路清晰的规划图,作为一个汽车生产大国,至今仍无法实现向汽车科技创新强国的华丽转身。

  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究竟应该选择哪一条正确可行的发展之路?目前似乎仍在雾霾中探索。

  令人欣喜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原科技部长万钢2018年12月1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犹如重锤敲鼓,打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沉闷和静寂。

  万钢提出:“应及时把产业化重点向燃料电池汽车拓展”。此番重量级表态,间接地表明了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支持,并可能会引发一场纯电动汽车与燃料汽车争夺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新对决。

  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的发展态势来看,两者的技术各有所长,无论是产品创新潜力、经济效益提升空间、产业发展后劲和市场接受度,都在伯仲之间。

  不过,双方的短板也同样扎眼。

  纯电动汽车是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尚不能满足量大面广的远程公交、双班出租、城市物流、长途运输等市场需求”。

  被誉为是终极环保车的氢能汽车,则必须尽快破解氢燃料电池成本高企以及加氢站数量不足等难题。

  这好比十几年前中国铁路出现的“轮轨”和“磁浮”之争。如今,纯电动汽车与燃料汽车也将进行新一轮争夺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擂台战,面对这场“优与劣”和“取与舍”的大比拼,政府部门、业内人士以及亿万汽车消费者,又该如何投上正确的一票?

  单凭人类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能力,目前只能用拍脑袋的方式来判定纯电动汽车与燃料汽车的成与否。而产业论证、评估工作量大,牵涉面广,时间成本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国汽车耗不起,实现中华强国梦更不及。

  面对优胜劣汰的国际市场竞争挑战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历史重压,我们既不能犹豫彷徨,听任市场随波漂流和企业无序竞争;也不能操之过急,简单地采用“两选一”淘汰制。

  正确的方法是:因势利导,实施“双录用”新策略,让实践来论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更要让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来振兴中国未来的汽车产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独占其他国家没有的市场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因而有底气、更有实力支撑多种模式的共同发展和消化由此而产生的经营风险。

  只要能政府搭台,营造激励技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企业奋发向上和消费模式多元化的市场环境,放手让纯电动汽车扬鞭催马,激励燃料汽车后来居上,助力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齐驾并驱、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中国必将能在较短时间内营造出一个数十万亿、甚至上百万亿规模的新市场。

  汽车产业大洗牌的第二春已经来临,中国汽车产业切莫错失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0:01 , Processed in 0.1250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