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27|回复: 0

巨龙:路径依赖之下的“资源咀咒”和“富贵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5 18: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来一碗有毒的鸡汤:

  一户非常贫困的人家,父亲长期患病,母亲带着姐弟两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庭。有一天,母亲终于病倒了,治疗需要一大笔钱。十八岁的姐姐,在某个夜晚,走进了一个煤老板的豪车。第二天,姐姐哭了:“早知道这事情,做起来那么简单,我们家何必要穷这么久!”

  不错,这个故事一点都不“正能量”,而且根本都不励志,甚至有教唆人学坏的嫌疑。不过,这个故事绝对够真实,在现实中并不难找到它对应的实例。在东莞,一位做企业的朋友告诉我,厂妹(在工厂打工的妹子),如果走进了宾馆和KTV,做了“公主”,绝对不会再回来打工。

  去年在上海,应友人之邀去了苏州昆山,一位做外企人事服务的朋友,提到了一件往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他们给很多破产的工厂处理工人善后事宜,通知工人来领取遣散费的时候,不少年轻的女工已经学会了浓妆艳抹,指甲也涂得鲜红,很明显已经“下海”。

  那位朋友感慨说,就算经济好转,工厂重新开工大规模招聘,这些女孩子也很难再回到生产线上。她们的人生,很难再回到普通良家妇女的正轨上。

  因为,这些女孩子过了道德羞耻感这一关,就产生了“路径依赖”,既然躺着就能够把钱赚了,谁还会愿意辛苦流汗赚微博工钱?以后的人生浮沉,以后再说,眼前的轻松钱且赚着就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路径依赖”,人的本性都是“好逸恶劳”,都会想着用最小的辛苦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即使明明知道这一类的“路径依赖”长期靠不住,眼前能够靠着就靠着,大的危机没有到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心存侥幸,能够混一天是一天。

  西方式路径依赖 —— 荷兰病

  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是经济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它一般说的某些小国家,资源产业或者初级产品会在某个时间段非常繁荣,这会导致其他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衰落的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有的钱太好赚了,再干辛苦的活儿去赚钱,大伙儿都没了心气。一个小经济体,聪明人和精英分子也就那么些人,这些人自然要挑好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是每个人的工作理想,除此之外,银行家也乐意贷款支持这一类的企业,毕竟风险低收益稳定,不像制造业竞争激烈,一不小心倒闭起来,银行的贷款说不定都成烂账。

  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已经是一个工业很强的国家,出口产业也是以工业品为主。但是在50年代末,荷兰在北海地区(后来英国、挪威等国家也陆续发现了大油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于是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额因此急剧增加(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国际收支也是长期顺差,国内经济一片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并且盈利丰厚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差不多一代人的工作时间),长期积累的问题终于爆发出来,荷兰遭遇了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等诸多问题,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其实“荷兰病”是一种通病,就是靠着资源的“路径依赖”,西方发达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荷兰国家小,国际地位没有其他列强高,自然要光荣做这个“背锅侠”。

  追溯近代现代的西方历史,最早患上这“富贵病”的是西班牙,西班牙早期开拓了大航海时代,通过血腥掠夺,从南美洲运回滚滚白银,在银本位的时代,这些财富赐予了西班牙人的奢靡生活,于是西班牙人无心再搞工农业,用手里的白银买买买(主要从英国买)。这海量的金银多了,不但没有使西班牙更富裕,反而使这个国家更贫穷,英西战争失败以后,西班牙失去了大航海时代的霸主地位。

  这种因为资源丰富而工业竞争力不足的现象,其实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德国和英法的经济状况。德国是二战的战败国,而且早年在海外没有什么殖民地,英法就不一样了,英国有“英联邦”的前殖民地红利,法国在非洲也有不少前殖民地。

  英国有BP石油,法国有道达尔石油,这都是资源产业巨头,赚钱可丰厚得很。而且他们还可以玩金融行业,控制前殖民地地区,比如英国对香港的影响力,非洲西部很多国家发行的货币叫做非洲法郎。德国人就比较苦逼兮兮了,没有这些花活儿可以玩,只能守在机器面前,一把油污一把辛苦地折腾。

  别看德国工业那么强悍,但是算到人均GDP,其实英法德相差不了多少,英法有轻松一点的钱赚,所以“逼格”比较高,还有点绅士风度和浪漫主义可以玩,德国人的形象,就比较死板拘谨了,其实德国人的文化艺术音乐哲学一点都不差,比如创作《父与子》的布劳恩。

