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52|回复: 0

龙凯锋:齐魏争霸,孙膑在桂陵和马陵之战中如何以谋略战胜庞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3 17: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真正的军事家,不是那么好当的,既有自成一家的军事思想,又是打过胜仗的指挥员,两者缺一不可。而孙武、孙膑、吴起等都可称得上军事家,因为他们不但有著作传世,而且指挥过著名的战争。

  孙武是在柏举之战中,协助吴王阖闾率3万精兵深入楚国境内,打败了20万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逼迫楚昭王逃到属国随国,从而一仗成名。孙膑,据传是孙武后人,协助齐国,辅佐田忌,通过桂陵战争和马陵战争,打败庞涓,歼灭魏军主力,从而使齐国在齐魏争霸中获胜。下面我们看看孙膑如何谋略,在桂陵战争和马陵战争,打败庞涓,大败魏军的?

  一、桂陵之战中,孙膑是如何运用谋略,指挥齐军战胜庞涓的?一)桂陵之战,齐威王选择最佳时机出兵。

  战国初期,晋国分成韩赵魏。魏国成为四战之地,北与赵国接壤,西与秦国接壤,南与韩国、楚国接壤,东与齐国接壤。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为了同魏国抗衡,向卫国发动进攻,企图夺占位于赵、魏之间的卫国领土,取得战略上的有利地位。卫国原是依附于魏国的,魏国为了保护属国,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研究救赵时,分为两派:一派以齐相邹忌为首的,主张不救。一派以齐臣段干朋为首的,主张救,认为“不救则不义,且不利”。

  齐威王采纳了段干朋的主张,为了待魏、赵两败俱伤之后,再去攻魏,确定暂时不出兵救邯郸,而是先用一部分兵力联合宋、卫,南攻魏国襄陵,以坚定赵国抗魏的决心。在魏国进攻赵国首都邯郸时,魏国、秦国都担心晋国恢复,纷纷派兵进攻魏国,但庞涓决心灭赵,不为齐、秦、楚的进攻所动摇。

  魏军攻占邯郸一年,付出很大代价没有成功。齐威王认为时机已成熟,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解邯郸之围。

  (二)桂陵之战,孙膑是如何运用兵法战胜庞涓?

  桂陵之战,孙膑和田忌首先定下作战方案和决心。第一种方案是直接救赵国都城邯郸,与庞涓在邯郸城外决战,这样的结果虽然是胜利,但是齐军必然损失大,毕竟庞涓也带有8万军队。第二种方案是趁魏国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迫使攻赵的魏军“释赵而自救”,待魏军回撤时,中途设伏截击,以逸待劳,从而获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计策。为了落实第二个作战方案,孙膑走了三步棋:

  1.兵者,诡道!通过佯攻迷惑庞涓。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何况孙膑的对手是庞涓师兄,深知用兵之道。孙膑坚决不当主帅,而以腿有疾为由,做了田忌的军师。如果庞涓知道孙膑是主帅,必然高度谨慎,不容易中计。为了迷惑庞涓,孙膑派两个不会用兵的大夫,去攻打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必败,让庞涓对齐国出兵,麻痹大意,不做防备;对齐军,从心理瞧不起,产生轻敌思想。同时让赵国更加坚守邯郸。

  2.攻敌所必救,急攻魏国都城大梁。

  孙子曰: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为了将庞涓引诱到伏击预设战场,孙膑、田忌采取的方法是攻敌所必救,直接派轻兵锐卒直驱魏国都城大梁城郊,以调动庞涓回救大梁,而将主力埋伏在桂陵。当时,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重镇少梁和安邑;楚军攻占了魏国的一些地区,庞涓在四面受敌、国内空虚、国都危急的情况下,决定亲率魏军,兼程回救大梁。

  3.桂陵设伏,打败庞涓。

  田忌、孙膑得知魏军回救大梁,于是转移主力,将主力设在预定战场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桂陵是庞涓回撤救大梁的必经之路。这样齐军是以逸待劳,占据地形地利优势。而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大,加上轻装兼程,给养不足,兵力疲惫,齐军大败魏军,也就是理所当然。

  二、马陵之战,孙膑是如何运用兵法胜庞涓的?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魏国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同样存在三种态度:一是齐相邹忌主张不救。二是田忌认为“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三是孙膑既不同意不救,也不同意早救。他认为:现在韩、魏两军均未疲惫,如果不考虑到利害得失发兵往救,不仅在政治上处于听命于韩的被动地位,在军事上也代韩受兵,胜利亦无把握。魏国意在灭韩,我们应该让韩国看到希望,竭力抗魏,在韩国危亡之际,再发兵救援,韩国必然感激齐国。齐威王根据孙膑的谋划,亲自接待韩国使者,暗中答应出兵帮助。韩国仗着齐国的帮助,坚决抵抗,同魏军打了五仗,但都失败了。齐威王抓住韩魏俱疲惫之际,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攻魏救韩。

  魏惠王得知齐军攻魏救韩,立即撤回攻韩的魏军,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十万迎击齐军。孙膑是如何谋划的呢?向田忌建议:“彼三晋(韩、赵、魏,这里指魏)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既然魏军认为齐军胆怯,那么就根据这个心理将魏军诱入伏击圈,从而歼灭。于是,田忌和孙膑定下了退兵减灶、设伏歼敌的作战方针。为此,孙膑走了三步棋:

  1.退兵减灶,引诱庞涓兼程追击。

  如何欺骗庞涓,让庞涓下错误的决心?孙膑利用了魏军的强悍轻齐的心理,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齐军后撤的第一天挖了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五万人用的灶,第三天又减少为三万人用的灶,引诱庞涓率领魏军追击。

  魏军追了三天,庞涓从齐军天天减灶的现象中,误认为齐军士气低落,逃亡严重,可以趁机大败齐军。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部分轻兵锐卒,兼程追击。
  2.马陵道设伏,以逸待劳,射杀魏军。

  孙膑计算魏军的行程,判断魏军将于日落后进入马陵,马陵附近树木茂密,道路狭窄,地势险要。齐军利用有利的地形,选择精于射箭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庞涓的追兵,果然在预定的时间进入马陵预设战场,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溃散。庞涓智穷力竭,自知败局已定,愤愧自杀。
  3.乘胜追击,歼灭魏军主力,大败魏军。

  庞涓自杀之后,齐军乘胜进攻,大败魏军主力,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前后共歼灭魏军十万余人。马陵一战,消灭了魏军精锐主力,从此魏国一蹶不振。

  我们作为后人,从孙膑运用兵法,获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中,得到很深的启示:古代善于打仗的指挥员,都善于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比如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孙膑都避免直接与魏军决战,因为齐魏两军兵力相差无几,而且魏军强悍善战,一旦决战风险太大,胜负难料,即使胜利,也是惨胜,将给其他国家可乘之机。桂陵之战中,孙膑采取围魏救赵、避实击虚再中途设伏的方式,获得桂陵之战的胜利。马陵之战中,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马陵设伏的方式,取得对魏军的胜利。可见,《孙膑兵法》有巨大的实战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8 14:0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