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19|回复: 0

树神彧:从还珠格格说到民族主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0 21: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这则调侃给刷屏了:
  自小燕子的资本游戏、紫薇的炒作挣扎后,接下来端上人们餐桌的是金锁的偷税漏税。这背后的故事,小树已经在把"小崔手撕范冰冰"当成娱乐新闻,你就大错特错了说了一部分了。不过嘛,大部分网友看到她们四个集体出场时,第一反应还是回忆杀吧~啊,小燕子十八岁进宫时的故事,距今也有二十年了。

  可这部剧对小树来说,回忆带来的感慨并不显著,因为……因为光我这两年内光是重刷还珠格格就有三四遍了。看童年剧是一种极好的抒压方式,在信息爆炸、革新频仍的时代有一个角落允许你不接收新事物、允许你不再进步并退缩回昔日单纯岁月,非常的舒服。

  不过呢,小树在无数遍刷《还珠格格》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加,体会到的不一样的东西逐渐多了起来。当然,今天小树的主题不是“还珠中的细思极恐”,大嚼皇后令妃宫斗细节,或是探究紫薇是否是夏家炮制出的假格格之类,而是《还珠格格》这部作品在现实中的历史地位到底是什么。

  《还珠格格1》在1998年播出时,全国平均收视率达到47%,最高为62.8%;《还珠格格2》全国平均收视率达54%,最高达65.95%。第三部差强人意,也有28%。还珠1、2播出后,还迅速征服了整个亚洲的观众,在各国均创下了收视奇迹,甚至韩国还因此对华语电视剧下了封杀令。就连电视台一遍遍的重播,往往都能在该年全国收视率跻身前十……

  这个数据有多恐怖呢?我拿一些经典热播剧的平均收视率做对比吧:

  2001,《大宅门》,17.74%
  2001,《情深深雨蒙蒙》,11.2%
  2005,《亮剑》,8.4%
  2005,《大长今》,3.88%
  2011,《回家的诱惑》,3.46%
  2013,《甄嬛传》 1.48%+1.34%
  2016,《人民的名义》,3.66%

  等等等等……

  《还珠格格》空前绝后的成功,给市场注入了极强的信心。路径依赖的本能使得清宫剧获得爆发性增长,无论是正剧《康熙王朝》还是喜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无论是港剧《金枝欲孽》还是台剧《怀玉公主》,可以说,它们的横空出世都是受惠于还珠以气吞山河之势开拓的疆土。

  而这影响甚至持续到了今天。2012年以来(好吧我已经习惯以18th为新纪元的开端了)的三大爆款古装神剧《宫》、《步步惊心》和《甄嬛传》,依旧是女主向的清宫剧,没办法,清朝的宫廷已经让还珠给普及成人民群众最熟悉的背景墙了。
  《还珠格格》是一部超越阶层的影视作品。

  一来,彼时市场经济刚刚写入党章没几年,且红色仍然当政,经济仍然快速增长,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尚未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二来,电子产品技术积累迎来阶段性成果,1987年中国一跃成为电视机生产第一大国后,1996年国内电视机行业又发生了大降价和大洗牌,因而得以大量蚕食外国品牌市场份额。自此,电视真正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三来,中国彼时的资本力量并不强盛,影视产业不发达,人民群众可选取的文化产品不多,马太效应使得头部资源吸引了大量关注者。

  意思很明白,所谓超越阶层,即所有社会阶层,甚至所有年龄层,都在看这部剧。

  譬如有这么一张图,讲的是美国青少年SAT成绩(教育背景)和所听的音乐(文化品位)之间的关系,即,不是一个阶层不听一样的曲儿。《还珠格格》这样真正达到全民共赏的作品,也随着中国从均贫日益走向发达,变得越来越罕有了。

  可事实上,《还珠格格》亦算是精英叙事水准的灿烂余晖。其相关影视作品影响力之大,以至于能成为数代人的文化传统与共同记忆者,现代中国只有两人,那就是金庸和琼瑶。而恰好,他们都是钟鸣鼎食之家出身,受到最高等级的精英教育,只是因为革命与战争导致阶层跌落,才不得不以写作为生。现在的相似出身的世家子,你只能在一些顶级的神秘机构里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了。

  而如今,文笔谋生经历了一番小小过山车后,又跌回一个“不是很高级”也“赚不了太多钱”的地位了,尤其是编剧。今日,因革命和战争下沉的精英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建国后由一共不遗余力奉养的艺术世家也逐渐退休了。这个行业的准入机制和回报周期,使得真正的文化精英很难再会被此地吸引。

  “辫子戏”充斥满大众的视野所带来的是什么呢?是冲突。这一边,同样是超越阶层的历史课本中,黑白照片里净是腐败落后的清政府给中国带来深重苦难,而那一边,电视中的俊男美女却在美轮美奂的清宫中谈情说爱。与此同时,清宫剧的剧烈膨胀也势必遭致大量观众,以及许许多多热衷于参与构建文化语境下的阶层分化者的不满。

  反对者会怎样批评“辫子戏”呢?是批评它虚构历史,还是美化封建?初期或许会如此,可随着批判的攀比,对“辫子戏”的抨击一定会引向极致,即,诉诸民族主义,把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和汉人王朝们裂开来,从法统上否定清王朝。

