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78|回复: 0

虚声:若有三战,或从土俄打起(千年旧怨深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1 1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子曰: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每次战争,一定会有一个逻辑推着双方往前走,直到跌入泥潭。

  历史总是这样:每次战争之前,总有很多不打的理由;每次战争之后,人们就开始分析必打的理由。

  美国内战之初,很多人以为战争只是走个过场、甚至有人像去剧院一样去战场看热闹;但最终战争打成美国人最惨痛的记忆。

  老牌谋略家基辛格警告:现代国际格局和一战前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有很多不打的理由,最终却打得极为惨烈。

  那么现代会有世界大战的风险么?大多数人会认为,大概率是没有。

  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国之间的战争,最终会演变成核战争,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杀伤。而手握核按钮的大人物,大部分是要追求青史留名的,核战争对他们并无好处。

  但是如果有小概率事件出现呢?那么很可能是在土耳其与俄罗斯之间爆发。

  之所以这么说的逻辑如下:

  01  纠缠中的土俄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地球村主要冲突发生在黑海旁边的格鲁吉亚、北非的利比亚、东欧的乌克兰、中东的叙利亚与纳卡。

  这些冲突热点背后的主角,基本都是土耳其与俄罗斯(另一位主角是美国)。或者直白点说,是普京与埃尔多安两位强人在扳手腕。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基本就是普京当家,土耳其是埃尔多安说了算。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埃尔多安是土耳其的普京。

  从土耳其的角度看,普京是俄罗斯的埃尔多安。

  强人的世界,通常很难兼容。比如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各国强人纷纷走上前台,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希特勒看斯大林与罗斯福,怎么都不顺眼。斯大林看希特勒,同样也没眼缘。大家都在准备终极PK。

  普京与埃尔多安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是2015年。当时叙利亚战场如火如荼,土耳其仰仗背后有北约撑腰,于11月24日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

  土俄两国一度剑拔弩张,但转眼到2016年,埃尔多安与普京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原因在于,埃尔多安在2016年遭遇了一起军方发动的政变,差点丢了命。

  政变背后的策划者,有美国的身影。埃尔多安感觉自己被美国阴了。与此同时,地球村传言,埃尔多安之所以得到政变的信息,源自于普京免费提供的情报。

  从那以后,埃尔多安没怎么给奥巴马与特朗普好脸色;却对普京笑脸相迎,甚至一度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把美国气得够呛。

  但埃尔多安与普京友谊的小船禁不起大风浪,很快便触礁。如今纳卡火药桶点燃,美俄博弈几近白热状态,就差如叙利亚那般赤膊上阵了。

  回到2016年,埃尔多安挫败政变图谋的信息到底是不是普京提供的?目前还是个谜。即便是普京提供的,那么这些个人恩惠也不足以扭转土俄之间的利益述求。因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对土耳其有活命之恩,两国都未能形成真正的友谊。

  因为从历史和地缘博弈的层面来说,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账本比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还厚实。

  02  旧怨盘根

  论旧怨,整个地球村古往今来,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的账本厚度绝对名列前茅。

  从意识形态上讲,俄罗斯信奉基督教之东正教,土耳其信奉伊斯兰教之逊尼派。这两个宗教战斗属性都很强。

  伊斯兰世界曾经出现的两个最强大的帝国——地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都以逊尼派为主导。

  奥斯曼帝国巅峰时代,整个黑海都是其内湖,东欧的巴尔干半岛、中东的高加索地区,都是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而现在黑海周边大部分海岸线都被斯拉夫人占据了。

  基督世界的东罗马帝国与沙俄帝国,都信仰东正教。其中巅峰时代的东罗马也是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沙俄帝国虽然没有地跨亚非欧,但打下的地盘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帝国都大。而沙俄之所以没能地跨亚非欧,就在于奥斯曼帝国的阻拦。

  两家好斗的人当邻居,经常会有摩擦。两个意识形态具有攻击性的文明圈在一起,战争不可避免。实际上东正教与伊斯兰教的缠斗很早就开始了。

  斗争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随后阿拉伯帝国崛起时,就把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疆域挤到地中海东北,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大致就是黑海与地中海中间的那点地方,比如今的土耳其还小)、巴尔干半岛一部分,以及地中海中的一些岛屿。