  同样是路径依赖,英法国家要轻松得多,德国人没有这轻松便宜捡,只能干苦逼的活儿。不过辩证地看,现在德国的工业,要比英法强得多,经济体的健康程度也要高得多。倘若不是原子武器,还是常规武器战争,打起仗来德国人照样能够吊打这两位。

  其实,现在患病比较严重的,还有美国。前一阵子,环球时报谈及中美贸易战,还引述了李北方讲的一个小故事:地主家的傻儿子老是欺负长工家的穷小子,自己不走路,非让人背着,地主的儿子动辄吆五喝六、作威作福,长工的儿子长期坚忍负重、沉默顽强。久而久之,地主家的傻儿子肌肉萎缩了,而长工家的穷小子虽然受了不少气,但练就了一付好身板儿,通身肌肉块儿。到了一定的份上,权力的主导关系就要扭转了。

  可以这么说,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的廉价商品,让美国彻底患上了类似于荷兰病的“路径依赖” —— 重点发展金融和IT行业、以及一些还有优势的高科技制造业,其他行业就买买买为主。有了轻松可以赚的大把钱,谁还会安心去搞又脏又累的生产?所以,美国去工业化实在不冤。金融产业是比矿产油气更容易“中毒依赖”的产业。

  至于现在美国要大肆开采油气资源,我看挺好,采油气来钱快,也不像搞工业复兴需要那么长的产业链支撑,只要油气价格不错,自然而言会吸引大量的资金、人才、社会资源加入其中,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里面说美国有六千多家开采页岩气的大小公司,倒是很有点“全民大挖气”的即视感。倘若哪一天,美国和沙特、大毛一起,大发油气之财,并且形成“路径依赖”,复兴工业化可就没有那么容易。

  各种中国式“路径依赖”

  其实,在西方发生的事,在中国自然也会发生,不用详细解读,我就说一些大家有目共睹的现象:

  —— 资源丰富的地区,早些年日子过得非常好,现在很难熬,因为全球的资源价格都不高。

  —— 房地产成了地方政府巨大的财政依赖,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经济很难发展,搞来搞去还是房地产最有效,这就是一种“路径依赖”。

  —— 搞实业不如搞金融搞房地产,这导致很多资金“去实向虚”,宁可拿钱去炒,也不想去搞产业升级,毕竟后者又苦逼,来钱又慢。

  —— 在电子IT产业,很多企业做“买办”成瘾,谁都不想去费力气做芯片和基础软件,根据几十年的经验,搞组装产品门槛低,国内市场又大,怎么都赚得到钱。直到最近中美贸易战,大家才如梦初醒,原来这路径靠不住,没有点核心技术,随时都可能被人家卡住脖子。

  ……

  改革开放几十年,其实中国发展得最好的沿海地区,很多地方其实都没有特别好的资源,像我国的广东省,改革开放以前,还是湖南江西老表眼中的穷亲戚,老乡来往还经常带点肉和蛋过去。没有天然资源优势,就只能靠人的努力,后来倒是修炼成了世界工厂。

  所以,中国古人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资源匮乏,反倒能够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就像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人口财富资源都要少得多,却成了中东地区的一霸,吊打一群除了挖油啥也不会的王爷国家。

  什么是我们可以依赖的路径?

  其实,关于我们可以依靠的路径,读读毛泽东思想,很容易想清楚: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这样的大国,哪个领域都不能有致命短板,否则一定会被卡脖子。

  —— 搞实业,不要过多资源去搞房地产金融这些东西,房住不炒还是实业,房子拿来做金融产品,那就是虚的,早晚会出事,顶多超不过一代人,没有什么资源红利够一辈子。

  —— 持续进行产业升级,不能躺在过去成就上睡大觉。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避免发展利益过于集中分配在一部分阶层手里,形成固化的利益阶层,利益阶层很快就会形成自己的“路径依赖”,变得毫无进取之心,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格局。

  ……

  道理就这么简单吗?就这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却非常不容易,“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些路径都非常辛苦,并不符合人们好逸恶劳的本性。

  我的一位亲戚的女儿,在越南工作过一段时间,回来后对我说,中国人活得太辛苦了,我们只是生存,人家那才是生活(连越南人生活都比中国人安逸)。我没有给她讲越南近代历史的一场场惨烈战争。只是告诉她,中国人太多,没有多少资源,人均算起来更是少得可怜,所以只能努力竞争,我们大多数人真的没有资格太安逸太享受。

  然而,伟大的“中国梦”,又岂是这些小国家能够做的起的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身为普通中国人,我们还真的没有资格患上很多国家的“富贵病”,奋斗的人生才是中国人的底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04:30 , Processed in 0.2033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