  “就因为鞑子们的愚昧,才使得近代中国积弱积贫,更可气的是,他们是外来侵略者,根本不算是中国人/汉人!”——你别说,如此说法还真是相当有市场。

  这可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了。自从以解放全人类为宗旨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崩解后,相关国家都面临了“最高理想”和“团结共识”的空缺,民族主义算是一个可行的替代品。但由于咱们一方面不能承认共产主义已是过去时,另一方面强调民族主义又可能导致“中华民族”这一大框架的内部细化(你想让我们强调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可我只想强调我们X族的民族主义),如大汉民族主义就这么成为“显学”了。

  因此,这就属于一个不可说的领域了,里头是不存在“越辩越明”的。共和国既要继承元、清的多民族传统及领土的自古以来,又要把它们列作是封建统治大加批挞。与此同时,一般人又是如此的非黑即白,无法理解矛盾的复杂性,更不具备高于生活本身的宏大思维。为了照顾绝大多数的智识平庸者,好嘛,我们搁置,不讨论。

  没想到的是,《还珠格格》大热带动了清宫戏的爆红,继而诱导大量群众开始以多种角度讨论以民族主义为纲的历史观,以至于使得现行的“中华民族”框架出现裂痕。而这个裂痕一旦出现了就极难修补了,因为很难会有人出面批判X族民族主义——自己族的人难以启齿,其他族的人不被信赖,官方更不可能开口。

  有的人就说了,《还珠格格》不就是一古装爱情喜剧嘛,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没有还珠,难道人们就不讨论清朝是不是中华正朔了?

  对于这个两个问题,小树很明确地说,还珠还就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它的受众是如此庞大,影响力是如此持久,同时因时代契机覆盖了全社会阶层,加上后面因它而崛起的一系列“辫子戏”,毫不客气地说,这二十年来的清宫剧已经成为了数代人的共同记忆,乃至文化传统——

  是的。没有上述铺垫的话,也许与清朝有关的民族主义龃龉仍然会是话题,但想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广泛存在的思潮,并不容易。

  环环相扣。

  好了。有人就问小树了,那你对清朝到底是怎么看的?

  怎么看,问一个认同“中华民族”框架的人怎么看这个为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的王朝?问一个清晰地了解明清疆域大小对比的人怎么看这个突破了农耕文明圈地极限的王朝?俺的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借着《还珠格格》的蝴蝶效应为引子,小树在这里就多谈谈一些看法的延伸吧。

  读者们已经可以感受到的是,小树对中华民族下细分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主义都是持反对态度的。而反对当然也会有多个角度,今儿小树便以尊严构造为刃,望能简洁地做个侧面解剖。

  在我们基本满足吃饱穿暖的需求以后,尊严需求就开始搬上台面。受人尊敬、得到认可、获得社交地位等等都是个人尊严的组成部分,堪称人类刚需。有钱人可以以金钱构造尊严,文化人可以以诗书构造尊严,魅力出众者可以以吸引力构造尊严,等等。我们自身的优势是尊严的最佳载体,咱依靠各种优越的综合展现自我的稀缺性,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得权利和人格被尊重。

  作为刚需,当人们无法通过一些异于常人之处而出类拔萃时,便会退而求其次,宣传自身一些不那么显性的优势。比如家庭出身、北上户籍、明星爱好等等。而对于一些地域黑、排外者,或是一些以爱豆竖立优越感的粉丝,咱通常一眼就能看穿他们的虚弱。因为我们明白,他们是如此的平庸贫瘠,才会热衷以一些非个人奋斗带来的优越感构造尊严。

  继续来看。中华民族框架下的各种细化,如历史虚无主义式地否定清朝的大汉民族主义者,表面上看上去是要把积贫积弱的锅推给古人,实际本质还是一种排外的、寻觅优越感的驱动,甚至有人直接视为尊严之所在。事实上,这样如此宽泛的“血统论”正如地域黑般廉价,它的唯一作用就是“精神低保”——

  中华民族细分之下的各族的自我优越感不具有任何的稀缺性,因为无论是什么民族,总是能叙述出自己独特的优越——我是汉族,我感到优越,他是满族,他也觉得自己优越,而究竟谁是真的优越?谁都不,因为无论你生而为什么民族,总会有让你感到优越的话术——

  人人都优越,那就是等于没有优越,最终变成了自说自话的把戏。

  有人就会问了,那么和外国人说“我是中国人”这样的表述是不是也是没意义的?因为任何国家的国民都会以祖国为骄傲啊!这就不一样了。中国,或是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是对外叙事,不是对内的,因为国界是意识形态的天然界限。可我们国内有国界吗?民族和民族之间有国界吗?没有。但偏偏有人试图造出这个国界,在国内就把“我是X族人”变得有意义起来,那就很危险也很险恶了。

  离题好像有点远了……嘿,没事啊,这本就是篇杂文嘛。

  简而言之,民族主义的终极意义本就在于构建国家凝聚力。而否定清王朝的历史意义本身,无论是手段还是结果,都会对国家凝聚力造成损毁。可有意思的是,有关清朝正统性的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大规模关注,竟和一部空前绝后成功的《还珠格格》引发的清宫剧热潮脱离不了关系,蝴蝶翅膀扇出了如此的风云,也实在有趣极了。

  最后,你问我资不资瓷“辫子戏”呢?嗐,资本家钦点的,小树有什么办法能不资瓷呢?

  以上推演纯属个人脑洞。如有雷人,纯属巧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5:56 , Processed in 0.1722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