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5|回复: 0

杨民青:深潜器令中国军力深潜大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 2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中国有好消息传出——继深潜器“蛟龙”之后,更加先进的“海龙11000”潜水器横空出世。
  4月9日,《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研制的“海龙Ⅲ”潜水器在西太平洋完成首次4500米级下潜试验,最大潜深4266米。至此,“海龙Ⅲ”本航次海试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众所周知,此前的“蛟龙”载人深潜器是中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这使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据悉,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拥有6000米以上深度载人潜水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和俄罗斯。除中国外,其他4国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为日本深潜器的6527米,“蛟龙”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试成功到达7020米海底,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专家认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龙11000”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如果试验成功,将使中国在这一领域大幅度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毋庸讳言,深潜器不但具有民用价值,也同时具有军用价值,中国深潜器必将提升中国军力。

  延伸到海底的“眼睛”和“触角”
  所谓深潜器,是指由一个充满轻液体的船型浮筒,与可容纳2至3人的耐压球组成的深海潜水器,这一装置属于进行深海作业的专用特种设备,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以及作为潜水员活动的水下作业基地。

  海洋和空间是人类需要不断探索的领域,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深底不仅有丰富的石油蕴藏,有至少数万亿美元价值有待勘探和开发的矿产资源,而深潜技术则是海洋开发的必要手段。这一开发系统由深潜器、工作母船和陆上基地组成,深潜器可以说是人类延伸到海底的眼睛的触角。深潜器建造难度较大,电气化、自动化的程度相当高。

  世界上第一位利用深潜装置探索海洋的是一位叫奥蒂斯巴顿的美国人,1928年,他发明和建造了第一艘球形深潜器,通过一艘水面船舶连接的电缆,下潜到海面之下。两年之后,奥蒂斯巴顿和另一位名叫威廉·彼博的科学家一起,乘坐自制的球形装置,下潜到距海面245米的深度。1932年,两人曾下潜到923米的深度,这一纪录一直保持了15年。

  在人类深潜器研制历史上,瑞士籍探险家奥古斯特·皮卡德是另一位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他发明的深海潜水器,在原有基础上加装了升力和推进装置,从而建造了名为“迪里亚斯特”号第二艘潜水器。

  1957年,“迪里亚斯特”号深潜器被美国海军购买。1960年,皮卡德的儿子雅科斯和美国海军上尉唐·沃尔什搭乘“迪里亚斯特”号,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处,距海面10916米的海洋深处。此后,经过改进的深海潜水器“迪里亚斯特II”号,一直在美国海军中服役,曾承担多项深海探险任务,其中,包括搜寻美国海军失事的“天蝎”号核潜艇残骸,和打捞坠入海底的航天器装置。

  1964年,美国海军建造了服役时间最长的深潜器“艾尔文”号。“艾尔文”号可搭乘3名研究人员,能下潜到4500米的深度。在近40年中,“艾尔文”号曾有4000多次深潜经历,在寻找美军丢失的氢弹和勘测海底火山口任务中,曾有过良好表现。此外,它还是第一艘到访过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载人潜水器。

  如果说,对全人类来说,海底一直是一个盲知的世界,而拥有深潜器的国家则最先在海底延伸了自己的眼睛和触角。深潜器是一种能在深海进行水下作业的潜水设备,分为民用和军用两大类,其中,具有军民通用性质,一般不携载武器,吨位在20至80 吨左右,个别达300至400 吨,潜水深度一般为2000至5000 米左右,个别达 11000米。

  中国先进载人深潜器进军大洋

  2010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载人深潜器已成功完成试验性深潜,到达了南海海平面下3759米的深度。试验中,试潜航员在洋底拍摄了照片和录像,收集了海洋生物样本,并利用深潜器的机械臂将一面中国国旗插在海床上。

  有评论认为,中国“蛟龙”深潜器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了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一举打破过去由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在深海探险领域里的垄断地位。

  有评论认为,中国官方在报道这一消息时,虽然只提到研制和发展深潜器目的在于深海探索与海洋资源开发,但是,国际媒体极为关注中国在深海开发项目潜在的军事用途,其中包括:蛟龙号的下潜深度和性能,未来在实现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据来自海内外的消息证实,2002年,为推进中国深海开发技术的发展,中国科技部将蛟龙号开发项目列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即:有名的“863计划”,决定发展深潜器,经过约达多年努力,先后完成了深潜器的设计、制造以及其它后勤支持设备的开发与改造。

  负责“蛟龙”深潜器项目设计与制造的部门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又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2研究所,分布于全国的100多家企业也大多参与了蛟龙号深潜器及其母船的开发。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官方网站在对蛟龙号项目的简介中称,该机构负责全面协调项目开发事宜,主要负责其中10至12个关键子系统的开发,以及组装及整合。