  阿拉伯人想攻占君士坦丁堡,但被东罗马帝国击败。

  随着阿拉伯帝国衰落,到公元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

  东正教的祖庭在君士坦丁堡,但是并没过几天舒心日子。先是蒙古帝国(13世纪)把欧亚大陆闹得天翻地覆。14世纪,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相当于东罗马帝国床榻边)崛起,直接要了东罗马帝国的命。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了东罗马。

  东正教祖庭所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收缴,改为大清真寺(凯末尔时代,为缓和与邻国的关系,也为伊斯兰世俗化大业,把大清真寺改为博物馆;前不久又被埃尔多安改回清真寺);而且东正教主教必须接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和任命。

  那段历史对整个东正教世界都是一段耻辱。所以现在土耳其和东正教国家,没有一个关系好的。仅凭这一点,土俄就难和解。

  话说斯拉夫人在摆脱蒙古人统治之后,继承了蒙古人的扩张基因,进入开挂模式;从原本无险可守的东欧平原四面出击。同时他们需要一个思想旗帜,作为扩张的理由。

  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东正教核心逐渐转移到莫斯科,成了斯拉夫人的精神旗帜。

  斯拉夫人认为莫斯科是继罗马、君士坦丁堡后的“第三罗马”。

  沙俄由此号称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衣钵,自称第三罗马。其实就是蒙古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结合体。

  沙俄帝国不仅要扩张,还要找奥斯曼帝国报仇,既为现实利益,也为夺回东正教圣地。

  如此情况下,俄土之间的战争就成了连绵数百年的连续剧。

  03  俄土三百年

  英法百年战争算漫长了。要知道中国历史上,一般王朝更迭,也就百把几十年。

  俄土战争更长,前后持续了240年。

  战争从奥斯曼入侵沙俄开始。

  奥斯曼拿下君士坦丁堡之后,以为掌握了东正教命脉;没承想莫斯科逐渐成为东正教中心,沙皇成为政教合一的领袖。

  随着沙俄帝国壮大(主要是趁明清换代之际,沙俄在乌拉尔山以东抢占了大片领土),奥斯曼感受到了威胁,决定先下手为强,于1676年(康熙14年)入侵沙俄,试图夺取第聂伯河下游的平原(如今的乌克兰粮仓,二战时苏德打得死去活来的地方)。

  最初奥斯曼帝国取得不错的战果,但后来俄罗斯反击,双方打成平局。从那时开始,俄土战争的大幕正式拉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土战争已经打了10轮。

  这10轮战争,奥斯曼战绩——

  2胜(第3轮小胜,第9轮大胜)

  1平(第1轮)

  7败(第2轮、4轮小败,其他均惨败、大败)。

  如果用足球比赛的逻辑看,这是屠杀。现实战场上,更是屠杀。奥斯曼帝国重蹈东罗马帝国的覆辙,越打越小,最后收缩到小亚细亚半岛,变成如今的模样。

  实际上来说,奥斯曼真正胜利的只有第3轮的小胜,第9轮大胜靠的是英法。

  奥斯曼之所以能在第3轮(1710年-1713年)小胜,是因为当时的沙俄统帅是彼得大帝。

  虽然在俄罗斯历史上,彼得大帝的名气很大;但这主要源自于改革和迁都。论开疆扩土,彼得其实排不上号,而且他的军事水平也不突出。所以他虽然是御驾亲征,但却陷入奥斯曼军队的包围,丢了顿河下游领土(亚速)。

  但是从第3轮之后,沙俄进入吊打奥斯曼模式。原因很简单,彼得大帝的改革,让沙俄从古老的帝国向工业化帝国转变,实力迅速增长,开始碾压奥斯曼帝国。

  第4轮,沙俄拿走亚速。

  第5轮,沙俄控制南乌克兰与北高加索地区。

  第6轮,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兼并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打通黑海出海口。

