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13|回复: 0

谈兵:防弹衣无用?美国大兵身中27枪不死全靠它,中国防弹衣经历枪林弹雨金刚不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7 19: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弹衣的老祖宗可以追溯到古代,为了抵御刀枪箭矢,世界各国都发展出了各自的盔甲。

  比如皮甲、环甲、鳞甲、板甲,材料种类涵盖了皮革、植物还有金属,古代中国甚至独创出纸甲,其防御能力一点也不比铁甲差。

  但是随着热兵器的大规模装备,盔甲很快就被淘汰,毕竟,在当时的冶炼技术下,制造能抵御子弹的盔甲,其重量人体根本无法承受。

  而防弹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崭露头角。

  比较悲催的是,这时候的防弹衣出现在最恶劣的时代,无论一战还是二战时期,都是全威力枪弹的天下,步枪机枪的动能过大。

  拿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毛瑟步枪来说,其发射的7.92毫米子弹,初速每秒830米,动能达到3400焦耳,比现代的小口径步枪动能高出一倍,穿甲弹能打穿200米外9毫米的钢板。

  而同一时期苏联的莫辛纳干和美国的M1步枪,威力也不相上下。

  早期的防弹衣基本都是硬碰硬,全钢制造,厚度在两三毫米左右,对于全威力弹来说,和一层纸的区别不大。

  比如著名的苏联战斗工兵,他们装备的SH-42胸甲防弹衣,其厚度为2毫米,重3.5公斤,理论上能抵挡德军MP40冲锋枪在100-125米发射的9毫米子弹,但是冲锋枪通常是在很近的距离上开火,所以它真正能对抗的只是手枪。

  二战后防弹衣材料从金属向着合成材料发展,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发明了凯夫拉材料,才真正宣告了防弹衣时代的来临。

  而随着陶瓷插板技术的出现,软硬结合的防弹衣对于步兵枪械已经具备极高的抵抗力,甚至出现了在一次作战中,身中27颗AK子弹不死的美军士兵。

  身中27枪不死的麦克-戴

  不过现在仍然有许多关于防弹衣的谬论在网上流传。

  最典型的就是“防弹衣无用论”。

  其理论是虽然防弹衣可以抵挡子弹射击,但是子弹击中防弹衣后,巨大的动能仍然会折断肋骨,震坏内脏,极端情况下,穿着防弹衣甚至比不穿防弹衣受的伤害还大,不穿防弹衣可能就是一个普通贯通伤。

  美军拦截者防弹衣

  这种论调在全钢制的防弹衣时代还有那么几分道理,毕竟被大威力枪弹击穿后,钢制防弹衣会产生许多高速碎片,产生类似爆炸性的创伤。

  但是现代防弹衣软硬结合,陶瓷插板碎裂后可以吸收很大一部分子弹能量,而内层的软质衬垫又会再吸收部分冲击,最后作用在人体上的只是子弹很小一部分能量。许多近距离被全威力步枪弹击中的士兵,只是皮肤淤肿,连轻伤都算不上。

  能够打在防弹衣上还震死人的,除非是大口径机枪。比如美国M2机枪,使用12.7毫米子弹,动能18000焦左右,200米击穿15毫米厚钢板,只要很小一部分能量作用在人体上,就会产生上述骨折之类的效果。

  所以任何防弹衣都不会拿它作为防御指标。

  还有一种情况是穿防御能力较低的软质防弹衣,遭遇比较大口径武器攻击,如大口径左轮手枪,霰弹枪独头弹,这些子弹穿透力不足,但是威力很大,有可能造成较大的附带损伤。

  所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便如此,不穿防弹衣挨枪子儿,肯定比穿防弹衣更受伤。断肋骨也好,内脏出血也好,比起前后两个大洞都好得多。

  关于防弹衣,还有个常见说法是头盔不防弹,子弹打中头盔,即便没打穿,动能也会把人的脖子折断。

  首先说明,头盔的确不防弹,它的作用是抵挡破片和流弹。

  步枪子弹在有效射程内的直射,没有任何头盔能抵挡,否则重量太大,扣脑袋上脖子受不住。

  如果角度不正,子弹很容易被头盔弹飞,子弹改变方向,能量消耗不大,所以作用到头盔上的能量也不多。

  另外现代军用头盔都是复合材料多层设计,头盔不直接接触头部,而是用悬挂装置固定,所以子弹命中头盔的时候,可以有效缓冲。

  最多让人晕乎一阵,折断脖子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目前世界上美国的防弹衣技术最高,毕竟凯夫拉和防弹陶瓷插板技术都是美国人搞出来的,而在防弹衣领域,中国后来居上,水平可以说不落下风。

  中国生产的防弹衣价廉物美,现在已经广泛出口到欧美国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防弹衣大多是民间公司研发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13:14 , Processed in 0.0937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