  国际媒体关注蛟龙号的建造和试潜,有报道认为,中国有能力进入过去由外国所把持的高端技术领域,同时认为,中国在高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方面存在缺陷。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持续从外国购买复杂设备和技术以装备其最新的深潜器。事实上,据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称,‘蛟龙号’大约40%的重要设施或技术来源于国外,其钛合金耐高压外壳从俄罗斯购得,船体上配备的高级深海灯光、摄录设备以及机械臂则定购自美国。”

  中国在研制国产深潜器时,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据悉,早在2005年,中国就派出潜航员和科学家参与了一系列由“阿尔文”深潜器进行的水下科考活动,当年,参与“阿尔文”深潜的叶聪,后来是“蛟龙”试潜的潜航员之一。

  中国深潜器性能和特点优越
  据悉,“蛟龙”号深潜器一次补给可在水下持续工作12小时,装备有高可靠性的全套生命维持系统,以及两套氧气供应系统,确保内部人员生命安全。“蛟龙”号全长8.2米、宽3米、高3.4米,重量约为22吨,从重量及尺寸上看,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开发的“阿尔文”深潜器相似。

  “蛟龙”号深潜器拥有独特的水下悬停及定位能力,具有先进的微声呐通信和海底地形探测能力,可将收集到的声像数据高速传输到水面支持船上,具有探测水下小型目标的能力。同时,可配备多种高性能工具,能够完成诸如洋底现场取样、地质钻探等复杂的任务。

  据参与该项目的数名中国专家介绍,蛟龙号深潜器能够在洋底以恒定深度巡航,根据指令在指定位置悬停,可在洋底停留。蛟龙号可遂行多种任务,比如洋底矿物或生物采样,测量水下温度,收集洋底水层样本,利用其搭载的测深侧扫声呐对洋底地形环境进行精确地形测绘,巡视并维修洋底管道及光缆等多种用途。

  早在2006年,中国有关部门就开始选拔、训练专业深潜器潜航员。对于潜航员综合素质的苛刻要求,决不亚于宇航员。深潜要求潜航员必须熟悉各种海洋科考仪器设备、装备,具备在任何情况下操纵深潜器的能力。具体的选拔标准是:潜航员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必须拥有船舶建造、机械或电子等专业的学历和工作背景;此外,初步入选的潜航员还必须接收严格的体能训练和考核,只有通过的成员才能正式随船下海。

  到2013年,中国具备深潜能力和资格的潜航员有3名,也就是参与“蛟龙”号深潜器试验的3人,但是,随着未来海洋开发的深化,这一群体还将扩大。中国已开始选拔和培训更多的潜航员,目标是培养6名或更多的合格潜航员。

  2009年,中国开始“蛟龙”号深潜器的一系列试验任务,此后,在长达15个月的时间里,蛟龙号进行了数十次海上试验。2009年8月起,“蛟龙”先后成功深潜至海平面下1000米、2000米和3000米。2010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密集地进行了17次深潜,其中,7次超过2000米深度,4次达到3000米深度,下潜最深的一次就是7月13日达到的3759米。

  在下潜最深的试验中,“蛟龙”和其3名潜航员在水下持续工作时间超过9小时,试潜验证了深潜器的功能和技术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为继续进行更大深度的试潜以及后续科学考察、资源勘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中国“蛟龙”将搭载海洋科学家及工程人员,深入海底进行科学调查和海底山脊、盆地以及中国周边海域热液喷口的探索。科考活动主要涉及洋底资源调查;高精度洋底地形测绘及探测;在洋底旋转固定仪器设备、铺设及维修海底电缆和管道;以及深海打捞等项目等。

  深潜器军事用途独特不可或缺

  深潜器分为有人深潜器、无人深潜器和遥控深潜器等多种类型,主要任务有三类:一类是用于海洋调查,采集水下标本,进行水下摄影,开展潜水医学和生理学研究,进行水声学研究;另一类是协助进行深海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检查及维修海底电缆管路,运送潜水员在水下执行任务,进行水下救生与打捞。

  深潜器除以上两项民用外,还有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军用。在一些国家中,深潜器被用于执行军事侦察、扫雷、布雷等任务,试验和回收鱼雷、水雷、深弹等水中兵器,营救失事潜艇的艇员,观察武器的水下发射情况,进行水下噪音测量等众多不为常人知晓的秘密任务。在军事行动中,深潜器常常与己方或敌方的潜艇相伴相行,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

  多年以来,美国海军继推出“海洋探险者”、“曼塔”、“奥德塞”Ⅲ、“远距离环境监测单元系统”、“战场准备自主潜动器”等自主潜航器,不仅如此,还一直研究更加新型的自主潜航器:主要用于特种作战部队的支持与攻击、反水雷、沿海地区潜艇跟踪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的“任务重组无人水下航行器”等。

  在军事专家看来,中国“蛟龙”和“海龙11000”深潜器无疑将提升中国海军的情报、监视、侦察、反水雷、浅水反潜等能力,将在落实中国海军远海军事战略中,发挥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尤其期待“蛟龙”和“海龙11000”深潜器更多的好消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22:09 , Processed in 0.1250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