  随后的第7轮与第8轮俄土战争,奥斯曼再次惨败,沙俄又割走黑海旁边的很多领土。

  但沙俄并不满足。其最终目的是要肢解奥斯曼帝国,夺回东正教祖庭所在的伊斯坦布尔;控制土耳其海峡,打通黑海到地中海的出海口。

  为毕其功于一役,沙皇尼古拉一世发动第9轮俄土战争。

  ,尼古拉一世曾被吹捧为欧洲宪兵。他已经在前两轮的俄土战争中收获颇丰;但是到了晚年,他还想玩一把大的。

  如果只有奥斯曼帝国,沙俄明显不会放在眼里。之前的历史中,是英、法、俄联手收拾奥斯曼帝国,希腊就是在英法俄三国支持下独立的。

  但英法一看,沙俄这是要干掉奥斯曼、独霸东方,胃口太大,无法容忍;于是调转枪口,支持奥斯曼帝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送给沙俄一场惨败。

  沙皇尼古拉一世郁郁而终。随后英法跑去东方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郁郁而终。

  第10轮俄土战争之后,沙俄与奥斯曼之间平静了大约半个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眼光不行,和威廉二世的德国混在一起,对英法俄开战,再次被沙俄爆锤。

  就在沙俄打算一鼓作气把奥斯曼帝国锤爆之际,十月革命爆发了,沙俄崩溃。

  新生的苏联处境险恶,先后与德国、奥斯曼帝国修好。

  04  苏联梦想

  但协约国仍然想肢解奥斯曼。

  为处理奥斯曼最后的肢体,协约国于1920年签署《色佛尔条约》,规定开放土耳其海峡,并将海峡置于以英国为首的国际委员会的管理之下等。

  毫无疑问,《色佛尔条约》让奥斯曼沦为英法的半殖民地。此时英法也在敌视苏联。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苏联为土耳其提供军火和财政援助(救命之恩),支持土耳其人的反帝斗争,帮助凯末尔革命终获成功,现代土耳其诞生。

  新生的土耳其和苏联签订了《苏土友好条约》,对苏“一边倒”,又让英法坐立不安。于是英法废除《色佛尔条约》,签订《洛桑条约》和《海峡公约》,土耳其获得了完整主权和民族独立。

  也该土耳其命好,要不是苏联关键时刻帮忙,土耳其估计就不存在了。

  然而苏联和土耳其的交好,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两国历史与地缘博弈点太多。

  随着苏联壮大,对土耳其海峡的战略述求日渐强烈。

  强大的苏联让凯末尔夜不能寐。这个压力,比沙俄对奥斯曼的更大。

  凯末尔的政府吸取了奥斯曼帝国被爆锤的教训,采取了两大战略——

  战略一,推动伊斯兰世俗化,建立近代化的大学、军队、律师队伍,把大清真寺改为博物馆,等等。

  战略二,学瑞典与瑞士,搞中立。土耳其海峡由英、法、日、意、希、土等国组成海峡国际委员会加以管理,自由通航,不设防。这个套路很明显是借列强制衡苏联,遭到苏联的强烈反对。

  为安抚苏联,土耳其与苏联签订《蒙特勒公约》(和平时期,军舰通过海峡时不得使用舰载飞机;战时,如土耳其中立,禁止任何交战国军舰通过海峡,如土耳其参战,由其决定是否允许军舰通过。),但并不能满足苏联的战略利益。

  斯拉夫人与土耳其人数百年的博弈焦点,最终聚焦在土耳其海峡上。

  苏联梦想和沙俄一样,搞定土耳其海峡,打通地中海入海口。

  05  终极博弈

  由于土耳其位置极其重要,随着大战来临,同盟国与轴心国都想把它拉到自己一方。

  土耳其自己也很恐惧,因为任何一方都惹不起,只好努力搞平衡。

  尤其是苏联和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土耳其胆战心惊,生怕哪天像波兰那样被瓜分了。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叫嚣恢复罗马帝国,对土耳其虎视眈眈。

