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45|回复: 0

东方时事解读: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中西博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6 0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时事解读.音频】97年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一个承诺,就是人民币不贬值。当时中国为什么这么做,今天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我们首先看看当时的背景。

  第一,当时的俄罗斯西方还没有彻底消化掉,还处于一个消化俄罗斯的进程当中。

  这里有一个“休克疗法”比较有名。后来亚洲金融风暴里面还有一个插曲,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基金公司,叫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个公司非常牛,牛到什么程度呢?这个公司的合伙人里面,它有几个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还有几位是美国前财政部高官,比如前财政部副部长,美联储副主席等。这么个人员结构非常牛的公司却在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博弈中,突然失败倒闭了。

  围绕着这个公司,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前一天还指责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进行行政干预市场(当时的香港金融管理局财政司司长曾萌权曾回忆,自己一夜未睡,嚎啕大哭的决定去行政干预市场,这在当时的香港非常不易,因为香港有一个不能行政干预市场的原则)。

  格林斯潘指责香港的金融政策,是破坏自由市场的行为。说了很多类似难听的话(实际上是只允许挨打,不允许反抗)。但隔天这个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俄罗斯倒闭之后,格林斯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就召集欧美金融机构、银行,干预市场去拯救这个公司。所以说,西方的双重标准早就有之。格林斯潘也搞行政干预去了。所谓的“大到不能倒”虽然是在08年次贷危机时候的一个著名的说法,但在97年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第二,西方在当时引爆亚洲金融风暴,经济上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打击日本经济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对于西方这个意图,中国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当时日本不敢去救泰国、马来西亚等。日本也知道,不管扔多少钱进去,都是像石头掉进了水里,甚至水花都不会有一个,因为西方正张网已待。

  但是中国对于香港的金融危机,是出手相救了的,且后来稳定住了香港的金融。中国之所以敢于出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判断出当时西方的主要的攻击目标还不是中国,而是针对日本的金融布局,且当时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被消化掉。所以,如果中国出手救助香港,西方敢针对中国爆发金融危机的话,那必然会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试想一下,东南亚是一个实体商品生产基地,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基地,如果另一个给欧美提供实体商品的基地中国也爆发了金融危机的话,当时虚拟经济占主导的欧美必然也爆发金融危机,这样的话西方主导的定向危机局面就会失控。

  所以当时的中国应该也看到了这一点。一方面在自己的局部,也就是涉及到自己金融稳定的香港,坚决的救市。另外一个方面,在人民币承诺不贬值这个情况下,作为和中国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东南亚(虽然说当时是日本经济布局的一个重要阵地),受到的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人民币贬值要小很多,当然中国的损失也相对人民币贬值要小。这就使得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币值瞄着中国的人民币,当时人民币就像是一个“锚”,很多国家的汇率反过来参照人民币汇率,在相当程度下缓解了东南亚的金融金融风暴,这也间接缓解了中国当时面临的经济下行的压力。

  基于这些考虑,中国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

  那么对于西方而言,第一个打掉日本的经济布局,第二个消化俄罗斯。西方的摊子铺的很大,当中国在香港方向坚定的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时候,所以最后才会有索罗斯在香港败走这种表面现象,西方在香港的问题上暂时收手。也正是西方在香港的收手,才能够保障东南亚打掉日本布局,进一步消化俄罗斯这两个实际成果。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金融。我们知道,最近几年全球排名前十的银行中,一半是中国的银行。而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这种局面完全换了个国家,叫日本。排前几名的全部都是日本银行。经过了金融危机之后,很多排前几的日本银行都瓦解掉了,很多股权发生变更,有的日本银行被肢解,由大变小,有的直接变成美资银行。西方通过这一手,收获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2 15:3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