  苏联西南边境的安全,严重依赖土耳其海峡,便拉土耳其去谈判,要求两国联合保护土耳其海峡的安全,其实就是让土耳其当小弟。

  土耳其自知无法对抗苏联,就去抱英法的大腿。

  1939年10月,土耳其与英法签署《英国、法国和土耳其之间的互助条约》,寻求护身符。但该条约激怒了德国与意大利,也引起苏联的不满。

  土耳其只好像受气包一样各方解释打点。还没打点完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土耳其更加心惊胆战,但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让德国人摧毁俄国,然后又让同盟国摧毁德国”。

  为此,土耳其把自己的战略调整为“与英国结盟,同德国修好”。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势如破竹,土耳其很高兴,利用土耳其海峡的特殊地位在经济贸易方面帮助德国;并且还经常放松对德国军舰的限制,允许它们以一定的借口或在伪装下通过黑海海峡。

  直到1944年初,苏军发起战略总反攻,英美军队也开始大规模行动,土耳其的立场向盟国方面倾斜,逐渐斩断与德国的联系,并禁止德国船只通过海峡。

  但苏联认为土耳其“觉悟”太晚,打算惩罚土耳其,趁机拿到土耳其海峡的管理权。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甚至建议:除苏土两国外,海峡对一切国家均不开放,苏土对海峡实施联合控制。

  ——还是让土耳其当小弟。

  当时土耳其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苏联让其当小弟,但又不敢公然反对苏联。

  在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亲自出马,土耳其海峡问题成为苏美英三国讨论的重点。

  斯大林坚持要求获取海峡控制权。

  丘吉尔强调不应让土耳其人感到不安。

  杜鲁门强调土耳其海峡“涉及我们所有人及许多其他国家。”,相当于说美国要插手。

  最后在英美的反对下,土耳其海峡问题未能列入波茨坦会议议程。

  看到英美这么力挺自己,土耳其心领神会,就土耳其海峡问题向英美求援。

  随后苏联随中断了与土耳其的谈判,在土耳其边境陈兵十多万,黑海舰队还举行大规模作战演习,用武力向土耳其施压。

  既然要收土耳其当小弟,美国也不示弱,直接把航母舰队开往地中海。

  如此一来,苏联与英美在土耳其海峡问题上开始角力,逐渐走向对抗。

  或者直白点说,土耳其海峡就是苏美冷战的起点。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宣布土耳其为美国重大利益之所在,相当于给土耳其提供保护伞。

  1948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土耳其虽然是亚洲国家,也被美国纳入援助行列。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约,正式倒向美国。

  苏联试图垄断土耳其海峡的愿望就此落空。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宣布“放弃对土耳其的所有要求”。但两国利益博弈并没因此而中断,因为土耳其充当了遏制苏(俄)的桥头堡。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起因就是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陷入战略收缩阶段。

  土耳其看到俄罗斯疲软,燃起争霸中东的雄心。

  06  土耳其雄心

  如今的土耳其四面出击,从中东到东欧,那些奥斯曼与沙俄争夺过的地方,都有埃尔多安与普京掰手腕的影子,就仿佛是苏丹与沙皇的延续。

  不禁要问,埃尔多安这是要干什么?

  根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0月3日报道,埃尔多安在立法会议上说,“耶路撒冷是我们的城市”,意指奥斯曼帝国于1516年至1917年统治着耶路撒冷。

  埃尔多安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不得不流泪离开这座城市,仍然有可能遇到奥斯曼帝国抵抗运动的痕迹。因此,耶路撒冷是我们的城市。”

  ——这是肆无忌惮地回忆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光。

  要知道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远比土耳其和美国铁。埃尔多安都不在乎。

  恰好,普京对沙俄与苏联情有独钟。

  不论沙俄时代,还是苏联时代,斯拉夫人都是强势出击。普京非常怀念那个时代。

  如今俄罗斯经济衰退、战略局面被动的情况下,普京都能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叙利亚迅猛出击,非常果敢。

  其实要形容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很简单——

  伊斯兰教与东正教之间的宗教博弈

  奥斯曼帝国与苏(俄)之间的历史博弈

  有北约撑腰的土耳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博弈

  埃尔多安与普京之间的强人博弈

  简而言之,土俄之间擦枪走火的风险系数很高。土耳其虽不是俄罗斯的对手,但它是北约一员。一旦控制不好,后果非常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8 18:3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